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
過去的研究估計,地球磁場是在35億年前出現的,那大約是地球形成10億年后的事。而據最新研究顯示,地球至少在40億年前便形成了磁場。此項研究有助于將地球和它的行星鄰居聯系起來。領導這一研究的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地球物理學家約翰·塔爾杜諾(John Tarduno)介紹說,火星也至少在40億年前擁有了磁場,但這個紅色星球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其稠密的大氣層,并且變成一個貧瘠的世界。然而,地球卻發展成生命的“溫床”。

為進一步了解地球的過去,該團隊來到澳大利亞西部的杰克山區。科學家利用高分辨率磁強計測量了困在25塊鋯石中的含鐵礦物的微弱磁信號,這些信號顯示了晶體形成時地球磁場的強度和方向。杰克山區的鋯石顯示,40億年前便有磁場存在,并且研究中有兩塊最古老的鋯石顯示,該磁場有著42億年的歷史。不過這些巖石很難分析,因為它們在約26億年前被重新加熱,使得那時留下的磁場活動記錄部分覆蓋了更久以前的證據。
180度
日前,在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棠棣戈莊境內,發現兩排直徑約為30厘米的恐龍足跡化石,在早白堊紀時期的巖壁上形成了一道180度的弧形,這道奇妙的弧形上共有28個恐龍足跡,恰好保存了恐龍轉向的全過程,是世界首例被恐龍專家認定的“恐龍足跡拐彎化石”。
據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的恐龍科研人員證實,這些足跡屬于副雷龍,是一類中小型的、較為原始的蜥腳類恐龍的足跡,也是2009年諸城發現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皇華鎮大山社區的黃龍溝恐龍足跡群以外諸城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新屬種。專家稱,此次發現對于深入研究白堊紀時期恐龍的運動方式、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等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2000萬億
最近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研制出了目前為止全世界能量最為強大的新型激光,這種激光屬于二類佩塔瓦脈沖激光,能量高達2000萬億瓦。
這種激光被命名為LFEX(激光快速點火試驗),發生長度達到了91.4米。有趣的是,盡管LFEX激光擁有特別巨大的能量,但是想要制造出來卻并不特別費事。研究人員通過類似熒光燈的照射裝置向特殊材質的玻璃傳遞能源,并反復使激光增幅以提高輸出功率,最終形成了這種超強的新型激光。日媒稱,該激光的輸出功率相當于瞬間達到全世界電力消耗的1000倍,此成果可應用于激光核聚變等研究中。據悉,輸出功率為千兆級別的激光,在美國、韓國等其他的6處設施中也可以實現,但大阪大學的輸出功率為世界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