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保成+++于杰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總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白內障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分析,按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研究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進行治療。術后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費用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裸眼視力在術后1個月及術后3個月時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散光情況在術后1 d、1個月及3個月時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上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在治療老年白內障上療效可靠,治療費用低,應在基層醫院得到廣泛推廣。
[關鍵詞]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白內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022-02
老年性白內障是我國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目前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和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為其主要治療手段,但后者由于費用昂貴操作復雜等缺點很難在廣大基層醫院得到推廣,而前者手術費用抵、操作簡便等優勢,更適合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開展[2]。為研究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遂進行該研究,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6月間該院收治的老年白內障患者120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總院收治的老年白內障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為單眼治療,所有患者均無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病史,排除既往眼科手術史、高度近視及葡萄膜炎病史。根據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有患者60例。研究組共有男患34例,女患26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0.5±5.7)歲,晶狀體核硬度分級:II級患者21例、III級患者12例、IV級患者18例、V級患者9例;對照組共有男患33例,女患27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0.1±6.1)歲,晶狀體核硬度分級:II級患者22例、III級患者11例、IV級患者19例、V級患者7例。所有患者手術前視力均低于0.3。經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晶狀體硬度以及術前視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3 d常規滴抗生素眼藥水,手術采用復方托比卡胺擴瞳,用倍諾喜滴眼表面麻醉。術中兩組患者使用同一廠家生產的晶狀體及輔材。研究組:作球結膜瓣,在角鞏膜緣上方2 mm處做一長6 mm長切口,穿刺刀進入前房,通過注入黏彈劑將囊呈連續性環形剝開,實施水分離,將黏彈劑注入晶狀體核與角膜和后囊之間,將晶狀體核旋入前房,同時擴大切口并保證外口小于內口,用環匙取核并吸除剩余皮質注。注入黏彈劑,將人工晶體植入,同時吸除多余黏彈劑,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檢查手術切口并進行包扎。術后常規用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滴眼治療。對照組:在角鞏膜緣上方2 mm處做一長約5.5mm切口,穿刺刀進入前房,通過注入黏彈劑將囊呈連續性環形剝開,將調好負壓和能量的超聲乳化頭深入囊袋將晶狀體核乳化,抽取皮質后再次注入黏彈劑,并植入人工晶體,術后處理同研究組。術后常規用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滴眼治療,并連續3 d檢查傷口愈合情況、眼壓是否增高及角膜是否水腫等情況。
1.3 療效評價指標
術后隨訪,記錄患者在術后3 d、1個月以及3個月的裸眼視力、角膜散光、術后并發癥(包括:一過性眼壓增高、后囊撕裂、喉囊渾濁、前房積血及角膜水腫)及治療費等情況。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裸眼視力>0.5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裸眼視力均得到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術后3 d裸眼視力>0.5人數為53例(88.33%),對照組為26例(43.33%),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及術后3個月時,兩者裸眼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散光情況比較
術后3 d、1個月及3個月時,兩組患者散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治療費用比較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率(25.0%)和對照組(2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統計發現研究組平均治療費用(1675.4±405.7)元明顯低于對照組(2876.7±457.9)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48,P<0.05)。見表3。
3 討論
白內障為我國老年患者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為臨床上的有效治療手段,具有療效顯著、減少術后散光及安全性高等優點,但由于其設備昂貴、操作復雜及說后角膜內皮反應較重等缺點使得其難以在廣大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3]。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為上世紀末興起的意向新技術,是在采用超聲乳化自閉式角鞏膜隧道切口的前提下實施囊外白內障摘除術,并通過手法碎核達到治療目的。該法不僅具有操作簡便及手術費用低等優點,而且手術適應范圍更廣,解決了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在治療過熟期白內障以及硬核性白內障時乳化時間過長等的缺點[4],使得其更適宜在廣大基層得到推廣。為研究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差異遂進行該研究。endprint
該研究顯示,兩組患者裸眼視力在術后1個月及術后3個月時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散光情況在術后1 d、1個月及3個月時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關芳[5]、王亞軍[6]等研究報道結果一致,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對散光影響無顯著差異,均有顯著改善視力的效果。同時在該研究中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患者術后一過性眼壓增高、后囊撕裂、喉囊渾濁及前房積血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比較兩組間并無顯著差異(P>0.05),其中后囊混濁情況與汪雪梅[7]研究報道結果有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樣本量的不同以及手術操作者技術差異等所導致的;但該研究結果中的角膜水腫、后囊破裂情況與之前關芳[5]、王理論[8]的研究報道結果是一致的,兩組沒有差異,這說明隨著近幾年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器械的更新換代,使得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減少。不僅如此,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組治療費用低于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是一種療效顯著、安全性高的、適用范圍更廣的手術方式同時術中不需要特殊器械和設備,手術費用低,更適宜在廣大基層醫院得到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國梁.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手術與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的對比研究[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4(9):53-56.
[2] 王 偉. 兩種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 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 2011,18(30):23-24.
[3] 汪軍紅.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用于老年白內障治療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1):133-134.
[4] 孫鐵節.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用于老年白內障治療的療效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27):3-5.
[5] 關芳.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與超聲乳化吸出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療效比較[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4):58-59.
[6] 王亞軍.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老年白內障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8(9):1215-1216.
[7] 汪雪梅. 不同術式在老年性白內障治療中的綜合療效比較[J]. 河北醫藥,2013, 35(14):2144-2145.
[8] 王理論. 小切口手術和超聲乳化摘除術對于白內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J]. 中國實用醫藥,2012, 7(26):57-58.
(收稿日期:2014-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