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理哲
最近國內風行小米手環,年輕人利用手環開始更加注意運動、身材、健康,還可以通過社交網絡互動,還有掛在手上的時髦感……種種理由讓這個產品火了。
于是,有些年輕人開始上網搶買小米磅秤了。
手表、磅秤……都是日常用品,一個世紀或更久以前就在我們的生活里面,從最早的物理原理(鐘擺、杠桿)開始,后來應用了機械,甚至加上了電子。電子手表有的功能強大,能計算月蝕、潮汐、海拔、濕度,具備指南針等功能,但是除了指示時間和稱重量,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給手表和磅秤其他的任務。更不用提手環這種沒有屏幕、沒有音箱、沒有鍵盤的純裝飾用品。
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電路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體積越來越小,加上微機械(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技術突飛猛進,已經能夠把微米尺寸的力學組件植入半導體的硅片里面。例如把原來飛機、輪船上用于測量角速度變化的陀螺儀,結合電腦處理器和內存組件一起植入硅片,做成一個輕巧的手環,掛在手腕上。新技術改變了老器具的模樣和能力,方便了使用者。
今天移動互聯網成熟了,新技術可以讓任何用品聯網,被稱為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時代。看看朋友圈上的分享就知道了,一個手環連上網,創造了多少使用者的樂趣和供貨商的財富。未來各家供貨商一定會把目標指向大眾日常用品,他們先把我們家里的各種用具換掉,未來還有戲呢!
智能手機觸發了移動網絡的擴張,移動網絡的傳輸效率越來越高,讓所有物聯網的可能都出現了。
蘋果手表可以聽新聞、讀新聞,可能像搜索引擎那樣改變新聞媒體的生態嗎?當然不可能,理論上,蘋果手表應該對媒體的影響不太大,手表新聞只有在沒有手機的情境下,讓讀者得到較及時的新聞,頂多利用手表篩選新聞標題,對于有興趣的新聞還得回到手機或平板計算機才能閱讀。
新聞媒體不必為蘋果手表煩惱,應該煩惱的是瑞士的鐘表工業,因為智慧手表來了。
物聯網要改變的不是產業環境,而是人們的作息方式,想想看,你的空調、電飯鍋、鞋子、眼鏡、手表、磅秤都連上了網,你上網使用的軟硬件都是買來的,又不是自己在車庫做出來的,許多好用的功能還要利用服務供貨商提供的系統,供應商的軟硬件都經手了你發出和收到的信息服務,也保存了記錄。
他們都認為以后要靠大數據決定自己的生意版圖,雖然今天記錄了你幾時起床,何時出門,幾時煲湯、煲多久,何時慢跑、跑多遠,睡覺安不安穩……未來有什么用處,沒有人知道。
但是,大家都說大數據、大數據、大數據……
最近,加多寶推出一個全新的促銷活動“金彩生活圈”,把鋁箔罐上的二維碼當作活動的門戶。加多寶為這個門戶設計了各種場景——你一邊喝加多寶一邊用滴滴叫車,一邊喝加多寶一邊上京東商城購物,一邊喝加多寶一邊到韓都衣舍、一嗨租車、百度外賣……與十幾家不同類型的網絡消費一起配合,在美妙的場景里,用戶只要在支付的時候掃一掃,就可以通過這些門戶網站得到優惠。
加多寶為了這個促銷活動,拋出了總值數億的優惠,我們無法估計大眾對這些優惠的吸引力的反應如何?畢竟一罐飲料只有幾塊錢,讓你免費喝飲料已經是優惠的上限了,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優惠了吧?所有促銷都是為了未來的生意,相信是大數據給了加多寶行銷團隊很多靈感。
看來不是只有加多寶對大數據可能創造的未來報以厚望,花幾個億這個期望一定很“厚”。
聽說,Uber叫車和百度外賣也有類似的合作,應該還有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類似促銷模式,因為移動網絡把每個人連接在一起,能夠收集到的數據量越來越大。
物聯網時代,任何用具物品只要有需要、有理由,都會連上網,像小米手環,收集到的雖然不是個人的消費數據,而是個人生活習慣或健康情況的信息,幾百個人早上會晨跑幾分鐘,沒有任何意義。
大數據必須先積累到夠“大”才有機會產生有意義的結果,當收集到了數千萬人早上晨跑幾分鐘、在哪個城市、在哪個時段的數據,就可能從數據找出有意義的商業信息,如果和個人消費的大數據交叉合作,甚至能提供更具目標性的商業信息。
一般的商業信息無法獨立傳播,得依賴內容來承載,新聞內容永遠是觸角最廣的媒體。
當手環可以上網,鋁罐也能上網,物聯網時代來臨了。
物聯網不會改變新聞媒體傳播的形式,改變傳播的方向卻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