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霞
青島市李滄區中心醫院內科,青島 266041
2型糖尿病是臨床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患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患者多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胰島素抵抗,但相對患者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1-2]。研究表明,在β細胞基因缺陷基礎上胰島素抵抗可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餐后血糖升高,其轉折點為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缺失[3]。研究顯示,瑞格列奈可改善2型糖尿病早期分泌時相,并且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有協同作用[4]。本文筆者選擇本院初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探討其對患者血脂、血糖及早期分泌時相的改善作用。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內科收治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84例,診斷均符合 《內科學》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5]及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試用)中肥胖的判定標準[6]。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并發癥者,合并腫瘤、感染、創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全部入組84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2例。研究組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34~65歲,平均(52.7±10.4)歲,體重指數(BMI)為(28.6±1.3)kg/m2;對照組中,男18例,女 24例,年齡37~64歲,平均(53.6±11.4)歲,BMI為( 29.2±1.0)kg/m2。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明確診斷后給予傳統的飲食控制、運動干預等,對照組患者在傳統干預基礎上給予瑞格列奈(丹麥諾和諾德公司,注冊證號H20080126)1~2 mg,3次/d,餐前30 min口服。研究組患者給予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瑞格列奈治療劑量同對照組,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公司,批準文號:H20023370)500 mg,3次/d,餐前半小時口服。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血糖及胰島素:全部患者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75 g),檢測餐后 0.5、2 h 血糖(PG)及胰島素(INS)水平,采用己糖激酶法檢測血糖水平,化學免疫發光法檢測血胰島素水平,高壓液相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檢測數據錄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的 FPG、0.5 h PG、2 h PG、HbA1c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FPG、0.5 h PG、2 h PG、HbA1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HbA1c水平的比較(mmol/L,±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HbA1c水平的比較(mmol/L,±s)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FPG 0.5 h PG 2 h PG HbA1c(%)研究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10.74±2.08 6.12±1.53*12.37±2.16 7.38±1.24*17.85±4.39 8.79±1.92*8.85±1.22 7.14±0.89*10.92±1.87 8.43±2.57 12.65±2.08 9.76±2.38 17.63±3.85 11.48±2.16 8.93±1.28 8.06±1.12
兩組治療前的 FINS、0.5 h PINS、2 h PINS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FINS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 0.5 h PINS、2 h PINS 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胰島素水平的比較(μU/m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胰島素水平的比較(μU/ml,±s)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FINS 0.5 h PINS 2 h PINS研究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6.65±1.94 6.72±1.96 20.42±4.31 36.20±5.16*19.85±6.67 30.10±6.94*6.58±2.06 6.75±1.89 20.13±5.25 28.24±4.87 20.05±6.38 24.15±5.26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能量攝入增加、運動減少等)及人口老齡化,2型糖尿病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逐年增高趨勢,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增加速度將更快,呈現流行勢態。糖尿病現已成為繼心血管病和腫瘤之后,第三位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的非傳染性疾病[7]。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但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的作用效果下降,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處于相對缺乏狀態,臨床多數認為,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因素[8-9]。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同時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誘因之一。研究顯示,肥胖2型糖尿病多以餐后高血糖癥狀首發,其病理基礎為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的缺失[10]。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缺失可使肝糖原輸出增加,同餐后升高的血糖無高胰島素水平抑制,兩者效果累積至餐后2 h形成血糖高峰[11],由此可見促進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的恢復對控制患者餐后血糖高峰有重要意義。
瑞格列奈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促進與受體耦聯的ATP敏感性鉀通道關閉,抑制鉀離子從β細胞外流,細胞膜除極,鈣通道開放,鈣離子內流,促進胰島素分泌。其作用快于磺酰脲類,故餐后降血糖作用較快,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模仿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由此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12]。瑞格列奈經胃腸道快速吸收,導致血漿藥物濃度迅速升高,服藥后1 h內血漿藥物濃度達峰值,因此其可在服藥后1 h內最大限度地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改善缺失的胰島素早期分泌相[13]。本文對照組單獨使用瑞格列奈,結果顯示,0.5 h PINS較治療前明顯升高,0.5 h PG明顯較治療前降低,證實了其改善胰島素早期分泌相的特點,但是在餐后2 h血糖達峰值時,血胰島素水平難維持峰值,已逐步走向衰減,因此單用瑞格列奈的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可能效果不足。單純飲食控制及體育鍛煉治療無效的2型糖尿病首選二甲雙胍片,特別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與磺酰脲類降血糖藥合用,具有協同作用。二甲雙胍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而提高患者自身的胰島素敏感性,其完全沒有刺激胰島素分泌,僅通過生理性的內源胰島素降血糖,肥胖型糖尿病的胰島β細胞大多尚殘存較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另外二甲雙胍藥效持續久,峰值半衰期約為2 h,降糖作用可持續8 h[14],因此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對肥胖2型糖尿病兩個發病基礎環節(胰島素分泌缺陷及胰島素抵抗)具有明顯的針對性[15]。本文研究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 FPG、0.5 h PG、2 h PG、HbA1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0.5、2 h PINS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兩者聯合具有改善胰島素早期分泌相的作用,降糖作用也更強。
綜上所述,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血糖水平,促進餐后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值得應用。
[1]張秉濤.瑞格列奈與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4):3731-3732.
[2]楊東明.瑞格列奈合用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30 例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9):64-65.
[3]Del Prato S,Tiengo A.The importance of first-phase insulin secre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therap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1,17(3):164-174.
[4]雷進紅,盧躍棣,胡萍,等.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1,18(10):10-11.
[5]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7-809.
[6]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4.
[7]潘長玉,金文勝.2型糖尿病流行病學[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5):5S-1-5S-5.
[8]師愛香,曹永吉.2型糖尿病胰島素強化治療進展[J].河北醫藥,2011,33(13):2016-2018.
[9]盧維晟,潘志紅.老年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與診治的新進展[J].上海醫藥,2012,33(22):3-7.
[10]Standl E,Füchtenbusch M.The role of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why and when to use an early-phase insulin secretion agen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ologia,2003,46(Suppl 1):M30-M36.
[11]杜玉名,尹洪君,趙世紅,等.瑞格列奈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早期分泌時相的影響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6):512-513.
[12]王變麗,張麗麗,李英.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56例初發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2):153-154.
[13]張燕.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42 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13):2846-2847.
[14]陳奇盛,張萍,梁慧.瑞格列奈聯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 2 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07,29(8):1173-1175.
[15]黃必勤.二甲雙胍聯合瑞格列奈治療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壓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5):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