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偉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基礎,具有“起跑線”的意義,對于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的繁榮復興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入園難”問題的加劇,享有財政撥款且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質的機關幼兒園顯得格外搶手。然而機關幼兒園在搶手的同時滋生了腐敗,刮起了不良的教育之風。本文通過分析其“塌方式”腐敗的成因,進而為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的治理,提出一定的對策。
關鍵詞:機關幼兒園;腐??;成因;對策
近日,南通市第一機關幼兒園陷“塌方式”腐敗,張梅琴等七位工作人員涉嫌貪污受賄接受法律審判,此事一經發生便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源源不斷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教育領域也一直被美名為一方凈土。機關幼兒園隸屬于學前教育機構,它所發生的“塌方式”腐敗無疑是給我國教育事業的起點投下一劑慢性毒藥,嚴重地打擊民眾對教育的種種幻想,倘若我們不予以重視,造成的危害將不堪設想。
1 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的危害
幼兒園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開端,具有“起跑線”的意義,正如一代偉人鄧小平所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娃娃教育領域滋生腐敗,將嚴重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1.1 進一步加劇“入園難”社會問題
“入園難,難于上青天”幾乎成為民眾互相調侃的口頭禪,它不僅折射出民眾對“入園難”的無奈,更是反映民眾對“入園難”的焦慮。“入園難”本質上來說是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入園需求和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分配之間失去平衡。這些年來,國家一直盡力來解決此問題,但學前教育資源匱乏,機關幼兒園名聲最響且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很多父母奉行“寧愿苦著自己也不要苦著孩子”的觀點,想盡所想,只為孩子能進入機關幼兒園。在這種“入好園難”背景下,機關幼兒園的“塌方式”腐敗無疑加大了“入園難”問題的解決難度。
1.2 威脅教育生態,為中國夢的實現設置阻礙
習近平總書記在抓作風建設時曾強調,“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那么,培養祖國人才的教育領域也必須“山清水秀”。倘若腐敗分子藏身于教育場所,對天真的孩子施展腐敗的嘴臉,那么教育領域的生態可想而知將多么的渾濁。坦白說,幼兒園產生了腐敗,意味著教育事業的開端受到“毒瘤”的污染,“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得不到落實,進而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將受到阻撓,危害祖國的繁榮復興。
2 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的成因
2.1 嚴峻的社會背景:優質教育資源供需雙方矛盾重重
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的逐漸深入,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入“好”園需求。這是有我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這種嚴峻的社會背景無疑給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提供了本質的誘因。
2.2 特殊的教育主體:機關幼兒園飽受優質資源分配的青睞
機關幼兒園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教育機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享有大量財政補貼,即飽受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青睞。然而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本就供給不足,機關幼兒園飽受其青睞,這不僅與教育公平理念相違背,同時使得機關幼兒園顯得格外的搶手,所謂“物以稀為貴”,腐敗的滋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2.3 治理的偏差:政府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重心定位不準
學前教育資源就好比一塊“蛋糕”,它不僅涉及如何分配的問題,還涉及到如何把這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1]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開放機關幼兒園,僅這僅是解決公平的問題,對于追求學前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認識程度不深,因此無法提高幼兒園的整體素質,因而阻止不了人們對各方面條件好的機關幼兒園的青睞,進而無法徹底的杜絕腐敗的發生。
2.4 內部的成因:機關幼兒園部分老師師德的滑坡
機關幼兒園部分工作者師德的滑坡直接推動了腐敗的產生。師德是身為一名教師最起碼的準則,然而部分老師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利用自己職權之便在招生環節進行權錢交易,收受家長的好處費,另外節假日有意無意暗示家長送禮,這些都是很多家長敢怒不敢言的現象。
2.5 潛在的成因:家長封建教育觀念的束縛
在我國傳統教育觀念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共同心愿。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執行,現代家庭大部分都是獨身子女,家長的這種心理則顯得甚為強烈。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擠破頭也要把孩子送進好學校。然而各地方的“機關園”數量少,園內的各方面條件又都堪稱一流,招生環節中,難免會有家長進行托關系、送好處等進行權錢交易的腐敗行為??陀^來說,部分家長為腐敗的進行提供潛在的條件。[2]
3 治理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的對策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機關幼兒園的“塌方式”腐敗是項艱巨的工作,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的努力。
3.1 政府轉變發展模式,致力于緩解供求雙方矛盾
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要求政府必須把緩解供求雙方矛盾作為工作重點。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轉變學前教育發展模式,走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資源的整體質量,即通過增加高質量的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來維持供需的相對平衡,進而破壞腐敗產生的溫床。
第二,對機關幼兒園重新定位,不斷優化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分配。對于任何資源,我們向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政府給機關幼兒園一個明確的定位,它由納稅人共養,那么招生就一定要徹底“惠普”,打破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對機關幼兒園的過分青睞,進而減少腐敗產生的可能。
第三,加大立法、監督,為機關幼兒園的正常發展保駕護航。
古語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通過加大立法、監督力度,使得機關幼兒園的招生環節、日常運營公開透明,并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從法治層面,為機關幼兒園的正常發展保駕護航。
3.2 嚴格把好教師素質關,加強教師的師德培訓,完善懲罰機制
俗話說,“師德興則教育興”,幼兒教師對幼兒成長過程中起到啟蒙作用,對幼兒心智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3]。因此,必須把好教師素質關,將真正的教師引入幼兒教師隊伍。同時加強師德培訓,進而增強幼兒教師對腐敗的“免疫力”,并完善懲罰機制,將害群之馬堅決清除出幼兒教師隊伍。
3.3 打破部分家長的封建教育觀,追求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
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的成因中,家長的教育觀念也有一定影響。因此,治理機關幼兒園的“塌方式”腐敗,我們必須打破家長的過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封建教育觀,追求教育理念的與時俱進,使其牢固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意識,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
南通市第一機關幼兒園陷“塌方式”的園長張梅琴等七人已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我們不能僅局限于對壞人受到制裁而進行拍手稱快。機關幼兒園“塌方式”腐敗關系到我國教育事業起點風氣的純凈,因此我們不得不引起重視。然而其成因復雜多樣,需要我們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去治理。
參考文獻
[1] 姜朝暉,機關園要送“公家”走向“公眾”,《中國教育報》,2005
[2]邱發平,期待機關幼兒園“回歸”社會,《東莞日報》,2012
[3]王春俠、范立彬,幼兒教師師德培養探研,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