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洪軍(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雙打奧運冠軍馬琳/陳玘技戰術分析①
翟洪軍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通過對馬琳/陳玘的多場比賽進行技、戰術統計與分析,得出馬琳、陳玘的優勢在發球搶攻段和接發球搶攻段,發球后馬琳的控制能為陳玘創造更好的搶攻得分機會。比賽中,發球輪次更容易進入相持,接發球輪次進入相持后更容易占得主動。馬琳、陳玘在繼續發揮前四板優勢的同時應加強相持段的相持能力,馬琳在接發球方面應加強臺內挑打技術的使用并增強接發球的穩定性,陳玘發球和搶攻應提高穩定性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乒乓球 雙打 技戰術 馬琳 陳玘
1.1研究對象
該文以第28屆雅典奧運會男雙冠軍、中國大獎賽男雙冠軍、49屆世乒賽男雙冠軍馬琳/陳玘,在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情況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錄像觀察法
觀看馬琳/陳玘在2006—2010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及中國大獎賽的9場雙打比賽錄像,并進行技術統計。
1.2.2數理統計法
采用乒乓球單、雙打比賽三段技術統計法,將發搶段、接搶段和相持階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作為技術指標,并進行分析處理。
2.1馬琳/陳玘配對特點分析
馬琳與陳玘一右手直握球拍一左手橫握球拍,一快弧結合弧圈打法一兩面弧圈球打法,基本站位保持球臺兩側,馬琳站位偏球臺左側稍前,陳玘站位偏球臺右側稍后,基本采取八字形跑位。這樣2人都便于發揮正手的威力,而且在移位時又不至于互相干擾,移動的范圍也能縮小。比賽中馬琳可以用落點調動對手或快速進攻,陳玘則在稍遠的位置拉出強烈的上旋球為同伴創造機會。
2.2馬琳/陳玘配對策略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發球局主要由陳玘開始發球,占到93%,在第一局握有接發球權時也是由陳玘首先接發球,占到100%,這樣的配陣戰略可以不受雙打規則的限制,充分發揮了左手持拍運動員在雙打中接、發球的優勢。而且緊接下一板的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由馬琳完成,可獲得戰術上的主動。

表1 馬琳、陳玘接、發球次序統計(次)
2.3馬琳/陳玘勝場整體技戰術效果分析
表2所示為馬琳/玘陳勝場三段技術指標統計,由表2得出馬琳/陳玘發球搶攻段和接發球搶攻段的得分率分別為67.5%和58.7%,均達到優秀,而相持段的得分率38.7%評估為不及格;馬琳/玘陳三段的使用率分別為28.5%、36.9%、34.8%,發球搶攻段發揮正常,接發球搶攻段較高但是相持段偏低。發球搶攻段和接發球搶攻段的使用率達到65.4%,從而導致相持段的使用率下降,比賽中馬琳和陳玘更加注重前四板的控制和搶攻質量,力爭在比賽拖入相持前贏得比分。
2.4馬琳/陳玘勝場發球搶攻段總體得失分分析
雙打比賽關鍵在前四板的技戰術運用是否合理,發搶段是雙打前四板中的核心,能否取得場面或局面上的優勢,關鍵在于發搶段對戰術運用的理解。馬琳/陳玘勝場發球搶攻段指標統計,馬琳/陳玘的發球得分率和使用率平均分別為26.1%、7.8%,發球搶攻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平均分別為39.1%、16.7%,發球后控制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平均分別為4. 4%、2.5%,發球被攻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平均分別為0%、2.7%。馬琳/陳玘的發球有效得分使用率比發球被攻的使用率高出5.1%,比賽中他們的發球質量高,變化多,而且在發球旋轉與落點的控制上更加嚴密,使對手不會輕易得到搶攻的機會。發球搶攻的使用率比發球后控制的使用率高出14.2%,而且得分率平均達到39.1%,成為贏得比分的主要技術手段。所以,吳飛等人總結說:“發球多變是發球搶攻的首要條件”。
2.5馬琳/陳玘勝場接發球搶攻段總體得失分分析
馬琳、陳玘的搶攻意識積極,接發球搶攻和接球后搶攻的使用率達到18.1%,高出接球后被攻和接球后控制8.9%,說明在接搶段占據著比賽主動,得分率更是高于其他各環節達到39.2%,其中接球后搶攻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位各環節之首,成為接搶段最主要的得分手段。由于雙打規則對接、發球位置的限制,比賽中球員一般以進網短球為主,這樣就限制了接發球搶攻的發揮,但是馬琳、陳玘搶攻意識積極,臺內挑打、擰拉等技術運用嫻熟,接發球搶攻依然是較好地得分手段。
2.6馬琳/陳玘勝場相持段總體得失分分析

表2 馬琳、 玘陳 勝場3段指標統計(%)
馬琳、陳玘主動相持的得分率為7.9%,使用率為3%;被動相持的得分率為1.3%,使用率為7.8%;相持段的得分率為31.9%,使用率為23. 9%。馬琳、陳玘的優勢在前三板尤其是馬琳,進入相持后主動相持的使用率只有3%,可以說不占據場上主動,多數時間是在和對手對峙。陳玘的兇悍打法在相持中起到了作用,往往能在相持中甚至被動中打出出人意料的好球,繼而贏得比分。
2.7馬琳/陳玘負場整體技戰術效果分析
馬琳、陳玘負場三段技術指標中,發球搶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分別為53.5%和36.1%,均為不及格,接發球搶攻段的得分率52.4%評估為良好;馬琳/陳玘三段的使用率分別為23.8%、39.0%、37.3%,發球搶攻段發揮不好使用率偏低,相持段使用率正常接發球搶攻段偏高。發球搶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為不及格是導致最終輸掉比賽的關鍵。
(1)馬琳、陳玘的優勢在發球搶攻段和接發球搶攻段,發球后馬琳的控制能為陳玘創造更好的搶攻得分機會。陳玘搶攻意識強,但是發揮沒有馬琳穩定。馬琳/陳玘在比賽中,發球輪次更容易進入相持,接發球輪次進入相持后更容易占得主動。
(2)馬琳、陳玘在輸掉的比賽中,陳玘的發球失誤較多,不夠穩定,接球后搶攻不夠積極,打的過于保守,馬琳在接發球和接發球搶攻環節上失誤較多。
[1]岳華.對我國優秀乒乓球男運動員雙打比賽的技戰術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2.
[2]吳煥群.中國乒乓訓練原理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145-154.
[3]李林.乒乓球高水平男子運動員技戰術特征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12):58.
G846
A
2095-2813(2015)12(a)-02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221
①2015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廣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究”(課題編號:KY2015LX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