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教師發揮最大的潛力,師生互動,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保障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活用教材;創設語境;多媒體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要把握好這一階段的教學,首先必須抓好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
一、活用教材,提高教學實效
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必須要重視英語基礎教學,還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教材內容的前提下,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明確教學目標,把教材內容自然融入教學活動中,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用教材。比如,在三年級教學英語數字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英語兒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進行教學。這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容易掌握英語數字,還能通過改編歌曲以求練習新的語言知識。比如可以把“Indian Boys”改成其他的新詞匯。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使枯燥煩悶的語言學習變得輕松、簡單,愉快。又如,教學四年級下冊Unit 1“ Our School”中的第二課時,教師用簡筆畫呈現學校校園的輪廓,引導學生介紹:This is our school,再分別出示單詞 garden ,canteen , teachers office的圖片,將其一一貼入校園輪廓圖,然后讓學生用“This is...”“That is ...”的句型進行描述。使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增加了學生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學形式的實效性。
二、創設真實的語境,提高語言交際的實效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假交際現象,比如,明知道對方的姓名,但為了課堂需要,還是去問:“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既浪費了時間,學生又只是敷衍地完成老師的需要而沒有自己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學中提出創設真實的語境。首先課堂上要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如果老師能主動地說:“Thank you !”或“Im sorry.”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不僅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還把民主與平等的氣氛帶進課堂。課堂上需要進行角色表演的時候,老師不能是旁觀者、監督者而應該是個參與者,運用語言進行對話和交際的“合作者”。其次讓學生體驗情景,在交流中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單詞或對話,這些單詞和對話都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會失去實效和意義。如,在教學顏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走下座位,尋找教室內多彩的事物,學生在尋找中得到體驗,教學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調查,要求學生分組運用以上句型調查同學的喜好,在調查中學生不斷使用所學句型,在老師創設的真實語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使教學有了真正的實效性。
三、多媒體趣味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實踐證明,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后,加速了學生的感知、理解過程,提高了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PEP三年級下Unit 5 Part A Lets learn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導入環節,利用資源包播放Lets sing“An apple a day.”通過大屏幕播放動畫。生動的畫面,優美的歌曲迅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我利用資源包播放水果圖片,引出單詞,進行朗讀,之后利用資源包中的單詞學習板塊,讓學生跟讀單詞,做到音義形的匹配。最后安排看圖說詞,學生說出單詞后,利用資源包播放單詞圖片,播放這個單詞的讀法、寫法,學生臨摹。為我們的課堂教學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使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進而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新課程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更多新的理念,只要我們能正確地理解,充分挖掘其內在的價值和含義,靈活并巧妙地運用它就一定能優化我們的課堂,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