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張玉敏
【摘要】在幼兒園教師培訓中,觀念更新是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依據奎因的信念理論,幼兒園教師培訓應重視教師個體信念網的建構及核心信念的更新、信念性質的監控,在培訓方式上應關注幼兒園教師個體高階信念的形成。
【關鍵詞】奎因;信念理論;幼兒園教師;教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7/08-0041-04
在幼兒園教師培訓中,觀念更新是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包括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師觀、教育觀等。觀念更新落到實處的標志,是教師獲得相應的信念。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對某種思想理論、學說和理想所抱的堅定不移的觀念,以及真誠信服與堅決執行的態度。幼兒園教師培訓中的教師觀念更新問題,實質上是教師信念結構的更新效能問題。
奎因(Quine)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是邏輯實用主義的代表。他提出的信念網、中心-邊緣信念、真實-虛假信念、高階-低階信念等概念,對于當今幼兒園教師培訓中的教師觀念更新,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一、奎因信念結構理論與幼兒園教師培訓的視角
1.信念結構:信念網是一張向心網
奎因提出,一個人所做出的行為,依憑的往往不是一兩個信念,而是一張信念網。每一個信念相當于網上的一個結點,各結點彼此連在一起,形成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關系。信念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纏繞,共同構成了一個系統。這意味著,任何一個信念受到挑戰,與之關聯的支持性信念都會成為反對挑戰者的力量。如果外來信念挑戰成功,原有信念則將被更新,與之關聯的支持性信念也會重新面臨評估與調整。〔1〕但哪怕是最脆弱的信念,都可能有一些支持性信念,即便這些支持性信念可能只是道聽途說,仍會對信念的更新產生阻礙作用。
信念網是一張向心網,處于信念網中心的是核心信念,有學者稱之為“確信”(Convictions),它不易受外界影響。信念網中的外圈信念是核心信念的保護層,外圈信念受到質疑時,信念網的系統會進行微調。當外圈信念受到猛烈沖擊時,核心信念也會受到挑戰。當外界挑戰直接、強有力地沖擊核心信念時,整個信念網可能會被徹底檢驗乃至重建。這意味著,要更新個體的觀念,可能會引起與這個觀念相關聯信念的拒斥。因此,要從整體的視角出發,考量該觀念背后的信念,選擇恰當的切入點來更新個體的觀念。
2.整體觀:基于幼兒園教師信念結構的教師培訓視角
如奎因所言,信念是網狀的、互相聯系的。因此,在幼兒園教師培訓過程中,要更新教師的觀念,就要注意避免與教師的舊有信念產生矛盾,以免引發教師信念網的整體拒斥。的確,從整體上了解教師的信念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一位持“游戲應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信念的教師,可能持有一組相互支持的信念,諸如:
“游戲不僅是娛樂,還是兒童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游戲可以促進兒童發展。”
“游戲要發揮作為良好學習方式的作用,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
“我有信心勝任游戲作為基本活動的新教師角色。”
“我所在的幼兒園一向支持先進的教育理念。”
“我所在的幼兒園家長素質不錯,通常會較好地配合我的工作。”
“我通常通過書籍和網絡獲取游戲活動所需的相關材料。”
而一位持“我不贊成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信念的教師,則可能持有一組迥異的支持性信念,諸如:
“游戲就是玩兒,我看不出來兒童能夠在游戲當中發展什么。”
“即便游戲可以促進兒童發展,也做不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對于通過游戲幫助幼兒全面發展,我缺少信心。”
“我們園里更有經驗的老教師對游戲指導也不是信心十足。”
“我聽過一些專家講座,但對我的游戲指導實踐幫助不大。”
“要把現在用的教材和游戲結合起來,很難。”
“家長比較認可現在的教學模式,我沒有必要做大的改動。”
以上案例表明,教師關于“游戲是否應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的信念,是其信念網上的一個結點,這個結點反映了他的關于兒童發展、自我認知、教學策略、園所氣氛、家園合作模式等的相關信念。基于此,要想開展教師關于“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信念的培訓,可以從“兒童發展觀”“相關教學策略支持”“相關園所文化建構”乃至“家長工作策略調整”等多個方面系統地進行。但研究者在實踐中發現,目前很多幼兒園只從“兒童發展觀”中的“游戲與發展的關系”角度展開培訓,即便教師能夠接受新觀念,由于缺乏整體信念的支持,教師很容易只是消極地接受培訓,在培訓中也容易產生無力感。
也就是說,在開展教師培訓時,要更新教師的觀念,須從整體上了解其信念網的結構,了解其個人信念更新的重點難點,這樣才有利于培訓者和受訓者雙方的互相理解。
二、奎因的信念性質理論與幼兒園教師培訓效果的評估
1.信念的性質:信念、反信念與非信念
奎因認為,個人觀念存在著信念、反信念與非信念三種性質。信念是指信念持有人認定某觀念是真的。反信念是指,信念持有人認定某觀念是假的。非信念是指,信念持有人對于某觀點沒有個人見解。〔2〕當觀念以信念的形式存在時,個體是最有行動力的。因為個體對該觀念抱有堅定不移的決心、真誠信服的態度與堅決執行的行動意愿。當觀念以反信念的方式存在時,個體會否定某觀點,“只破不立”。例如,有一些教師認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這一觀點是錯誤的,那么,他們持有的就是以“幼兒園課程不應該小學化”為內容的反信念。反信念是個體觀念更新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此時個體對其舊有信念產生了懷疑,但對于“什么是正確的”又沒有形成自己的答案。例如,有些教師認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不對,但對于怎么樣才是“非小學化”,沒有明確的認知。
當信念與反信念產生時,個體的信念網發生了變化。當新觀念在教師原有的信念之網中獲得更多的支持時,新觀念就被強化了。當新觀念與教師原有的信念之網當中的信念存在沖突,且新觀念有更強大的證據支持時,原有信念就會被弱化了。此時,個體不再相信自己原有信念之網中的信念都是真的,繼而開始搜集評價自己信念真假的證據。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原有的部分信念可能會轉化為反信念,與之相關的行為、態度會逐漸被摒棄。
需要關注的是非信念。非信念對個體的影響是表層的,因為個體既沒有產生信念或反信念,也沒有產生任何判斷,至多是在表面上對自己的信念網進行了更新。
2.信念、反信念還是非信念:基于幼兒園教師信念性質的教師培訓結果評估
在幼兒園教師培訓當中,教師更新觀念的最終追求是更新信念。有些教師經培訓后,觀念停留在“反信念”階段,并未建立起新的“信念”,但此時其信念網已發生了本質變化。例如,范畫問題是幼兒園美術領域教學中較有爭議的一個問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注重“感受與欣賞、創造與表達”,認為“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在解讀《指南》時,專家們也力陳范畫之弊。然而,在幼兒園美術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并未作出修正。根據研究者對開展范畫教學教師的調查,絕大多數教師支持改進范畫教學,但缺乏相應的教學策略。也就是說,教師形成了“范畫教學是不好的”這一反信念,但對于可替代傳統范畫教學的方式,他們還沒有形成確信的信念,只能憑自身經驗在“范畫的不足”與“范畫的作用”之間尋找平衡。該階段,教師出現與原有錯誤信念相反的反信念,說明幼兒園教師培訓產生了一定效果。
要警惕的是,有時教師經培訓后停留在“非信念”層面上了,表現為虛假認同新觀念,即表面上言之鑿鑿、引經據典,實質上卻無見解、未理解。如果管理者或培訓者不了解教師信念之網的構成及教師的核心信念,那么非信念很有可能登堂入室。停留在非信念階段的教師,對新的理念只是生搬硬套,例如,未真正建立“游戲應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信念的教師,可能對于游戲的價值及自身在游戲中應發揮的作用并不明確。于是,在非信念指導下,教師有時將游戲與其他基本活動拼成“活動拼盤”;有時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關聯活動設計,將游戲形式穿插在活動中,但游戲與其他基本活動間的內在聯系并未建立;有時表現為“被動游戲”,〔3〕例如,教師將幼兒放在區角中,讓他們自行玩耍,自己袖手旁觀,沒有“深入觀察幼兒的狀態,使其發展所需的經驗得到積累,開展有意識、有計劃的環境建構和再建構”;〔4〕有時將游戲“僅僅用于點綴”,只是借用游戲的形式來點綴其他基本活動,沒有讓幼兒產生真正的游戲體驗。因此,對教師的信念、反信念和非信念加以區分,是評估幼兒園教師觀念是否更新、幼兒園教師培訓是否產生實效的重要標準。
三、奎因的信念強度理論與幼兒園教師培訓的策略選擇
1.信念強度的決定者:高階信念
奎因認為,個體觀念是否得到有效更新,與新觀念背后信念的證據強度有很大關系。新觀念的證據強度對于個體來說是強是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高階信念。高階信念即元信念,是關于信念的信念,〔5〕它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對證據強度的判斷。
例如,某人認為,印刷出來的紙質報刊,其信息的真實性比網絡信息的真實性要高。那么,紙質報刊中的信息對他來說,證據強度就大一些。反之,對于一個信奉“新媒體擁有自由民主特征,傳統媒體是宣傳喉舌”觀念的人而言,網絡信息有更高的證據強度。對于擁有不同高階信念的個體而言,同一個觀念對應著不同的證據強度,對應形成的信念強度也可能完全不同。
也有一些高階信念是為大家所共有的。權威的信息來源會促使個體形成更穩固的信念。〔6〕例如,百科全書往往被認為比電視廣告來得真實,前者是科學家艱辛探索的結果,后者則是商人受利益驅使而進行的創作。經確證過的信息來源會促使個體形成更穩固的信念。例如,親眼所見往往被認為比道聽途說來得真實,前者是經自己感官親自驗證的,后者則可能是捕風捉影的。
2.可信的選擇:基于高階信念的教師培訓策略
除了新觀念本身的結構和性質會影響個體的信念形成,個體的高階信念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開展幼兒園教師培訓時,要以與教師的高階信念相似的觀念為切入點。把握教師的高階信念,是促使教師更新觀念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從多數人“因信息來源權威而更易形成穩固的信念”角度來說,如果教師培訓的材料是經典著作,或是有號召力的專家編寫的、有資歷的出版社出版的,往往會給教師一種權威感,更易被其所接受。另一方面,從多數人“因確證過的信息來源更易形成穩固的信念”角度來說,培訓者應當將要傳達的教育理念還原成鮮活的教學經驗,最好在真實的教育現場進行培訓;除了請水平較高的特級教師來講述經驗外,最好也請和普通教師水平相當的教師來談談自己的感悟;培訓中使用的活動材料并非越高級越好,而應該是受訓者比較熟悉的材料;表述時使用的詞匯不一定是學界權威的期刊或著作上的科學名詞,最好也有些教師日常教學中使用的語言。
對于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群體而言,有一些特有的高階信念需要培訓者加以考量。例如,幼兒園教師是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群體,有研究表明,女性更易于持關懷取向的倫理標準,〔7,8〕因此,培訓中的情感導向也是不可或缺的。從教學實踐角度對教師予以適當的關懷和理解,會讓教師更易于接受培訓者的觀念。
在幼兒園教師當中,有一些較為特別的群體。例如,從小學轉崗到幼兒園的教師,仍然習慣于“以教定學”的思維,并信賴以此為前提的信念。那么,在對他們進行培訓時,宜針對其“以教定學”的思維定勢,迂回地滲透以“以學定教”的理念。再如,對于來自私立幼兒園的教師而言,家長工作在其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那么,在對其進行培訓時,宜適當和其討論家長心理學,讓教師放下后顧之憂,輕裝上陣。每個受訓教師因情況各有不同,其高階信念往往有所差異,如能進行個性化的培訓是最好的。
更新教師觀念是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的關鍵。首先,這一過程,是一個慎思、明辨、追問、生成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可能性又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個人化意味著,教師個體的信念網結構,尤其是核心信念,應該為培訓者所充分關注。其次,幼兒園教師的觀念更新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澄清教師的信念、反信念及非信念,可以有效識別觀念更新及師資培訓的實際效果。最后,幼兒園教師的觀念更新效果,受培訓所要傳達的新觀念的證據強度的影響,因此教師的高階信念應該受到應有的關注。忽略教師的信念結構、信念性質以及信念強度,就是忽略教師在幼兒園教師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會影響培訓效果的達成。
參考文獻:
〔1〕〔2〕〔5〕〔6〕涂紀亮,陳波.奎因著作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44.
〔3〕張玉敏.論幼兒的主動自由與被動自由〔J〕.學前教育研究,2003,(9):18.
〔4〕河邊貴子.以游戲為中心的保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7.
〔7〕奈爾諾丁斯.教育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38.
〔8〕吉利根.不同的聲音〔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