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花
【關鍵詞】 教師;專業成長;環境;人際關系;制度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26—01
環境可以影響人的心理、改變人的狀態、制約人的發展。作為學校管理人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正確引導,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努力為青年教師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學習環境以及和諧的人文環境,讓環境促進青年教師健康快速地成長。
一、良好的工作環境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條件
環境分“硬環境”和“軟環境”。為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是指硬環境,即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師的工作學習條件等。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是內驅力因素的激發,同時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動,這種力量來自于:
1. 完善學校的“硬環境”。要盡量改善住宿、就餐條件,讓青年教師在學校有“家”的感覺。一線教師在參加學習時,要克服較多的困難,包括調課、家庭和生理等困難。作為學校領導,應該幫助教師協調好這些問題,使教師積極參加學習并取得好的成績。
2. 逐步配備和完善教學設備。青年教師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較前衛,善于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工作熱情高。因此,學校要不斷完善教學設施設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青年教師在工作中展現自我、體現價值、體驗成長的快樂,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人文基礎
1. 樹立“愛才”之心。教師的成長需要良好的氛圍,而營造良好氛圍的前提是要讓教師感受到學校對其成長的重視、關注,這種重視和關注是一種心的交流與溝通、真切的關心與培養的教育活動。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心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到心的深處。”只有心與心的交融,才能產生真情,才能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需求和動力,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精神力量。
2. 重視新老教師的結對。學校要為每一個青年教師尋找一個合適的“師傅”,通過 “傳——幫——帶”的結對和引領,幫助年輕教師成長,這樣在教育教學業務等方面,可以隨時進行探討,定期進行交流,互相了解。讓青年教師與有經驗的導師結對,能使他們積極走進導師的課堂。青年教師也可以利用教研組和備課組的教研活動平臺,請師傅走進自己的課堂指導教學,聆聽導師的教學建議,相互學習。這樣,能夠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并掌握教育教學技能。
3. 創建師生間的和諧關系。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學會感恩”、“文明禮儀伴我行”、 “我關愛我快樂”師生同臺演講、征文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尊重與被尊重的重要,學會尊敬教師、團結同學、感恩社會,讓青年教師在活動中看到學生的聰明、活潑、可愛,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建立起真摯的師生情,從心底產生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從而形成“我要成長,學生需要我成長”的關愛意識。
4. 打造家校共育環境。學校應多向家長、社會宣傳青年教師的特長、優勢以及取得的成績,讓更多的家長支持、配合青年教師的工作,使青年教師的工作被家長、社會認可與肯定,得到心理的滿足和職業的幸福感、榮譽感,形成“我要成長,社會需要我成長”的發展意識。
三、科學規范的制度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需求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科學健全的管理機制做保障。青年教師的可塑性較強,但又普遍比較浮躁,所以規范的制度非常重要。一個學校有好的管理機制、管理制度,才能增強教師前進的動力,加快學校發展的步伐,才能把不夠理想的教師提升為一流的骨干,如果制度不健全,學校管理混亂,教師工作渙散,沒有精神的和物質的激勵,教師便沒有工作的動力,內驅力的形成自然受到影響。但建立制度不是控制和約束教師,制度不能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枷鎖,而是一種動力。讓教師把制度當作“應為”與“不為”之間的一道墻,教師在“應為”的墻里自由發展,自我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的培養是教師從事專業工作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長期過程。學校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立足本地本校實際,創設持續的、有保障的青年教師發展環境,使青年教師真正體會到展示有平臺,發展有機會,創造有樂趣,才能使青年教師盡快走上專業成長的幸福道路。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