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群
德國音樂家門德爾松說過:真正的音樂,充滿著一千種心靈的感受。熱愛音樂是人類的天性,當一曲音樂讓孩子們靜下來傾聽的時候,當一段節奏震撼孩子們心靈的時候,當孩子們想放聲歌唱的時候……他們將會迸發出無窮的音樂火花。然而,直面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現狀,更多的只是側重于教給學生唱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并沒有關注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種狀態下,學生就體會不到“我需故我唱”的感受,自然對“唱歌”的快樂與體驗就不會深刻。那么,如何讓學生把歌唱當成一種自我需要,享受到藝術的快樂,盡顯音樂的魅力呢?
一、我需故我唱,課堂教學有效的核心
新課標指出,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感受到美的熏陶。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一旦有了唱歌的欲望和興趣,他們就會想唱就唱。
1. 了解歌曲的豐富背景,想唱就唱。
在學唱歌曲之前,教師先給學生提供歌曲的背景,創設情景交融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如,筆者在教四年級的《搖籃曲》這一課時,剛開始,有一部分男生一看到歌詞就笑,說這歌詞里有“媽媽保護你,媽媽愛你……”是女生唱的。于是,我通過講述舒伯特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了解藝術作品。學生們聽了,都被舒伯特的堅毅品格和對母親真摯的情意所感動,學他的歌自然也就認真起來了。再如《賣報歌》,在學唱過程中,學生們并沒有感受到小毛頭生活的不容易。當唱到“走不好,滑一跤”的時候,爆發出了笑聲。那個年代已經過去太久了,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當時生活的艱難與困苦。于是,筆者就給學生講述了小毛頭的故事,讓他們了解小毛頭當時的生活情境。后來,再唱這首歌時,他們都非常認真地唱了。
2. 體驗多元化的音樂風格,想唱就唱。
音樂課堂上,我們可以牽手流行歌曲,體驗多元化的音樂風格,讓學生想唱就唱。流行歌曲旋律通俗易唱,在學生喜愛的同時,教師也要幫助他們建立辨別美丑的意識,讓流行歌曲真正發揮出陶冶情操的作用。適當給學生介紹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起到勵志作用的同時,也開闊了他們的音樂視野。如,在教學四年級《可愛的家》一課時,在鞏固歌曲環節,筆者將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了》介紹給學生。這首歌曲感人至深,學生們除感受到歌曲表達出的溫暖與渴望外,還進一步感受到應該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在處理歌曲情緒的環節上,教師無須更多的語言,學生的情緒就表達得淋漓盡致。
3. 學會多種的演唱形式,想唱就唱。
豐富多彩的演唱形式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參與的機會,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廣闊的音樂想象和創造空間。在學唱完一首歌曲后,筆者常常鼓勵學生在學會原來的歌唱形式后大膽創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如獨唱、表演唱、二重唱、輪唱、合唱、配樂詩朗誦等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如,在教完四年級《小小鼓號手》這首歌后,我引導學生根據旋律節奏的特點,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歌中的歌詞進行改編。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創編出的歌詞真實而貼近校園生活,他們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們都很用心地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想唱就唱,體驗到了成功帶來的樂趣、創新帶來的愉悅。
二、我唱故我樂,課堂教學有效的歸宿
音樂課中,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唱好歌,更要唱出情,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要讓學生在準確表達音樂符號的基礎上,詮釋歌曲的內涵與情感態度。為此,我們要教給他們以下幾點。
1. 學習扎實的演唱技巧,唱得漂亮。
(1)正確的呼吸方法。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可見,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演唱的關鍵。筆者嘗試利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來訓練他們的正確呼吸。如,聞一朵很香的花,體會深呼吸;受到驚嚇,體會快呼吸、抽泣式呼吸等。在每節唱歌課之前,都安排三分鐘的氣息練習,為學生學唱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良好的演唱姿勢。
良好的演唱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狀態的表現,也給人以美感。在發聲訓練時,筆者經常提醒學生:“把你們的眉毛抬起來,眼睛亮起來,笑肌抬起來,嘴角揚起來,身體立起來。”學生聽到這些話后,自然而然地糾正自己錯誤的演唱姿勢,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漸漸將這些好習慣融入到演唱歌曲當中。
(3)清晰的咬字吐字。
歌唱時的咬字吐字就是語言中咬字吐字的歌唱化、音樂化,清晰的咬字吐字能把歌曲表達得更為完整。這就要求學生在歌唱實踐中,做到字頭清晰、字腹純正、字尾收準;力求字中有聲、聲中融字、字清腔純,使聲與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良好的演唱習慣和技巧是長期堅持訓練積累起來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筆者就要求學生做到這些。雖然對學生來說,這些演唱技術、技巧是很抽象的,但長期下來,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漸漸養成了良好的演唱習慣,很少出現喊唱的現象,在各種歌唱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 參與各種舞臺表演,唱出快樂。
愛唱、愛跳、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可以讓他們釋放自己的天性。讓學生到臺上來表演,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盡情地展現自我。要適時鼓勵學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把他們的音樂潛能充分激發和挖掘出來,形成濃郁的藝術氛圍。同時,也讓那些平時比較散漫或性格內向的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熱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如,中高年段的學生,越來越不愛表現。于是,筆者將每節音樂課的前五分鐘或后五分鐘留給學生,鼓勵他們上臺表演。表演內容很廣泛,可以演唱本節課所學的歌曲,也可以表演自己課前準備的小節目,只要敢上臺表演都熱烈歡迎。幾周下來,那些不愛表現的學生也按捺不住了,他們也開始想得到其他同學的掌聲與老師的鼓勵。漸漸地,五分鐘時間似乎不夠用了,每周都有學生躍躍欲試……到了元旦,五年級的兩個班級還自己組織了一場“慶元旦”才藝大比拼活動。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這個自我展示的舞臺上,節目是否精彩并不重要,只要學生能從中得到快樂,只要他們有點滴進步,只要聽到他們唱得那么開心,筆者以為,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音樂課堂中,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想唱就唱,讓他們的情感在歌聲中飛揚,讓他們真正享受到充滿情趣和愉悅氣息的音樂學習生活,讓他們唱得更漂亮……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靈川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