李娜
摘 要:體育文化將伴隨著體育事業發展而不斷延續、日臻完善。近兩年來,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導下,學校開始了一場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宗旨的體育教學改革。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所涉及的內容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的改革,還包括學校諸方面的體育工作改革。文章著重從體育文化理論探討了現代體育文化的發展多體育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體育文化;體育教育;發展;影響
1 我國體育教育發展現狀
缺乏學校體育發展原動力從總體上講,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內陸型文化、農耕型文化、宗法型文化,這就決定了它是一個以倫理為中心的文化系統,宗法等級倫理綱常貫穿于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使社會生活各個部分都具有了人倫色彩和倫理意識。正是這種特殊的文化類型使得整個中國文化在整體上呈現出求穩求同顯保守,重繼承輕創新,重過去輕現在和未來,重義輕利等特征。這也就決定著近代學校體育這一新生事物在中國社會的發展中注定是要受到抵制的,是缺乏原動力的。
缺乏科學的教育理論中國傳統的教育理論更多的是經驗型、思辨型理論。而近代學校體育所提倡的是一種理論型、實證型教學理論,兩者必然會發生矛盾。所以我們可以進行“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試驗,我們也可以引進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單級教學法、分組教學法以及當時國際教育界流行的任何教學方法,但是我們最后發現,我們所得到的并不是我們想要的。
缺乏主體的參與熱情中國文化有其強烈的歸屬性,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有些對于學校體育的發展來講卻是“致命的”。諸如重人文,輕自然的思想,即“子不語怪、力、亂、神”;重道輕藝,即“德成而上,藝成而下”這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觀念形態、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是肇始過去與融合于現在并直達未來的一種意識趨勢和存在,是凝聚和積淀起來的民族性格和社會心理意識。
2 現代體育文化發展的意義
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并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從文化和體育的概念我們可以得到體育文化的概念,大而言之,指體育運動本身所蘊含的圍繞體育運動所形成的一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小而言之,又可指體育運動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因此,所謂體育文化,是一切體育現象和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說,人們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體育文化是人類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
體育的發展大大刺激了經濟的發展,并且作為一個經濟增長點極大地提高了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體育已經逐步成為第三產業的主要增長點。體育文化雖然是在現實中不存在的,但卻擁有可觀的無形資產,如冠名權、電視轉播權、徽記、會歌等的專有權和使用權。體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企業愿意出資收購無形資產,以獲得更大的廣告和銷售收益。在獲得物質利益的同時,體育文化也為宣傳國家形象,提高國家在國際中地位、升華國家凝聚力獲得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可以說,在體育文化中,它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3 現代體育文化發展對體育教育的影響
我國高校體育的目標經過“以鍛煉身體為主”還是“以動技能為主”的爭論后,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體育已經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轉變,教學目標也由傳授技能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向轉換,向健康體育、快樂體育、終生體育轉變。高等學校最根本的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體育必須要與素質教育相結合。高校體育可以說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階段,因為大學生完成學業之后將直接步入社會,他們在大學階段所養成的終身從事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觀念和習慣,以及掌握的終身體育的理論與方法將對其今后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所以高校更要與終身體育相接軌,為社會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人們對高校體育的認識也不斷地深入,在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文化教育也上升到一個重要的層次中來。
3.1 在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文化傳播的理念
體育教師應該是傳播體育文化的大使,從而提升體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體育工作者應該從更高層次的角度認識體育。在健身和終身體育的基礎上,選擇開設一些社會化、傳統文化的體育教學內容將可能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加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播,體現體育的民族特色。在高等學校的普通體育課教學中,應樹立以“終身體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為兩條主線,培養學生體育文化意識。同時解決好師資、課程教材教法研究,促進體育改革到一個新局面。
3.2 促進體育文化對學生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
體育對造就人的強健體魄,培養人的頑強毅力、拼搏精神,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正確的體育精神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應強化學習動機教育,樹立正確的體育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力求切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對體育精神的理解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鼓勵他們參與體育活動,使他們在娛樂中得到教育;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會他們某些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技能,使之終身受益。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欣賞體育比賽,客觀的評價體育賽場中發生種種事件,促進全社會對體育文化的認同感。
3.3 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鍛煉是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學校師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中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特點積極發展學校體育文化,樹立科學的校園體育文化觀。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關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強調技能與文化的自然滲透與融合。
4 結語
體育文化教育作用不僅要體現在課余體育活動中,而且要在體育教學中要加強體育文化的滲透,促進大學體育向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和未來的需求的多樣化發展,這也是今后高校體育改革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研究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文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影響,使其在造就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中發揮獨特的教育功能,促進體育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提高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促進大學體育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陸妹;以鄉土體育文化為載體 探索課程園本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崔樂泉;體育強國的建設需要豐厚的體育文化土壤[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28:體育強國的辨析與建設[C];2009年
[3]杜熙茹,張林挺;瑜伽健身術對大學生身體機能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程一輝;東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及其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運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劉子眾;中西運動休閑文化發展理念的傳統差異與漸進融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