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群團工作和城鄉社區協商
進入7月份以來,全面深化改革一幕接著一幕,高潮迭起。
指明路徑、切實保障
具體要求:三個“推動”,三個“堅持”。推動群團組織團結動員群眾圍繞中心任務建功立業,推動群團組織引導群眾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群團組織改革創新、增強活力;支持群團組織加強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支持群團組織在社會主義民主中發揮作用,支持群團組織參與創新社會治理和維護社會穩定。
“三重保障”:經費、法治、人才。完善群團工作經費保障制度,鼓勵群團組織通過多種方式籌措事業發展資金,依法享受扶持政策。推進涉及群團組織工作的立法。注重從企業、農村、城鄉社區等基層一線選拔優秀人才充實群團干部隊伍。
系統部署城鄉社區協商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實踐
——在協商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確保協商主體更具有廣泛性: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關、村(社區)“三委”、業主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等利益相關方;
——使協商成果得到更有效落實;
——進一步體現對協商分類指導。設計協商方案,提高協商的針對性、有效性。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健康發展
一是機構分離,規范綜合監管關系;二是職能分離,規范行政委托和職責分工關系;三是資產財務分離,規范財產關系;四是人員管理分離,規范用人關系;五是黨建、外事等事項分離,規范管理關系。
規范“下”的程序,建立責任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和環境
“下”的6種渠道:到齡免職(退休)、任期屆滿離任、問責處理、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健康原因調整、違紀違法免職。
關于“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一,具體情形主要包括政治上不守規矩、廉潔上不干凈、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能力不夠、作風上不實在等;二,調整程序主要包括考察核實、提出調整建議、組織決定、談話、履行任免程序等;三,調整方式分別采取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四,規范調整后的使用、復出——因不適宜擔任現職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的,一年內不得提拔;降職的,兩年內不得提拔。影響期滿后,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突出、工作需要且經考察符合任職條件的,可以提拔任職。
碾壓是基層施工最后一道工序,碾壓質量直接決定基層壓實度、平整度[3]。碾壓過程中初壓選擇20t雙鋼輪壓路機緊跟攤鋪機后在路面全幅范圍內靜壓2遍,碾壓速度控制在20~30m/min;復壓采用32t振動壓路機碾壓,弱振1遍,強振3遍,碾壓速度控制在50~70m/min;終壓采用26t膠輪壓路機靜壓2遍消除輪跡帶,碾壓速度控制在30~50m/min。在基層施工全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由低向高、由內向外碾壓,并保證重合1/2輪寬;壓路機啟停時應緩慢,起步以后再開振,停機時先停振后停機;行駛過程中避免調頭或急剎車。
促“互聯網+”落地生根開創經濟新時代
11項重點行動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
推廣隨機抽查機制,克服“任性”檢查
一是堅持依法監管。二是公布抽查事項目錄,逐項明確抽查依據、主體、內容等。三是建立“雙隨機”機制,嚴格限制監管部門自由裁量權。四是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及處理結果,建立誠信檔案、失信聯合懲戒和黑名單制度。
社保與商保結合,持續深化醫改
一是從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減輕大病患者就醫負擔。二是原則上由政府招標選定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保費實行單獨核算。三是與醫療救助等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
把公共資金資源用到“刀刃”上
一是收回資金統籌用于急需領域;對閑置土地處置不力的收回用地指標。二是督促加快鐵路、農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設。三是對涉農資金整合、放寬公積金使用等方面落實不到位的事項掛牌催辦。四是加快修訂財政、投融資等管理規定和市場準入、產品服務等標準。
貸款最長期限統一延長至20年。還本寬限期延長至3年,寬限期內只需還利息、不需還本金。同時簡化申請手續。
促進稅收收入與經濟發展協調增長
稅收征管由部門主導向政府主導,由單一治稅向綜合治稅,由“信息孤島”向資源共享轉變,營造法治、公平和有序的稅收環境。
建好四大平臺,打造四大節點
圍繞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目標,重點建好空港、陸港、口岸、信息四大平臺,著力打造西安、寶雞、榆林、安康四大節點,使陜西成為“一帶一路”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商貿物流中心。
強力促進重大項目投資
統籌推進工業穩產促銷和新支柱產業培育,千方百計拓展優勢產品市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新引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保持優惠政策的連續性,穩定各方投資信心。
創新管理體制,強化鎮級政府功能
在省級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進行擴權強鎮改革,在10個經濟欠發達鎮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在韓城市進行縣鎮綜合改革試點。
(本刊記者 計科憲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