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盟河北省委
我省農業創意產業競爭力亟待提升
文/民盟河北省委
創意農業是要運用文化的力量,把蘊藏于農業內部的深層功能,如觀光旅游、休閑體驗、修身養性、美化裝飾、文教娛樂等,有效地提煉和挖掘出來,以適應現代消費需求的變化和農業效益提升的需要。它是將一產、二產、三產結合的新產業形態,對推動新農村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議:
農業受地理條件、氣候、土壤、水資源限制,不是所有產業都能夠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經營,要借力價值鏈,借力電子商務信息平臺,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被稱為(1+2+3=6)第六產業。根據農村地域優勢和技術優勢,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國家惠農政策,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發展,創建現代化高科技園區,吸引社會資金,開辟投融資渠道多元化。

農業產業關乎糧食安全,關乎食品安全,關乎生態安全,一直以來為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但從剛性消費需求看,結束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進入了新業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模式,農業傳統功能逐漸被創意產業部分取代,保證產品質量安全、保證環境安全、保證生態安全、創新供給激活需求漸成主流,借力傳統優勢,打造創意品牌提到議事日程。比如“富崗蘋果”第一個以產地命名的農產品品牌,從栽培、管理、采摘、營銷都以生態、安全為己任,建立可追溯系統,實現了責任倒逼、風險可控。借力品牌,舉辦采摘節,帶動旅游業發展,在蘋果摘袋后把“福、祿、壽、八仙過海、金陵十二釵、財神、西游記人物”等字帖剪下貼于蘋果面的正中央,待果實經過著色后將字帖去掉,注入文化元素,價格翻番,大大提高了農業創意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新常態下要求提質增效、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克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銳減,要素驅動力減弱等問題,必須轉變組織結構,創意新興產業、擴大服務業,幫扶小微企業,根據市場細分,更加科學分工,使生產智能化、專業化、柔性化;提高農業資源配置效率,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展市場容量和空間;健全農產品價格機制,出臺穩健的惠農補貼政策;培育信息化統一透明、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以改傳統的純競爭秩序為競爭合作機制,化解各類風險;農業創意產業根植于生態、循環、低碳理念,充分考慮環境承載力,是一種新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發展引擎。
農業創意產業是科技農業、文化農業、網絡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標準農業的多業融合,是產品、服務、環境、活動、旅游、文化、科技、設計、市場等多要素融合,運用建筑設計理念、音樂思想打造立體化栽培、音樂化管理為抓手的創意園區,吸引公眾參與和體驗。以旅游為媒介,以文化創意為動力,既能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又能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提升。隨著河北省高速路網的完善,京津冀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休閑的需求日益渴望,河北省正好可以提供松散的、舒適的、生態的、原生態的風景和服務,使人們避開喧鬧的城市,尤其山區風景宜人,空氣清新,免除霧霾煩惱,使創意農業產業成為主題園區,正在吸引大量游客。旅游業的發展可以為游客提供舞臺并參與當地演出、參與群眾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并把城市發展的高科技、超前觀念帶給農民,為農業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和發展空間,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由傳統種養業向休閑服務業轉變,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科技型轉變。創意農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既不同于鄉村旅游,又更加注重生態、綠色、科技運用到農業發展中,賦予農業產業時代氣息和文化品位的創意內涵,提升農業創意產業競爭力。
河北省毗鄰京津,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首先,可以邀請科教人員、專家深入農村傳道授業解惑,并及時發現“三農”發展的制約因素,具有理論高度的可以帶回去進行專項研究,同時農民也得到了真傳,使他們成為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其次,是培養的時間和途徑,針對農業、農民的特點探索解決農民半農半讀、享受國家助學和免學費等教育優惠政策,為農民提供職業教育培訓服務,遠程教育服務,在線答疑服務等,支持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農民培訓。第三,加大創意人才的引進力度,比如短期引進定期定向培養農村干部、致富能手、農村實業家、合作社帶頭人等,鼓勵大學畢業生投身基層創意農業建設工作,對高學歷、高素質的創意人才給予政策傾斜,選派優秀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充實農村人才隊伍,推動農村人才隊伍向高素質、高水平、創新型邁進。
農業創意產業可以在保證其基本功能前提下延伸產業鏈,提質增效,滿足人們對文化、休閑、養生、體驗、教育等多功能需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的加快,農業創意產業定會有廣闊生存和發展空間,為農民增收、農業提效、農村美化提供載體和舞臺。因此,研究提升農業創意產業競爭力,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