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小棟
近年來,衢州市緊緊圍繞民生林業發展,著力抓好深化產業、亮化典型、優化服務三篇文章,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2013年,全市實現林業生產總值254.7億元,山區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3945元,比上年增加468元,增長13.5%,人均林業純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35%,林業增收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2.2%。
(一)建設現代林業園區放大示范效應。主動對接林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營大戶參與“兩區”建設,累計建成省級林業主導產業示范區7個、林業特色精品園12個,面積9.93萬畝,投入建設資金3.8億元。依托中國林科院、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的科技資源,通過項目合作,讓一批先進科技成果“落地開花”,推廣應用筍竹覆蓋、林下栽培、優質大徑材培育、林業標準化等林業技術成果10項,完成林區道路建設1100公里,林道密度從原來的0.55公里/千畝提高到0.75公里/千畝,進一步降低了運輸成本,每畝可實現節本增收100元。
(二)培育高效示范基地注入轉型升級動力。以高效林業示范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突破傳統造林模式,積極發展高效竹林、油茶、森林食品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建設筍用和筍竹兩用林面積84.6萬畝、油茶林64萬畝、板栗林13萬畝、其他49.2萬畝(桔、柚),比上年面積增長12%。以十佳食用林產品、林特產品品牌創建為抓手,培育出玫瑰花茶、板栗、獼猴桃、靈芝等10個優質林產品,評選出“綠蔥湖”筍產品、“茶之語”山茶油、“山哥”粉葛、“百古山”龜膠囊等20個市級林特產品品牌,促進了龍游黑森林竹業專業合作社、江山市神農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等50多家市級林業示范合作社的壯大發展,帶動了2畝以上林特產品基地的迅猛發展。
(三)壯大林產品加工業增強林業發展后勁。發展林產品加工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3家,規模以上企業296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85家。通過中國林科院、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研發了免漆套裝門、EPC生態門、納米生態門、竹炭生產關鍵技術應運機理及系列產品開發、納米插層改性竹炭等一批國內先進技術。近年比較大的投資新建、技改項目有29個,總投資達54.5億元。如歐派門業投資3.5億元占地500畝的歐派門業園,金凱門業投資1.5億元占地150畝的“年產30萬套EPC生態項目”,江山易和家具投資1.1億元,新建的烤漆門自動化生產線。衢州市林產品加工業得到了大發展,歐派門業已準備上市,騰龍竹業是全國農業龍頭企業,年年紅家具成為紅木家具博覽文化企業,德生木業生產的德廈牌地板商標是全國馳名商標。

收入提高了,農民一樣懂得休閑
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載體,大力推廣各類新型產業發展模式。通過示范典型,以點帶面,培育出了30余個林業生產基地,林業“一村一品”村122個,發展家庭林場136個,建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4個。
(一)以一村一品為示范點。把培育“一村一品”作為集體林權配套改革的重點,積極探索和培育以家庭林場、股份制專業合作社等林業主體,在優良品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應用、林業項目建設和資金扶持及技術培訓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通過縣、鄉林權交易服務平臺,年均流轉林地3萬畝,解決“有山沒人管、有人沒山管”等現實問題,推動森林資源向森林資本、森林資產轉變。建立了用材林、筍竹兩用竹林、油茶、板栗、花卉苗木基地、種養結合綜合性等為主要經營方向的一村一品村。據初步統計,一村一品村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7萬余元,高于當地農村人均純收入20%以上。
(二)以龍頭企業為切入點。鼓勵龍頭企業創立企業標準,參與到國標制定,走“農戶+基地+加工”模式,讓農戶能夠參與到企業化生產中。在山茶油加工企業、纖維板企業、竹加工企業等優勢產業中,常山常發、柯城老樹根、浙西油脂等山茶油加工企業,花大力氣建油茶基地,民心炭業、雁杰模板等企業建毛竹原料林基地,開化名茶公司等企業采取與農戶共建基地模式,鞏固自己的產量,衢州市細木工板、指接板、木門、竹炭等行業在全省產量都位居第一。這種既能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又能促進林農增收的發展模式,林業部門都積極給予支持,為龍頭企業爭取到貸款貼息項目40余個,補助資金3000余萬,起到很好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在衢州,林業為農民提高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以林下產業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鼓勵林農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實行上、中、下立體開發與循環利用,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業生產能力,逐步形成了“一竹三筍”、板栗林下套種茶葉、杉木林中套種大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竹林套種草珊瑚、黃精、油茶林中套種太子參、玄參、林下水溝放養石蛙等高效經濟林種植培育、竹筍開發、林下養殖、立體復合經營、林業休閑觀光等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2014年,全市林下經濟產值突破40億元。
細致完善服務體系,構建產業服務平臺,整合各類資金政策,為林業富民增效轉型升級提供全面的服務保障。
(一)開展林業科研,推廣先進科技。一是建立林業產業科技顧問制。利用科工會平臺,與中國林科院、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林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的科技協作關系,建立了博士專家工作站,與專家一起攻堅共性技術難題。二是設立林技推廣首席專家制度。開展“三聯三幫”服務活動,聯重點企業幫破發展難題、聯特色村幫建示范基地、聯專業大戶幫帶科技示范戶,每個園區落實了一名首席專家,每個示范基地落實一名責任林技員,對園區內每個企業(合作社)落實一名聯系人員。三是建立百名林技人員聯百示范村制度。針對示范戶不同的技術需求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提供一對一的配套服務,在關鍵的生產季節,組織技術人員開展以聯系示范村、示范點、示范戶,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三聯三送”服務活動。
(二)整合政策資源,強化資金保障。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型農業主體培育推進農業兩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統籌資金800萬元,300萬元用于扶持助推農業龍頭企業培植、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500萬元用于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同時,積極爭取部、省級項目支持,整合林業、特扶、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利、交通、科技等項目資金用于林業園區建設等,充分調動建設主體對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投入的積極性。
(三)搭建產業平臺,服務林業主體。衢州市成立了市林業產業聯合會,當好“信息員”、“溝通員”、“裁判員”,及時掌握行業的政策、市場、技術等方面信息,提供給成員單位,幫助企業爭取了建行“e商通”10億元林業貸款授信額度;發揮好成員單位與政府或其他單位間的橋梁作用,幫助企業溝通解決利用“三物”加工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細工板、指接板行業生產許可證集中辦理;并制定了行業自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