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艷 趙龍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使得大眾對食品安全產生了極大的擔憂和不信任,食品問題高發使得業界對食品安全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還存一些問題,需要及時加以改善和更正。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對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政府機構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加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時,必須大力發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完善檢測體系,為食品的安全和品質監管做出更大的貢獻。
1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1.1 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
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起宏觀調控的作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針對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同時具有調控市場、影響市場價格及消費者行為的導向作用。隨著時代發展,新生的事物往往與法律的制定存在時間差,這就使得在法律出臺前,相關部門和機構及時預測到新事物可能對環境或者人體健康有某種不利的影響,但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不能及時控制和制止,這就可能出現嚴重的社會影響。同時,對于違法違規的生產者,政府及有關部門沒有予以更加嚴厲的懲處措施,將有問題的食品流到市場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1.2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
食品安全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者與生產者、經銷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生產者在生產時不嚴格按照工藝要求來操作,例如沒有經過必要的殺毒滅菌過程;在食品中添加一些禁用的有害的添加劑,如在嬰兒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含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在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不合格原料,如果汁生產過程中使用腐爛的水果降低成本,在食品中使用地溝油企圖獲得巨大利益等,這些都是普通消費群體很難知曉的信息,又如將食品的保質期一再的延后,或將過期食物經再加工后流入市場等行為也屢見不鮮。
1.3 食品檢測科學技術設備的落后
我國經濟現在雖然發展迅猛,但其終究還是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現今在中國針對食品安全檢測的一些高技術設備的設計發明還有一些不足,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改進完善,而且這種設備通常價格十分昂貴,現階段我國要普及使用這樣一系列的食品檢驗設備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2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現狀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與我國并不富裕食品生產能力產生極大的矛盾。一些非法分子受到利益的趨勢,置食品安全與不顧,塑化劑等一些涉及面廣、危害性大的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起步落后于國外,但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基本迎頭趕上了國外發展水平。我國的基因食品檢測法基本與國外處于同一高度,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越國外同行,應用也十分成熟;通過與國外專業檢測機構共建大型實驗室,我國的色譜——質譜法和酶聯免疫分析法各項技術能力能夠跟隨國外先進技術,并能夠進行各種食品安全的實驗室檢測。我國的光譜分析法已經廣泛應用到食品加工過程的檢測,也能夠滿足我國的技術需求。生物傳感器法和生物芯片技術也正在積極的試驗之中,在一些領域也進行了技術應用。
3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食品安全法規不健全
我國雖然新修訂了《食品安全法》,但是相關的配套法規和技術標準仍然沒有得到完善,使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無法可依”,極大地阻礙了檢測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以至于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成為擺設,而相關的食品安全檢測法規被束之高閣。相關標準制訂不完善,各地的標準存在差異,農夫山泉和怡寶的標準之爭就是典型的地方標準打架。跨地區食品的質量問題成為大家廣為詬病的焦點,安全檢測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受到掣肘。
3.2 經費投入短板短期難補齊
以往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存在多頭,工商、食藥、質檢等部門對食品安全均負有監管責任,多方都在監管的過程中享有行政權力,在分享監管利益時相互爭奪,但是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推廣上,多頭卻不愿意付出成本,認為這是費力不好的事情,也導致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沒有得到有力的支持。雖然目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已經劃歸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但短時間內支持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的經費短板仍難補齊。
3.3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沒有真正走出實驗室
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雖然與國外同步,但在推廣應用方面卻遠落后于國外。這些技術大都存在于實驗室之中,只能被動的接受食品安全檢測的需求,沒有真正走出實驗室的大門,主動發揮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從另一方面講,我國適用于食品安全現場快速檢測的技術體系并不成熟,能夠進行現場檢測的技術相對落后,難以真正的在監管現場主動發揮作用,使我國最需要技術支持的監管環節出現技術缺失。
3.4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不平衡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參差不齊,城市和農村之間發展不平衡,我國城市地區基本已經設立了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大城市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比較先進,應用也比較成熟;中小城市的技術和應用水平相對比較落后,大多只能進行簡單的實驗室檢測;農村地區基本沒有設立食品安全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更無從談起。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食品監管發展比較成熟,專業實驗室數量多,相關人才聚集,技術也能夠廣泛應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技術和應用水平就相對落后,很難有效發揮監管作用。
4 對策建議
從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4.1 完善支持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圍繞新《食品安全法》構建能夠支持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從法律層面確定食品安全的戰略意義。在國家層面加快相關配套標準的制定,打破地區間食品安全檢測的制度壁壘,為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給予一定的支持。
4.2 理順監管體制、創新監管模式
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進行梳理,突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主管地位,創新部門之間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協調機制,也為檢測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明確主責的管理機構。吸取國外食品安全監管經驗,將第三方檢測機構引入國內檢測市場。
4.3 加強現場檢測技術體系的發展和應用
發揮實驗室檢測技術的骨干作用,加快實驗室檢測技術向現場檢測技術的轉化創新,使之成為能夠適用于現場快速檢測的需要,構建適用于現場檢測的技術體系,以解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缺失的燃眉之急。加快食品安全現場檢測技術的推廣,將食品安全技術真正的走進市場之中。
4.4 平衡地區間食品安全檢測發展水平
加大國家對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的建設支持,加快適用于欠發達地區應用的方便、快捷、廉價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大經濟欠發達地區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強制推廣力度,尤其重視在農村地區推廣農作物污染檢測,在中小城市地區推廣酶聯免疫分析技術。雖然我國在食品安全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上存在很多制度、體制、技術等障礙,但只要從國家層面上下大力氣打破這些桎梏和束縛,必將能夠推動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發展,給人民群眾以健康保障。
5 結語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因此需要科學高效的檢測技術去保障大眾的身體健康,因此針對檢測技術過程中的問題必須提出可靠的建議和措施去保障檢測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孫多.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宣偉,王軍,汪秀月,張淮光.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肉類研究,2011,9.
[3]董亞萍.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5.
[責任編輯: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