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皓
為官從政當重理想與志氣
文/張 皓
在黨的94歲華誕之際,中組部表彰了全國102名優秀縣委書記,這個意義非常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這些來自基層的“當家人”“排頭兵”“指揮員”時,諄諄告誡他們要做“四有”干部“四種人”??倳浀脑捰蟹至俊⒂泻x、有啟示,足以讓人回味和思考。
有人說,這樣高規格的表彰,猶如政治上添加了一個砝碼。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表彰意味著他們中的一些人將會提拔和重用。我想,這102名優秀縣委書記,如若真被提拔、重用,或者平調,絲毫不足為怪,應該說是正常的組織程序。況且,他們的“優秀”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組織強加的,一個人是否優秀,靠的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它的支撐點就是群眾的信任,提拔、重用,或者平調,這是黨給他們加擔子,如果說這是一個砝碼,那也是責任的砝碼。
表彰絕不是“跳板”。對于這102名優秀縣委書記,他們將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今后的歲月里,認真履行好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踐行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如何坦坦蕩蕩做人,扎扎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使表彰的光環不退,使理想信念成為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無論工作如何變、崗位如何變、職務如何變,唯一不變的是責任,是對黨的絕對忠誠。人民需要的不是衙門里的官老爺,人民需要的是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式的好干部、好公仆。
縣委書記要把這次表彰,當作新的激勵和鞭策,要牢記重托,經得起榮譽的考驗。

近年來,少數掌握國家公器者推崇權力、膜拜金錢,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逐步滑向了違法亂紀的深淵,令人揪心。更為可怕的是,他們影響了更大范圍的受眾群體,其“負能量”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障礙。在這些為官者的思想深處,有一個共同特點:鄙夷理想與志氣,嘲笑實干與奉獻。
什么是理想?“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就是理想。什么是志氣?“上戰禿頭山,下戰飛沙灘,綠化全海島,建設新東山”就是志氣。焦裕祿、谷文昌兩位優秀縣委書記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他們不求官位多高,但求事功雄偉;不求名揚多遠,但求群眾得利;不求褒揚肯定,但求問心無愧。
理想的價值在哪里?志氣的光彩照何方?對黨員干部來講,理想是骨,志氣是魂。忠誠堅定的政治品格、清正廉潔的人格修養、擔當有為的精神面貌、為民務實的工作作風使理想與志氣成為個人成長的燈塔。黨員干部若有真理想真志氣,必定忠誠干凈擔當,何必利用公權來尋租利益、何必為小恩小惠磕磕絆絆、何必懼怕不正之風侵襲肌體?
尊崇理想與志氣,就是在堅守我們的精神高地,就是給自己一份踏實與純潔,給民族一份希望和未來,給“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一份共同的信仰支撐。
國家崛起的大背景下,干部隊伍建設不會一帆風順,背后的西化腐化分化之滲透也從不會“缺席”。在時代的考題面前,為官從政者唯有樹立高遠理想、內抱不群志氣、腳踏實地創業、尊崇實干奉獻、敬畏法度綱紀,才能筑牢防線、守好陣地,才能自覺遠離低俗趣味、抵制權錢色誘惑,在為民服務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