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一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培養途徑研究
李婧一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傳統美術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因此,教育專家指出美術教育者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積極進行改革創新。作者主要針對現下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途徑進行了闡述。
學前教育 美術素養 培養途徑
為響應國家號召,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根據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學科特點,美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從該學科的專業知識、審美角度、美的體驗能力等方面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美術素養進行積極的培養。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促進教育觀念的變革,主要是培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美術專業知識的了解,強化美術創作的過程,領會美術的生命體驗和美學價值。
專家指出美術素養主要由四個方面構成,具體指:審美表達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美術的情趣表達及美術價值體驗[1]。四個要素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相互影響,構成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培養的主要方向。
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不夠完善,很多措施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遇到重重障礙。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培養優秀的幼兒園老師,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因此美術教育在高師學前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2]。時代的發展對該專業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具備過硬的美術專業知識,并且應該有極高的美術審美情趣。能夠根據幼兒園兒童的發展特點進行合理的教學計劃,但是當下我國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多地讓學生進行繪畫模仿,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是本次國家美術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術教育理念之一。我國本次美術課程改革中提出這一新理念,是基于從根本上扭轉把美術學科僅僅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的觀念,而是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的理念提出來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科的學習,同其他人文學科一樣參與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更是美術教學的重中之重。
1.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專家指出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抹殺孩子天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在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培養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指導老師不能照搬死板的教學模式,一定要注重加強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培養,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讓學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根據幼兒園兒童的特點,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技能類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電影、電視、錄像或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技法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對我國的一些民間藝術,有許多制作技法已經面臨滅絕的危機,更要讓學生了解,甚至可以請一些藝術家或當地的藝人來學校進行講座、演示,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
2.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要注重學生的審美培養。
在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培養的過程中要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注重自身情感和外界事物之間的自然聯系和相互關系。因此,指導教師一定要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一定的“審美培養”,讓學生充分了解幼兒園不同年齡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審美需求,從而有重點地實施美術教學計劃,幫助幼兒園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眼光,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從而關注美的本身[3]。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3.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美術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來自實際的美術教學工作,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美術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具體教授的美術課程內容、學生應該思考怎樣的美術問題、教學效果應該達到怎樣的程度等。教師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材,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地利用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進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聯系。所以指導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新型的美術教學系統,不斷培養該專業學生對美的審美體驗、鑒賞美的藝術價值,并且教育該專業的學生運用恰當的、科學的、充滿趣味的教學方法把鑒賞美術的能力傳授給幼兒。
4.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要優化課堂體系。
在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優化課堂體系,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該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走上講臺,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通過反復練習和總結反思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學實踐能力。注重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連貫性和滲透性,啟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邊。繪畫作為一種美的語言,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才是美術課最終的學習目的。
5.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要平等對待學生,培養合作意識。
高師美術教學都是大班額的教學模式,平均每個班有50多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智商和生活經歷,所以他們的認知、情感和體驗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美術成績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較差。主要原因是他們學習不是自愿的,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如學校、教師和家長等。美術教學課堂缺乏激情,導致很多學生對美術課望而生畏,因此,美術成績很不理想。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首先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在感情上多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尤其是美術基礎差點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心。給學生一片藍天,學生會還給我們一片森林。這樣就為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必須依賴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才能得以生存。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的同學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向著共同的目標邁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從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社會和家長日益重視對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培養,格外重視對孩子美術能力的培養,因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美術涵養。在對該專業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指導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美術審美情趣,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要求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美與美術教學有機結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明確自己今后所從事的職業方向,從而注重自身的藝術熏陶,強化藝術賞析能力,對自己嚴加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1]杜艷.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培養途徑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17:173.
[2]王崇麗.試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01:50-53.
[3]康靜,劉佳.淺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