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英 何蒲明



摘要:以大衛·李嘉圖的分配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為基礎,從城市化發展水平、農業產值比重和農業就業人數比重變化的角度,用時間序列數據和橫截面數據對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化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1979-2011年二者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中國城市化發展的轉折點已經在2003年出現,2004年及以后,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出現了扭轉跡象。并且2011年的橫截面數據分析也表明,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比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現階段應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特別是中國西部地區,以便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關鍵詞:城市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CHOW檢驗;轉折點
中圖分類號:F291.1;F1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5-3800-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5.057
Abstract: Based on David Ricardo′s theory of distribution, the Petty-Clark theorem and Kuznets inverted u-shaped curve theory,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and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the change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was studied by using time series data and cross section dat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 1979-2011,both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and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level. however the turning poin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ppeared in 2003.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level, the trend of widening income gap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ppeared reverse signs in 2004. And the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al data in 2011 also showed that the income ratio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various are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at this stage the progr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especially in western China, in order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CHOW test; turning point
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以推進城鎮化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把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對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獻很多,多數是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原因、影響因素、特征、對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在關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對策研究方面,有很多學者提出,城市化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1-6]。而根據大衛·李嘉圖的分配理論和配第-克拉克定理,特別是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城市化并非從一開始就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而是只有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因此,不具體討論城市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階段性關系,分析其轉折點是否出現,只是從理論上定性地分析二者的關系,然后籠統地認為城市化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缺乏理論基礎與現實依據的[7]。有鑒于此,本研究利用時間序列數據和橫截面數據對該問題進行了定量研究,實證在現階段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否真的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1 理論基礎
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于1690年發表了著名的《政治算術》一書,在該書中,配第認為:產業不同,收入不同,這種產業之間的收入差異促使人均國民收入提高,并使農業所占比例下降。這種關于產業“收入差異”推動勞動力就業結構變化的論斷,在經濟學說史上被稱為“配第定理”。克拉克在“配第定理”的基礎上,研究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演化規律,揭示了勞動力就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程度之間的深刻關系。在工業化進程中,農業產值比重的下降速度超過其就業比重下降的速度,將導致農業勞動者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就業者的收入水平,從而形成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假若各個時期均是如此,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呈擴大趨勢。若農業產值比重下降速度低于其就業比重下降速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會縮小。克拉克本人認為,他的發現不過是印證了配第的觀點。所以,經濟學說史上把配第的觀點和克拉克的發現統稱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8]。
1.2 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
1955年庫茲涅茨在《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論文中,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了人均財富增長(效率、發展)與人均財富分配(公平)之間的關系問題。經過對18個國家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實證資料的分析,庫茲涅茨得出了收入分配的長期變動軌跡是“先惡化,后改進”。由于其表現在圖形上是一條先向上彎曲后向下彎曲的曲線,形似顛倒過來的“U”,故人們稱之為“倒U型曲線”。庫茲涅茨分析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的關系是基于從傳統的農業產業向現代工業產業轉變過程進行的。他認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就是經濟增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分配差距會發生趨勢性的變化。幾十年來,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假說經過許多經濟學家的發展與完善,盡管沒有被完全證實,但已經成為多數經濟學家用來分析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二者之間關系及預測發展趨勢的一種理論依據。根據后人的研究,幾乎所有的國別橫斷面資料都支持“倒U型曲線”[9]。
2 研究思路、數據的選取與說明
本研究利用時間序列數據和橫截面數據研究城市化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首先,要選擇反映城市化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標,對于城市化水平,本研究選擇城市化率(CSH)這個指標來反映,其計算公式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GAP)是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差別,這種差別可以從絕對數上反映,也可以從相對數上反映,用相對數表示可以更直觀的顯示城鄉居民收入差別擴大或縮小的情況,本研究采用相對數反映城鄉居民收入差別,其計算公式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其次,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農業產值比重和農業就業人數比重也會不斷下降,為了研究農業產值比重和農業就業人數比重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化的影響,同時也是為了驗證上述兩個理論,本研究還選擇了農業GDP占總GDP的比重(NGDP)以及農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NEM)兩個數據。然后,選擇2012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有關截面數據,分析城市化對城鄉居民收入的影響。根據《2012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介紹,新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歷程迄今為止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發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發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滯發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復發展、1985-1991年城市化穩步發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發展等6個階段[10]。因此,本研究所選時間序列數據的區間為1979-2012年,橫截面數據為2012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城市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各年)。
3 實證研究
3.1 時間序列數據的實證研究
3.1.1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分析 為了比較直觀的分析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首先利用有關數據,分別繪制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距圖(圖1)和相對差距圖(圖2)。從圖1中可以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持續增長。但非常明顯的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遠落后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二者的差距逐漸拉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9年的405元提高到2012年的24 565元,增長了約60倍,年均增長13.4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9年的160元提高到2012年的7 917元,增長了約48倍,年均增長12.75%。雖然城鄉居民總體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而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距卻在逐年擴大。1979年城鄉居民之間的絕對收入水平相差245元,但是到了2012年兩者之間的差距擴大到16 648元。從圖2中可以發現,中國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雖有波動,但總體上呈增長趨勢,其相對差距則由1979年的2.5倍增至2012年的3.1倍。但是,從2004年開始,二者差距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似乎有縮小的趨勢。
3.1.2 相關性檢驗 相關性檢驗是進行實證性分析的基礎,只有相關程度顯著,以下的分析才有意義。相關系數反映了變量之間聯系的密切程度,系數越高表明兩者之間的關系越緊密,相關性越高,中國1979-2012年的城市化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發現,1979-2012年的城市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相關系數為0.901 7,二者呈顯著正相關,這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3.1.3 城市化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模擬分析 根據表1的數據,結合散點圖(圖3),對城鄉居民收入比和城市化水平進行多次擬合,并在5%的顯著水平對回歸方程、回歸系數的顯著性進行檢驗,經過R2的比較,最終選取二次函數,其模型為:
y=ax2+bx+c (1)
然后,運用有關數據對(1)式進行回歸,發現存在自相關,為了消除自相關,進一步運用廣義差分法進行回歸,結果為:
GAP=-0.000 6CSH2+0.065 3CSH+1.583 1 AR(1) 0.977 3 AR(2) -0.406 8 (2)
-1.608 2 -3.157 9 4.024 7 5.330 1-2.703 3
R2=0.999 3 DW=2.040 9 F=13 479.15
從方程(2)來看,經過廣義差分法分析后,du 從圖3以及回歸模型(2)可以發現,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這是否意味著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相背離,根據上述兩個理論,在工業化進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會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擴大,只有城市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才會逐步減少,直至基本平衡。
3.1.4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市化率的比重分析 雖然從總體上看,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但這并不意味著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相背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可以分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市化率的比重(圖4)。圖4中不斷下降的曲線說明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雖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但是其擴大的幅度在不斷縮小,也就是說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做出了貢獻的。
3.1.5 城市化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CHOW檢驗 從1979-2012年的數據中可以發現,中國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總體上也是呈現出一種擴大的趨勢,但具體觀察2003年及以后的數據發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縮小的趨勢。而且根據有關數據可知,在2003年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數據,即2003年城市化水平首次超過40%,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重首次低于50%。為了檢驗2003年前后的數據是否存在結構性變化,本研究應用CHOW檢驗進行分析。CHOW檢驗是一種計量經濟檢驗,在時間序列分析中,CHOW檢驗被普遍地用來測試結構性變化是不是存在。基于上述理由,在進行CHOW檢驗時,將轉折點選擇在2003年,即分為1979-2002年和2003-2012年兩個時間段。在這里分別進行城市化水平的CHOW檢驗(表2)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CHOW檢驗(表3)。根據F分布表可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F臨界值為3.49,因此,得到F≥5.765 4的概率小于5%。因此,城市化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時間趨勢回歸方程在兩個不同時期是不同的,即城市化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歷了一個結構性變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當城市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逐步縮小的趨勢。
根據F分布表可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F臨界值為3.49,因此,得到F值≥6.342 5的概率小于5%。
3.1.6 農業產值比重和農業就業人數比重分析 根據上述兩個理論,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業的產業地位有相對下降的趨勢,若農業產值比重下降速度超過其就業比重下降速度,勢必造成由勞動生產率決定的工資水平,必然是農業部門勞動力收入水平低于城市部門勞動力的收入水平,最終形成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假若各個時期均是如此,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呈擴大趨勢。若農業產值比重下降速度低于其就業比重下降速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會縮小。為了進一步檢驗中國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是否出現了扭轉跡象,本研究利用圖5來分析由于城市化所帶來的農業產值比重和農業就業比重的變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關系。從圖5可以看出,1979-2012年,農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和農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都呈下降趨勢,但是總的來講,農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的下降速度要快于農業產值占GDP比重的下降速度,特別是2003年以后,在2003年兩者的下降速度都在0.9%左右,但是從2004年開始,農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的下降速度要大大快于農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的下降速度,從而進一步說明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出現了扭轉跡象。
3.2 橫截面數據的實證研究
為了進一步研究城市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關系,下面利用2012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城市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橫截面數據進行分析。首先計算兩者的相關系數,其相關系數為-0.78,說明2012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城鄉居民收入比與城市化水平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即城市化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了更清楚的反映2012年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比與城市化水平的關系,根據兩變量的數據繪制二者的之間的散點圖(圖6)。
根據圖6,對城鄉居民收入比和城市化水平進行多次擬合,對回歸方程、回歸系數的顯著性進行檢驗,經過R2的比較,最終選取冪函數,其方程為:
GAP=2.122 2CSH-0.499 1 (3)
對(2)式取對數得到:
LnGAP=Ln2.122 2-0.499 1LnCSH (4)
-4.6547 6.2354 7 7.3267 8
R2=0.730 8 DW=2.132 5 F=1 356.15
由CSH與GAP的相關系數和LnCSH的系數可知,城市化水平越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越小,這與根據時間序列數據分析的結論明顯不同。這是因為時間序列數據分析的是1979-2012年的情況,而橫截面數據分析的僅是2012年的情況。通過進一步分析圖6的散點分布特點,也基本上可以支持上述“城市化水平越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越小”的結論。因為整個散點圖呈一種從左上方到右下方的下降趨勢,說明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比如處在圖6右下方的散點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在次之是天津和廣東;而處在圖6左上方的散點分別是貴州、云南、甘肅和西藏等。中國東部地區屬于經濟發達地區,其工業化、城市化已達到相當的高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低;而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程度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其實這正說明了工業化進而城市化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會逐步縮小。
4 基本結論及有關解釋
1)從時間數據上看,1979-2012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從2004年開始,二者差距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似乎有縮小的趨勢。二者呈顯著正相關,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做出了貢獻的。從農業就業人數比重的下降速度要大大快于農業產值比重的下降速度來看,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出現了扭轉跡象。根據CHOW檢驗,中國城市化發展的轉折點已在2003年出現,因此,現階段要不斷加快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這與圖3以及回歸模型(2)所得出的結論“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斷的擴大”并不矛盾。根據本研究的分析,由于中國的轉折點只是出現在2003年,轉折點之前的年份占絕大多數,而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真正出現比較明顯的縮小只是在2010年才開始,所以利用1979-2012年的數據所得出的結論自然與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相背離,但是到城市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將逐步縮小,直至基本平衡,這已被日本、美國等高度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所證明。目前中國的這個發展的轉折點已經出現,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進一步被中國的發展實踐所證明。
2)從橫截面數據上看,2012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城市化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關系圖說明,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比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各地城市化的高低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相關,要縮小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應積極發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縮小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
參考文獻:
[1] 蔡繼明.加快城市化進程,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J].理論前沿,2009(14):5-8.
[2] 賴文燕.城鎮化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選擇[J].金融經濟,2011(5):28-30.
[3] 符想花.城市化進程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模擬與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1(24):74-76.
[4] 史曉紅,任志安.城市化滯后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根源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49-50.
[5] 潘文軒.城市化與工業化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12):20-29.
[6] 張紅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機制: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經濟增長與政府行為選擇[J].管理世界,2004(04):45-51.
[7] 蔡全根.轉型期經濟理論解讀:如何看“倒U型曲線”[J].半月談,2011(12):23-24.
[8] CLARK C. Condit 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M]. London: Macmillan,1940.
[9] [美] 西蒙·庫茲涅茨. 現代經濟增長——速度、結構與擴展[M]. 戴 睿,易 誠,譯. 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
[10] 中國科學院.中國內地城市化率已突破50%[EB/OL].中國新聞網,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