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健



[摘要] 目的 分析腦血栓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療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該院診治的腦血栓患者160例,隨機分為兩組,8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80例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抗小血板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及預后。 結果 研究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0.35±2.08)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61.85±19.86)均優于對照組的(15.62±2.13)與(43.79±20.9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mRs評分改善率(0.68±0.39)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抗血小板治療能有效改善腦血栓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關鍵詞] 腦血栓;抗血小板;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 R74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1(c)-006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ffect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alysi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data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4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hospital 1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8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8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to be based on the anti-small blood board treat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set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prognosis. Results Study Group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10.35±2.08)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s (61.85 ± 19.86)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62 ± 2.13) and (43.79±20.92),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P<0.05). Research group mRs score improvement rate (0.68 ± 0.3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Conclusion Antiplatelet therapy can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Key words] Thrombosis; Antiplatelet; Neurolog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腦血栓屬于臨床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具有復發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依據相關大量臨床研究證實,血小板活化及炎癥反應引起的動脈相關粥樣硬化屬于造成腦血栓重要因素。而對腦血栓患者予以有效、早期臨床治療方案,能起到患者預后積極作用。為進一步研究并提升腦血栓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生活質量,該研究主要對2013年7月—2014年7月選取80例腦血栓患者予抗血小板治療方案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該院診治的腦血栓患者160例,均符合中華神經學會修訂《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的腦梗死診斷標準,且均無血小板治療禁忌。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各8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43:37,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1.08±5.79)歲,病程2~8 h,平均病程(3.27±1.50)h;研究組男女比例41:39,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61.26±5.59)歲,病程2~8 h,平均病程(3.70±1.35)h。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吸氧、利尿、強心等治療,依據病情使用20%甘露醇GTT;并予以腦細胞活化劑,采用降纖、抗凝治療,維持患者酸堿與水電解質平衡,同時將0.5 g胞二磷膽堿置入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次/d行靜脈滴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20090978)300 mg/d,氯吡格雷(國藥準字:J20130083)50 mg/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破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并記錄患者的mRs評分及評分改善率。
1.4 療效評價
⑴依據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的缺損情況[2]。⑵以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⑶依據Rankin量表評價患者入院后24 h、12個月預后,完全無臨床癥狀為0分;有癥狀但未出現明顯的功能障礙為1分;中度殘疾但可以獨立行走為3分;中重度殘疾且生活需他人幫助為4分;重度殘疾且生活完全依靠他人為5分;(入院時mRs評分-12個月后mRs評分)/入院時mRs評分= mRs評分的改善率[3-4]。
1.5 統計方法
研究資料均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改善,研究組改善優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改善,且研究組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mRs評分
研究組mRs評分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腦血栓發病的重要因素為動脈粥樣硬化,破裂斑塊阻塞患者頸動脈,其中血小板活化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療成為腦血栓治療的關鍵[5]。腦血栓進行及時治療可減少死亡率與后遺癥,并有效改善患者預后,該研究選取160例腦血栓患者分別予以常規治療與常規治療基礎上的抗血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與預后情況,以期為腦血栓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冠脈粥樣硬化與血小板相互作用是腦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礎,腦血栓的形成初期激活了血小板并激發血栓素的釋放,從而致使固體質塊的形成。而抗血小板治療對腦血栓的發病機制進行針對性治療,以藥物組織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和釋放,從而達到預防血栓形成并減少缺血性卒中的發生[6]。該研究中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抗血小板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其中研究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由(25.58±2.27)降至(10.35±2.08)分,明顯優于對照組(25.71±2.40)分降至(15.62±2.13)分,表明抗血小板治療腦血栓效果顯著,結果與沈明強[7]臨床研究文獻的結果及相關理論相符合,進而有效證實抗血小板治療患者具有臨床有效可行性。分析其主要原因,研究中應用的抗血小板藥物為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為唯一經過藥效評價的抗血小板藥物,通過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環氧酶與二磷酸腺苷,達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從而發揮拮抗血小板作用[8]。氯吡格雷屬于新型抗血小板藥物,其可結合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抗體,從而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同時氯吡格雷還可阻斷激動劑釋放二磷酸腺苷二引發的血小板凝集,且藥物具有較長的作用時間,從而持續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9]。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能夠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多種途徑,從而有效發揮良好抗栓作用,并改善因血栓形成所致的日常生活能力不足情況[10]。同時分析兩組預后情況發現,研究組的mRs評分與改善率均優于對照組,提示抗血小板治療能夠通過拮抗血小板的凝集而改善神經細胞的缺血情況,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11-12]。關于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所致不良反應,還待臨床進一步分析。
綜上所述,血小板凝聚對腦血栓發病具有重要作用,進行抗血小板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參考文獻]
[1] 周經霞.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192-1193.
[2] 洪善姬.降纖酶治療腦血栓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0):52-53.
[3] Guo X-B,Fu Z Song,L-J,et al.Local thrombolysis for patients of severe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during puerperium[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2(1):165-168.
[4] Pikis S,Moscovici S,Itshayek E,et al.Cerebral sinodural thrombosis following minor head injury in children[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2.
[5] 鄭永浩.低分子肝素治療進展性腦血栓的療效和安全性[J].吉林醫學,2012(21):4560.
[6] 王琪.參芎葡萄糖聯合奧扎格雷治療急性腦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17):2587-2588.
[7] 沈明強,程秋璋,石冬梅.不同抗血小板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狀態的比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3(2):213-216.
[8] 丁秀麗.疏血通治療高血壓合并腦血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267-268.
[9] 歐國濤.尿激酶治療腦血栓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3(6).
[10] 秦曉剛,邵軍.調節血脂和抗血小板治療對腦血栓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5):1288-1289.
[11] 孫宣龍,任彩霞.抗血小板治療對腦血栓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6):37-38.
[12] 劉啟軍.納洛酮治療急性腦血栓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3(18):51-52.
(收稿日期:201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