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2014年12月22日,2014年全國飼料行業形勢分析會暨飼料工業“十三五”規劃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農業部畜牧業司王俊勛副司長,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鄭友民副站長、副秘書長,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王曉紅處長、李大鵬副處長,農業部畜牧業司監測分析處辛國昌處長,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閆奎友主任,以及各省級飼料管理部門負責人等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王曉紅處長主持。
會議對2014年全國飼料工業生產形勢進行了分析。會議指出,2014年飼料工業再次經受住了嚴峻考驗,面對低迷的消費市場行情,飼料企業努力轉變發展模式,調整產品結構,注重提升產品品質,加快產業鏈布局,帶動整個農牧產業實現了由量到質的提升。飼料行業運行特點主要表現為,產量預計較2013年小幅增長、企業運營成本繼續攀升、集中換證加速企業聯合、大型企業擴張勢頭不減、企業通過加強戰略合作提升產業鏈價值、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行業中應用出現新形式等。
王俊勛副司長在對各省(區、市)促發展和重行業監管工作的突出成績予以肯定的同時,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和“十三五”期間飼料工業應在注重養殖和飼料關聯度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加強政策研究,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好頂層設計;二是推動《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執行,引導飼料生產的規范化轉型升級;三是關注消費環境變化,研究消費和養殖、飼料產能方面的關系。關于飼料行業監測數據,王俊勛副司長認為,應在當前統計數據基礎上,通過加強指標設置研究,一是考慮飼料工業和養殖行業的關聯性,同時加強成本因素分析;二是從飼料工業自身的工業屬性出發,加強庫存指標、訂單指數等內容;三是緊跟當前形勢,加強對大原料等數據的關注。
鄭友民副站長、副秘書長在講話中指出,飼料是養殖業的物質基礎,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直接推動力。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然影響到各個行業,我國飼料工業也步入產能相對過剩時期,行業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復雜的環境,我們應該認清當前飼料行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抓住發展機遇,努力促進我國飼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他認為,目前我國飼料原料仍然缺乏,進口數量較高,“十三五”規劃中,應以提高資源有效利用,加快飼料科技發展為重點以適應當前我國飼料需求。
王曉紅處長指出,2014年飼料行業發展總體情況是企業數量減少但生產總量未減。管理部門充分運用好“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的監管手段。“事前”主要是指行政許可,此環節是推進行業管理的手段,但不是限制企業的杠桿;“事中”指《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這既是對企業內部管理的新要求,又是監管的規范;“事后”即監測和監督,這既是進行飼料質量安全風險分析,又是推動執法工作全面深化的重要抓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視預警監測和風險監測是質量監管體系重要事項。
辛國昌處長、閆奎友主任分別就2014年畜牧業和飼料工業形勢作了介紹。會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代表分別對當地全年飼料發展基本情況、飼料行業運行特點、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作了簡要匯報,并對“十三五”規劃提出各自的觀點和建議。 曉 陸 丹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