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軍 趙含宇 陸秋杏 鄧曉霞 苗艷芳
“互聯網+”的背景及其本質
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通信信息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換言之,“互聯網+”就是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當前,國內“互聯網+”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如圖1所示。
“互聯網+”的實施前提是國內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作為一種與消費者關聯的常用設施的極大普及。根據CNNIC 2015年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85.8%。基于此,互聯網用戶向移動端遷移已成定局,移動化成為了“互聯網+”的顯著特點,一定程度上使得互聯網的功能更加開放和便利。
互聯網天然具備全球開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得信息、數據在工業社會中被壓抑的巨大潛力爆發出來,轉化成巨大生產力,成為社會財富增長的新源泉。其本質就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把行業性商品、人以及交易行為遷移到互聯網上,由此形成“在線化”,然后形成流動性的“數據”,其價值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傳統印刷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印刷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整體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取得了極大的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印刷企業年度核驗的統計,截至2013年底,中國印刷業總產值達10398.5億元,已經成為世界印刷大國。全行業資產總額10624.7億元,利潤總額796.2億元,對外加工貿易額837.5億元。然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印刷業規模雖然很大但依然是大而不強,增速快但是快而不優,制而不創,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當前傳統印刷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
①傳統印刷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限,高性能印刷裝備、高性能印刷材料等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對于印刷行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端印制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印刷材料等大多依賴于進口,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
②印刷產品的質量問題突出,印刷業每年直接或間接質量損失超過140億元,部分印刷品的次品率偏高。
③印刷行業整體的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在環保問題尤為明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相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環保將成為促進印刷業技術革新的關鍵動力。
④印刷行業的結構不夠合理,在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生產型服務業比重有些偏低,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水平有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印刷企業偏少。
⑤印刷行業陷入國內國際“標準”困境。在印刷的諸多細分領域,以前因為不夠重視,對于國內標準的細分有限,近幾年雖然制定了不少,但是對于迅猛發展的印刷行業來說顯得不夠。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通用標準已經越來越重要了。尷尬的是,在制定國際通用標準中,因為在知識產權上的缺乏,中國的話語權就很有限。
⑥傳統印刷行業的管理瓶頸日趨顯現。基于國內印刷行業的產業結構,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大多數的印刷企業管理效率極其低下,管理成本相對較高,帶來的質量及技術延伸問題較多,降低了印品的市場競爭力。
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其一,德、英等歐洲國家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戰略,表現在印刷行業上,其在印刷技術、裝備方面繼續引導潮流,搶占印刷業高峰,進一步拉大了與我國印刷業的距離;其二,印度、越南、印尼、馬來等發展中國家則以更低的勞動力成本來承接印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搶占中低端。基于此,我國印刷業正處于來自歐、美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前后夾擊”之中,挑戰形勢比較嚴峻。
正基于此,“互聯網+”戰略的提出,無疑對于傳統印刷行業指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但不容置疑的是,兩者的相互結合需要一個恰當的方式和合適的思維。如圖2所示,傳統印刷企業互聯網化需要經歷4個階段。
“互聯網+”印刷
可以這么說,互聯網是一種技術工具,而“互聯網+”則是一種能力。“互聯網+”通過在印刷行業中加入計算、數據、知識,以此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促進了傳統印刷行業各個領域的現代化發展,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工作方式,也造就創新驅動印刷業發展的“新常態”。“互聯網+”將逐漸與傳統印刷行業相互融合、碰撞并相互契合發展,主要原因有:
①傳統印刷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傳統印刷行業的發展到了一個轉折期,進入轉型升級是主要的發展趨勢。綠色、低碳、智能控制是印刷行業的發展期望,這與“互聯網+”的內涵不謀而合,通過“互聯網+”思維的智能化、信息化、數據化的變革與創新,從而創新傳統印刷行業的轉型之路。
②印刷品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當前,人們對于印刷品的消費日趨多樣化,但其購買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10年中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互聯網化”購買習慣已經被培養成熟,更多的人愿意通過互聯網購買印刷品及相關消費。
③互聯網印刷消費的快捷、低成本、多樣化選擇。互聯網與印刷行業的融合發展將會讓印刷業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對于區域性的印刷消費而言,因為印刷品供應商有限,可選性不強,“互聯網+”印刷改變了這種狀態,以消費者自己的認知來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大大拓展了快捷度,多樣化選擇下的成本也大為降低。
當印刷以一種合適的契合方式融入“互聯網+”,最終會出現一種印刷行業的新常態,從而促成“互聯網+”背景下的印刷產業鏈,如,圖3所示。
目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案例正在逐步實施并有效發展,這對于印刷行業是一個利好消息。互聯網的發展也從過去20年在信息和互聯網產業本身的發展逐步向實體經濟滲透,印刷業雜這個大潮中亦不例外。“互聯網+”這種新形態將對印刷業有著怎么樣的滲透,我們還需要時間以及不斷的投入實踐來證明。但不可否認,這種期待是美好的,“互聯網+”將帶給印刷業一個新的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