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業




本知識板塊共有5個考點,分別是重力和彈力、摩擦力、杠桿的分類及力臂的畫法、利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以及應用簡單機械解決實際問題,題型有填空題、選擇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以及綜合應用題,考查能力的開放性題目和探究性題目在各種題型中均有出現,并有逐年加大的趨勢.其中畫力的示意圖、力臂,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桿桿的平衡條件,簡單機械的應用是中招考試的熱點.由于許多知識點都是放在一起綜合考查,大家在平常的復習中應加強對知識點的透徹理解,重視課本上出現的插圖、實驗,熟悉相關的知識背景,練習答題技巧,以不變應萬變.
第1節 彈力 重力
重點考點
本節的重點、考點有:認識彈力,明確彈力產生的條件:正確使川彈簧測力計;重力方向的應用;重力大小的計算:重力示意圖的正確畫法.
物體不受力時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作彈性.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作彈力.拉力、壓力和支持力都是彈力.
彈簧測力汁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它是根據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或縮短量與受到的拉力或壓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與其他測量工具相同,測量前要觀察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另外,要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輕輕來同拉幾次,避免彈簧被外殼卡住或彈簧的自由端受阻:指針不指零時,還要調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調零,
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簡稱“物重”,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即G=mg.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在畫物體受力示意圖時,應將重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上,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如圓環的重心在圓環的圓心).
中考常見題型
例1 (2014.廣安)如圖l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滾動,請畫出足球在滾動過程中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重力示意圖的畫法,同學們容易把力的作用點畫在足球與地面的接觸點上.足球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即重心)在它的球心上,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是互相垂直的,從球心開始,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重力要用專用字母G表示,如圖2所示.
例2 (2014.江西)如圖3所示是我們常見的圖象,這種圖象如果在橫縱坐標加上適當的物理量及單位,可以用來描述().
A.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的關系
B.通電導體的電阻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
C.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D.勻速直線運動中路程與時問的關系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不同量之間的關系,理解圖象中物理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是解題的關鍵.從圖象上可以看出,該圖象反映的物理量之間成正比關系,然后根據各選項之間的關系選擇即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可以用該圖象描述;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其兩端電壓無關,不能用該圖象描述:物體所受的重力和質量成正比,可以用該圖象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時間成正比,可以用該圖象描述,選ACD.
第2節 摩擦力
重點考點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接觸的同時,發生相對運動或有運動的趨勢: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探究滑動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關時,首先要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這時可將物體放在水平表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在水平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在數值上等于拉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摩擦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動代替滾動.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光滑、用滾動代替滑動、加潤滑油等使接觸面彼此分離.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本知識點的重點和考查熱點.
中考常見題型
例3 (2014.菏澤)下列做法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B.在生銹的自行車車軸上滴一些油,騎車就會感覺輕松一些
C.當汽車后輪陷入泥坑打滑時,司機會就近尋找石塊等物墊在車輪下
D.體操運動員進行雙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從杠上滑落
思路分析:掌握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冬天,在結冰的馬路上撒一些細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A不符合題意:在生銹的自行車車軸上滴一些油,使接觸面脫離,減小摩擦力,騎車就會感覺輕松一些,B符合題意;當汽車后輪陷入泥坑打滑時,司機尋找石塊等物墊在車輪下,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C不符合題意;體操運動員進行雙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D不符合題意,選B.
例4(2014.威海)自行車是中國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幾乎家家都有,請你根據自行車的構造和使用情況完成表1.
思路分析:麟自行車的制造和使用應用了很多物理知識,它涉及杠桿、輪軸、摩擦力和慣性等知識,在解題時應先將各個小題的內容向各大知識塊靠攏,然后再找出相應的小知識點.經常在轉軸部位加潤滑油,其物理學原理是: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使接觸面分離),來減小摩擦.剎車時,用不太大的力捏閘就可以使閘皮緊緊地壓在車圈上,其物理學原理是:剎車閘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答案:(1)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使接觸面分離)(2)動力臂大于阻力臂
第3節 簡單機械
重點考點
本節的重點是:(1)杠桿力臂的畫法、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2)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3)掌握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應用,以及“一定一動”滑輪組的繞法、省力情況等.(4)按要求畫出杠桿的力臂,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判斷杠桿的省力情況等.這些都是在中考試卷中經常出現的內容.
1.根據題意,畫出杠桿所受的動力或阻力.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動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阻力.動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但方向不一定相反!應當注意的是,無論動力還是阻力都是杠桿受到的力,杠桿都是受力物體.動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一個讓杠桿順時針轉動,另一個一定阻礙杠桿沿順時針方向轉動.
2.畫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力的方向和力臂垂直.
3.杠桿的平衡條件的應用:
(1)判斷杠桿的省力或費力情況.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 F2L2可知:
①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動力小于阻力,即利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比較大的阻力,這時我們就說省了力,這種杠桿叫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費距離.生活中常見的省力杠桿有手鉗、鍘刀、羊角錘、酒瓶起子等.
②當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時,動力等于阻力,這種杠桿叫等臂杠桿.這種杠桿的特點是不省力也不費力,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生活中常見的等臂杠桿有天平、蹺蹺板等.
③當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時,所用動力大于阻力,這種杠桿叫費力杠桿.雖然費力但是省距離.例如釣魚竿、人體的前臂、吊車的起重臂、鑷子等,
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不存在的.
(2)畫出使杠桿平衡的最小動力的示意圖,
杠桿平衡時,阻力和阻力臂不變,要想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最大的力臂就是支點和作用點的連線.
(3)簡單計算.
4.滑輪及滑輪組.
使用滑輪時,滑輪軸固定不動,不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定滑輪實質上是一個等臂杠桿,故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使用動滑輪時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滑輪組.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滑輪組由兒段繩子承擔貨物,繩子自由端所需拉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省了力就必須費距離,即動力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提升高度的兒倍,即()
判斷滑輪組有幾段繩子承擔物重時,主要判斷繩子自由端是否承擔物重.一種方法是判斷動滑輪上有幾段繩子承擔,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另一種方法是看繩子自由端是否改變動力的方向,如果繩子的自由端最后是從定滑輪拉出的,改變力的方向時,一般不承擔物重,就不能算上一段:如果繩子的自由端最后是從動滑輪拉出的,就算上一段.
特別注意:當滑輪組水平放置時,拉力克服的就小再是重力,而是摩擦力,
中考常見題型
例5 (2014.安徽)身高相同的兄弟兩人用一根所受重力不計的均勻扁擔抬起一個900 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為1.8 m,重物懸掛點與哥哥的肩之間的距離OA =0.8 m,如圖4所示,則().
A.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承擔的壓力為400 N
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兩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4:9
C.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兩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9:5
D.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承擔的壓力為600 N
例6 (2014.東營)皮劃艇是我國奧運優勢項目之一,如圖5所示,比賽中運動員一手撐住槳柄的末端(視為支點),另一手用力劃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支點
B.為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遠離支點
C.為省距離,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遠離支點
D.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支點,既能省力又能省距離
思路分析:使用杠桿省力就費距離,費力就省距離,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不存在的,運動員一手撐住槳柄的末端(視為支點),另一手用力劃槳,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 F2L2可知,船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為了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于遠離支點,故A錯誤,B正確;為了省距離,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支點,但費力,故C、D錯誤.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