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功德
打造一個多元高效的幼兒課堂,多媒體技術不可或缺。教師要引領幼兒在多媒體王國中,或進入輕盈的舞蹈中,或進入多彩的畫面中,或進入迷人的聲音中;或有醍醐灌頂,或有多重發現,或有“登高望遠”……對于還處于懵懂之中的幼兒而言,教師創設的情境愈豐富,孩子們愈能充分地放開自己,這樣,必將創造一個和諧、靈動、充滿適宜溫度的幼兒教育時空。
一、激趣:一把打開興趣之門的鑰匙
作為老師,不僅僅是將好的作品從網上搜集展示給幼兒觀看揣摩,更重要的是,以好的作品為起點,引導幼兒創造出與此相關的音樂美、畫面美、意境美……美的畫面與美的作品必將滋生出美的情感,也必將打造厚重精彩的幼兒課堂。
比如,在繪畫《美麗的蝴蝶》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形、聲、音、像相結合的各種各樣的蝴蝶的生動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想象蝴蝶動態的“相似塊”,這種多媒體“相似塊”與幼兒頭腦中原有的“相似塊”相匹配,以此引領幼兒創作自己心目中的“美麗蝴蝶”。
又如,在“我型我秀”作品展、“巧嘴品嘗會”、“春夏秋冬變奏曲”中,讓多媒體技術教孩子“擁日抱月,呼吸宇宙”,屏里屏外是大自然,是美、是詩,包括云的起伏、竹的搖曳、蟲的呢喃,還有泉眼、小兔、小鳥……
在語言教學中、美術創作中、音樂欣賞中,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促趣、激趣、活趣,多設計一些新穎別致的視頻情境、多彩畫面、動態環節,方能找到打開孩子們的興趣之門,才能長久地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優化:一條讓師生竊喜的學習方式
許多信息技術指導策略在幼兒的學習時空中十分便捷,以下提幾點拙見,權當參考。
1.因為對比,臨摹更加逼真
就幼兒的繪畫而言,如果靠一張嘴巴、一支粉筆就能將繪畫的結構、運筆等種種特點講解得清清楚楚,肯定費時低效,吃力不討好。如果憑借多媒體技術則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對于一些相近的畫面,通過兩張幻燈片的迅速切換,才能讓幼兒在觀察、比較、反思中進入畫畫的快樂中。如此,幼兒在臨摹時才更有把握,更加細致,更加逼真,切實解決教師用粉筆示范圖像小、速度慢、涂色費時等問題。
2.因為變化,影響更加深刻
幼兒在漸漸長大,三歲、四歲、五歲都不一樣,正如羅素所說:“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本源。”對于幼兒而言,對自己不同年齡的“自畫像”也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通過多媒體出示一些幼兒不同年齡的“活動剪影”(如跳舞、畫畫、郊外踏青、游戲、溪流邊捉小蝌蚪……),可以讓幼兒長久地“滯留”在興奮地帶,創設一個“心、眼、情”都在擴展的生命成長展示場。說到底,幼兒在動畫的變化中體會到了變化感和立體感,每一個幼兒心中都有一個“閃閃的太陽”。
3.因為動態,教學更加多元
動態效果是多媒體吸引孩子眼球的“法寶”之一,因而能長久地保存在孩子們的記憶庫中,當然,也會自然而然地浸潤到他以后學習和生活的分分秒秒中。除此之外,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實現慢放、暫停、縮小、多次播放、事先錄制等多種功能,只要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身心發展、思維發展和健康發展,教師不妨大膽一試。比如,“吸引周圍金屬性材料的磁鐵”“小企鵝變魔術”“自行車、電動車、公交車交響曲”等等,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從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屏里屏外,故事在“復蘇”,詩歌被“吻醒”,知識在延伸,能力在創新。
三、慎思:該出場時才出場
一位幼兒教師以《國王選舉》為主題,訓練幼兒的想象力。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這樣的:森林里的“老國王”去世了,現在要選舉一位新的森林國王,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三幅去參加選舉的動物圖片:齜牙咧嘴的老虎、肆意高歌的獅子、驕縱跋扈的豹子。
這樣的多媒體圖片呈現有誤導孩子們的嫌疑:“國王”只能在這三位中產生。試問:大象不可以當“國王”嗎?其他動物不可以嗎?又或者,動物們難道不能以多樣化的動作去參加選舉大會嗎?比如:小心翼翼、胸有成竹、沉穩大方……
放眼很多多媒體課堂,由于聲光色的動態演示,課堂教學可謂“婀娜多姿”,但是表面的“聲色犬馬”掩蓋了孩子們的真實學情:蒼白地想象、似是而非地臨摹、被動機械地應答……有時,恰恰是眼花繚亂的多媒體畫面,掐斷了孩子們的想象和創新的路徑——“翻開畫板,動物都是一個樣”,看一眼,挺新穎;看幾眼,好像在哪兒見過;看多了,便有“照方抓藥批量購買”的感覺。
在這個意義上說,多媒體情境須深淺適度,難易恰當,切忌平庸,貴在精粹。如,可以在教育新理念疑難的思維制高點創設情境,在訓練幼兒技能關鍵處的教學著力點處創設情境,在迫切需要解決幼兒的知行結合點處創設情境問題,在向生命挑戰的智能超越點處創設情境。
因此,幼師一定要多一份理性和敏感,當教師把一大堆所謂鮮活的多維視頻畫面呈現給孩子們的時候,一定要多多反思,不僅僅要吸引幼兒的眼球,也要盤活幼兒的想象力;不僅僅是“眼”的打開,也是“心”的擴展和“情”的滋養。所以,要活用多媒體,善用多媒體,多媒體的美妙之處就在于,在一個適宜的時刻,“該出手時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