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英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AT1-AAs與VEGF的相關性。 方法 選擇糖尿病心肌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以及健康體檢者30例為研究對象,檢測三組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水平,分析兩者的相關性。 結果 糖尿病心肌病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顯著高于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心肌病組的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抗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糖尿病組和對照組(P<0.01)。糖尿病心肌病組患者心臟重度擴大患者血清VEGF水平最高,其次為中度擴大患者,輕度擴大患者最低,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患者血清VEGF水平顯著高于陰性患者,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兩者有顯著相關性(r=0.271,P<0.01)。 結論 血清VEGF水平以及AT1-AAs與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生以及發展均具有相關性,并且AT1-AAs和VEGF水平也具有相關性。
[關鍵詞] 糖尿病心肌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2-0034-0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AT1-AAs and VEGF
CUI Juny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Anyang Counties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orrelation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AT1-AAs and VEGF. Methods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3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30 cases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T1-AAs and VEGF were detected,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Serum VEGF levels in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iabetic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VEGF levels in diabe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Serum VEGF levels in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diomyopathy expand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expand, the lowest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expan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Serum VEGF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T1-A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AT1-AA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T1-AAs and VEGF(r=0.271, P<0.01). Conclusion Serum VEGF level and AT1-AAs are relevant with the inc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and AT1-AAs and VEGF levels are correlated.
[Key words]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VEGF; AT1-AAs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早期治療能夠延緩疾病的發展。研究顯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糖尿病腎病有一定的相關性,而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AT1-AAs)與糖尿病的發生以及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擴大有關[1,2]。本研究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是否有相關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治療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為研究對象。2型糖尿病患者入選標準:2型糖尿病診斷明確;初次發病;排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個月內2次尿微量白蛋白結果正常。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入選標準:2型糖尿病基礎上伴發心肌病;病程在5年以上;患者有心力衰竭、心臟擴大、心絞痛、心律失常,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臟病及心肌病;左心室收縮功能、舒張功能下降,無大冠狀動脈病變,心臟擴大。排除標準:入組1個月內口服激素、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其他原因心臟病或心肌病,慢性腎小球腎炎者。另選擇健康體檢者30例為對照組。糖尿病心肌病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47~73歲,平均(65.3±11.7)歲;糖尿病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3~72歲,平均(64.1±15.8)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9±14.8)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檢測:采集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用于檢測,分離血清,采用ELISA方法測定VEGF水平,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測定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合成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多肽片段序列,采用ELISA方法測定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選1∶40為常規稀釋濃度,判斷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情況。采用超聲心動圖對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臟功能,根據左心室舒張末期前后徑評價心室擴大情況,輕度擴大5.1~5.5 cm,中度擴大5.6~7.0 cm,重度擴大>7.1 cm[3]。評價不同心室擴大情況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血清VEGF水平以及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比較
糖尿病心肌病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顯著高于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組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心肌病病組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糖尿病組和對照組(P<0.01)。見表1。
2.2 糖尿病心肌病組心臟不同擴大程度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比較
糖尿病心肌病組患者心臟重度擴大患者血清VEGF水平最高,其次為中度擴大患者,輕度擴大患者最低,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血清VEGF水平與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臟擴張程度有關。重度心臟擴大患者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率最高(P<0.01)。見表2。
表2 糖尿病心肌病組心臟不同擴大程度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
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比較
注:△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
2.3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與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相關性
17例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陽性患者血清VEGF水平為(379.3±13.3)ng/mL,16例陰性患者血清VEGF水平為(155.8±11.6)ng/mL,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兩者具有顯著相關性(r=0.271,P<0.05)。
3 討論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發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及其他心臟病變來解釋的心肌疾病[4]。該病在代謝紊亂及微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引發心肌廣泛灶性壞死,出現亞臨床的心功能異常,最終進展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重癥患者甚至猝死[5,6]。糖尿病患者的收縮蛋白或鈣調節蛋白經蛋白激酶C和一氧化氮等第二信使介導發生糖基化,導致其功能異常[7,8]。心肌細胞外葡萄糖水平的升高直接引起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改變。現發現2型糖尿病的心肌細胞鈉鈣交換受抑制,而肌漿網Ca2+泵正常,逐漸使Ca2+濃聚于肌漿網。Ca2+超負荷的心肌肌漿網可增加自發性Ca2+的釋放,心肌舒張時張力增高,心臟的順應性下降。糖尿病患者心肌存在彌漫性心肌壁內小血管病變。是由于糖尿病病程較久,由糖基化的膠原沉積所致。約83%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臟自主神經病變。
人VEGF蛋白是于1989年由美國的兩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科學家分別成功純化與鑒定,并克隆與測定了其基因序列,證明VPF與VEGF是同一基因編碼的同一蛋白VEGF是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體糖蛋白[9,10]。二條分子量各為24 kDa的單鏈以二硫鍵組成二聚體。VEGF分解的單體無活性,去除N2糖基對生物效應無影響,但可能在細胞分泌中起作用。由于mRNA不同的剪切方式,產生出分別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5、VEGF206等至少5種蛋白形式,其中VEGF121、VEGF145、VEGF165是分泌型可溶性蛋白,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在本次研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血清VEGF顯著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對照組。陳明志[10]研究顯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血清VEGF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大鼠,提示其在糖尿病心臟肥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不同心臟擴張程度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擴張嚴重的患者VEGF水平顯著升高,而輕度擴張的患者VEGF水平相對較低,說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與心臟擴張程度具有相關性。
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AT1-AAs)在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其是自身抗原暴露后激活免疫系統而產生,具有擬血管緊張素Ⅱ的效應[11,12]。AT1-AAs是AT1的抗體,與AT1受體集合后表現為不隨時間失敏的作用,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循環中AT1-AAs顯著升高[13,14]。AT1-AAs屬于血管活性物質,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研究中,糖尿病心肌病組患者AT1-AAs陽性率顯著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對照組,而不同心臟擴大程度的患者AT1-AAs陽性率也存在顯著差異,說明AT1-AAs與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生以及嚴重程度具有相關性。進一步分析,AT1-AAs陽性患者血清VEGF水平顯著高于陰性患者,并且相關性分析顯示,兩者有正相關關系。
綜上所述,血清VEGF水平以及AT1-AAs與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生以及發展均具有相關性,并且AT1-AAs和VEGF水平也具有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李嬌陽,高彥彬,周盛楠,等. 通心絡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大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 環球中醫藥,2015,8(1):29-32.
[2] 徐春艷,趙林雙. 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與caspase-12致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細胞凋亡的關系[J]. 中華腎臟病雜志,2014,30(9):679-683.
[3] 陳灝珠,鐘南山,路再英. 內科學[M].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74.
[4] 皮俊超.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臨床治療體會[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74-75.
[5] 王春,郭薇,戴瑩. 全方向M型超聲心動圖對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的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2014, 21(27):108-110.
[6] 張翠平,凌雨,陸亞. 用MMP-2與TIMP-1評價2型糖尿病心肌病的臨床價值[J]. 臨床檢驗雜志,2014,32(9):664-666.
[7] 孟哲穎,申鍔. 糖尿病動物模型心功能評價方法[J].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4,22(4):86-89.
[8] 李宇. 纈沙坦聯合美托洛爾對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4,12(7):17.
[9] 趙彩霞. EMs患者血清中IGF-I、VEGF水平變化及意義[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3):344-346.
[10] 陳明志. VEGF和HIF-1a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5):972-974.
[11] 陳永清,張明旭,劉麗華,等. 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表達及意義[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9):10-12.
[12] 陳永清,張明旭,劉麗華,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表達及纈沙坦的干預效應[J]. 臨床薈萃,2014,29(6):637-639.
[13] 孫艷香,廖玉華,朱峰,等.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緊張素Ⅱ 1型受體自身抗體與血尿酸和肌酐的關系[J].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1):1063-1066.
[14] 王敬萍,曾秋棠,李慧芳,等. 老年高血壓合并心衰患者抗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自身抗體的研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80-82.
(收稿日期: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