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志杰
張振海:“海洋牧場”追夢人
近三十年來,渤海灣沿海各行業迅猛發展,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物向大海中排放量增多,使得渤海近海污染加劇,生態系統退化、環境災害頻發,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的損害,種類明顯減少,魚類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漁業資源逐漸朝著低齡化、小型化、低質化方向演變。往年“魚蝦滿倉”的景象不復存在,漁民即將失去多年的生存依靠。目睹這種現狀,有一位企業家站了出來,他決定將公司調整發展方向,以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為目的,并在這一過程中為企業創造新的生機。
此人就是樂亭縣政協委員、唐山東海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振海,他將謀求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協調發展作為企業目標,第一個提出并成功建設了“唐山海洋牧場”,確保海洋漁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所謂“海洋牧場”,其構建思想來源于交融時代下最先進的交融思維,集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體育競技和交通運輸產業于一身,將各種產業相互融合使之共同發展,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單一性產業最終發展受制于自身能量極限的僵局。
對于張振海來說,海洋牧場項目是遵循時代發展背景進行的一次大膽而具有歷史意義的創新與探索。他的目標就是,嚴格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提取產業中相互促進的部分將各種單一元素組合拼接,造就一個科學規劃、優化布局、彰顯個性、強化精品,整體結構以漁、海、島、地熱等元素為核心,自然與人工建設軟硬相間、和諧共存的多元化大型海洋牧場。
文/胡志杰

張振海
“唐山海洋牧場”項目一經提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08年被成功列為“唐山市50項重點攻堅項目”。經過多年的實踐,張振海所建立的“海洋牧場”為整個樂亭沿海旅游打破單一模式,開展新型,富有多樣性、立體型海洋生態旅游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先后被評為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國家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幾年來,在張振海的帶領下,唐山市東海旅游公司先后投資4000余萬進行海洋牧場建設,其中2009年和2013年分別承擔國家轉產項目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吸納當地500位轉產漁民就業,共在祥云島外海海域投放報廢漁船30艘、花崗巖石塊和水泥沉箱人工魚礁等50000空方,分批次投放海參苗種900多萬頭,移植裙帶菜、海帶、鼠尾藻等大型藻類300萬株,不僅改善了項目海域的生態環境,而且促進了海洋漁業資源的增殖,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護,促進了養殖品種的增產增收。同時,海洋牧場通過多極輻射效應,推動了休閑漁業、旅游、垂釣、觀光、娛樂、交通、餐飲、住宿等多項附屬配套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該區域海洋養殖業的發展,提高了該區域及周邊人們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張振海充分發揚政協委員的奉獻精神,他在搶險救援時不計個人得失、不怕危險、親力親為。近10年來,他親自組織出海解救遇險人員6次,解救人數達60余名,其中溺水游客7人,先后被唐山電視臺、電臺、《唐山勞動日報》等媒體報道。2003年和2005年兩次大型風暴潮災害期間,他和東海公司損失了三百萬元,卻挽救了200多條漁船和1000多名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