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次中心形成 南北市場差異大
——大花蕙蘭國內市場三大走勢
經過兩三年的調整,國內盆花消費呈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各地市場變化明顯,尤其是大花蕙蘭市場,呈現出了銷售次中心崛起、西南市場消費熱度上升、北方市場“開荒”有望等三大特點,各地需求量、行情變化和采購時間皆有不同(詳見表1)。

表1 國內主要市場大花蕙蘭年銷情況統計
一直以來,廣州屬于全國大花蕙蘭集散中心,全國半數的大花蕙蘭首選廣州上市。近幾年來云南銷往廣州的大花蕙蘭逾百萬盆,今年預計在180萬盆左右。廣州市場輻射范圍廣,是眾多周邊城市經銷商去之地,也是眾多生產商最為關注的市場之一。每逢年關,大花蕙蘭都眾商混搭采購的產品之一,因采購量小,他們放棄從云南等生產基地直接購買,而是選擇從廣州進行二次批發。然而,在小盆栽產業蓬勃發展的近兩三年來,山東青州花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后起之秀,逐漸發展成為繼廣州之后我國大花蕙蘭盆花銷售次中心,該市場從產品質量、輻射范圍、物流運輸、信息服務等方面看,發展后勢強勁,潛力巨大。業內人士預計,今后兩三年內大花蕙蘭市場容量有望超過100萬盆。云南一些后發展起來的個體戶和小企業,多都表示有在青州設立專賣場的愿望。

近年來,國內大花蕙蘭團體性消費下降的同時,四川、重慶兩省區大花蕙蘭大眾需求有增無減,市民愛花指數較高,購花、養花已成眾多市民的習慣。成都市場充當“第一波報春的鴨子”,早起上市的大花蕙蘭,大多銷往成都,實現消費。從農歷八月十五起,成都經銷商啟動每年的最熱鬧也是最繁重的盆花銷售工作,陸續從云南等地購買大花蕙蘭,因此成都市場也充當了大花蕙蘭最新行情窗口。受成都市場影響,周邊的重慶市場的大花蕙蘭消費市場日漸成熟,需求量明顯增加,且賣價堅挺。產地云南昆明以及貴州貴陽等地,大花蕙蘭消費整體表現不溫不火。但令人欣喜的是,從去年開始,春節期間在住宅小區、農貿市場等場所開始看得到曾經高貴的大花蕙蘭,成為普通居民愿意購買也買得起的普通“年貨”,這些地方有望成為大花蕙蘭的“藍海市場”,值得產銷商持續關注。據了解,從今年開始,英茂公司、云堡等企業準備在昆明市區及其出入城市部分加油站,以及汽車4S店或超市,放置一定數量的大花蕙蘭,正式開啟大花蕙蘭大眾消費市場的開拓工作。

大花蕙蘭上市旺季,正逢北方寒冷季節,大紅大紫爭相怒放的大 花蕙蘭的出現,給天寒地凍的北方人民帶去無限的暖意,同時也為寒冷的冬天增添眾多喜氣。因此,在北方大部分城市,大花蕙蘭倍受老百姓喜愛,市場需求容量預估在100萬盆上下。但是,發展至今,在沈陽、哈爾濱、烏魯木齊等地區,大花蕙蘭依然處于眾人不知,市場少見的“高檔花”的角色。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支從事大花蕙蘭銷售的經紀人隊伍,產品推廣力度、廣度不夠;二是物流運輸環節保溫技術欠缺,沒有專門針對北方極冷地區的物流運輸車輛,集中養護設施設備及其技術落后,大花蕙蘭在終端市場落蕾現象突出,阻礙了大花蕙蘭的持續銷售。
(摘自花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