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巍 王倩
4月1日,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召開,“禁劣令”成為關注焦點引發熱議,其蝴蝶效應正在蔓延。
《一個勺子》《道士下山》《捉妖記》等影視作品紛紛因演員涉毒給制作方、投資方帶來經濟損失,并上檔受阻。在影視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禁劣令”的實施為整個行業敲響警鐘,在政策日臻完善的同時,行業規范及評估體系、第三方擔保等亟待跟上步伐。
正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所言,重拳出規則,“禁劣令”在短期內可能會給一些企業帶來損失,但就長遠來看,只要把握得當,該政策必將助力行業更好構建共識及規范。
前太合影業總經理、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客座教授韓小凌認為,“這是一個契機,好像1918年爆發的歐洲流感,雖造成重大危害,但也促成了全球流感疫苗的研發,只要用科學的態度采取有效措施,‘劣跡藝人’現象可能帶來正面的行業影響。”
行業協會督促自律
“出現劣跡藝人問題,大家都很關心,反過來也說明我們整個行業還有提升空間,該問題的凸顯將倒逼行業改革。以國外市場來說,導演工會、編劇工會,或者是演員公會,這些協會、組織在維護成員權益的同時,也會要求其自律。就國內現狀而言,行業內相關協會并未發揮約束和維護權益的作用。藝人劣跡行為帶來的損失,不應單純讓產業鏈上下游的任何一環承擔全部結果,應是整個行業的責任。”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佳勇表示。
在國外成熟市場,如美國、韓國,行業協會均得到來自法律和國會的授權,使其能夠行使對藝人的監管職能。一旦有藝人觸犯法律或規則,協會將按照行業規范對其進行懲罰。
“對藝人的管理應該實行綜合治理,除了廣電總局牽頭管理外,可以給行業協會授權,讓其對演員進行約束和日常管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表示。
根據情況區別對待
“必須打破現在行業內的潛規則。”尹鴻強調,當前要務是建立完善的行業規范和行業道德準則,要成為行業共識。
對于“禁劣令”是否過于嚴厲,尹鴻認為只有行業整體感受到壓力,才能使包括藝人在內的各個環節都正視問題。對于吸毒等問題,行業不能再睜只眼閉只眼,也就是所謂的“重拳出規矩“。但同時,他也希望政策層面能夠給藝人和作品機會,如劣跡藝人并非為主演的作品可適度“放行”,劣跡藝人在經過專業部門驗證已改過自新可以重回崗位等。
對此,尤小剛與導演劉江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毫無疑問,作為公眾人物,藝人首先要潔身自好。“禁劣令”的初衷是以行業的規范和繁榮為本,對于劣跡藝人也要給出路和自新機會,考察他或她在一段時間,如幾年時間內改正的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凇認為預警重于一切,但事件發生后,如何更有效引導輿論走向也值得深思。其他領域的成功案例或許能帶來啟發。例如,2011年高曉松因醉駕獲刑事件。對此,資深影業觀察人周黎明表示,“當時社會上酒駕、醉駕屢禁不止。高曉松被羈押后,包括媒體導向以及他個人的態度,都促使整個事件往正向發展。無論對于維護法律尊嚴、還是良好的社會示范作用,以及高曉松個人的形象再造都是好事。”
周黎明還表示,“目前,劣跡藝人現象剛剛涌現,法規制定也啟動不久,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需要時間實踐和調整。”行業迫切呼喚“禁劣令”的細化與升級。尤小剛認為,“發現藝人有劣跡問題后進行懲罰是正確的,但不應將懲罰延伸到之前的作品及相關企業;應該依據劣跡的程度進行區別對待,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層面的處罰,希望升級版的“禁劣令”既能以儆效尤又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以成熟運作的好萊塢為例,有針對藝人的評估體系,有保障投資方和制作公司利益的完片擔保,完整的產業鏈條將整個成片過程可能遭遇的風險降到最低。
籌建藝人綜合評估體系
“對制作公司而言,劣跡藝人帶來的風險無法規避。目前,確實有不少制作公司都會與合作演員簽訂相關條款,但我認為條款防君子不能防小人。他(她)即便簽了條款,仍因吸毒等行為被抓,制作公司怎么辦?已經投入很多,演員個人根本賠不了。”慈文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魏麗麗表示,制作公司在找演員時,只能擦亮眼睛,多了解他的過往,在合同條款上盡量嚴謹。
“一泡尿”(吸毒尿檢)沒了幾千萬確實可惜,但如果你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可以提前預防,結果自然不同。
在冷凇看來,請任何演員加盟節目都有風險,包括人身意外、突發疾病、突發狀況、不可抗力等等。但一味建立嚴格合同和對藝人的高額罰款制度也不現實,因為頂級藝人可以選擇不接受。
因此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我們有必要建立公開化透明化,具有科學依據的藝人綜合評估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冷凇透露,目前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正在籌建該體系,并引進好萊塢藝人評估方式,如是否聘請一位藝人、以何價位邀請、合作風險等等,都會有相關的科學指數和大數據作為指導,藝人的“學,聞,趣,情,益,技”等綜合表現均會納入其中,從而對演員在道德法規、市場價值等多方面進行更科學的判斷。
第三方擔保搭建屏障
眾多業內人士表示,與其他行業一樣,影視業的市場風險應聯合金融保險界跨行業分擔。在對所聘藝人進行詳細風險評估的同時,應引入第三方擔保制度,確保對各方利益形成更有效保障。
“如果藝人有過劣跡,投保方就會提高投保費或者干脆拒絕,參照保費高低,片方在藝人選擇方面很容易作出有效判斷。”韓小凌認為,引入金融風險控制的手段將幫助行業進入良性狀態。“這在國內影視行業是值得探索的新領域。目前我國影視行業環境相對封閉,有意外狀況都是自己抗風險。如果借鑒國外體制,前期就有保險行業進入,首先可以規避很大程度的風險;一旦有突發狀況,也可以獲得補償。”
2015年伊始,世界著名完片擔保公司Film Finance落戶上海自貿區,為業內風險控制帶來利好消息,然而至今大部分國內影視機構仍持觀望態度。“這首先與行業對新生事物不了解與不適應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個行業自身特性造成的。金融行業需要量化的、邏輯性的計算,影視行業更多是做感性的判斷,被要求提供數據時,也不習慣進行配合。”但韓小凌對此持樂觀態度,“第三方擔保是遲早的事。目前影視業這么大的市場,越來越多的金融投資會進入,必須規范化,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利益最大化。”
“禁劣令”
2014年9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有關廣播電視節目、影視劇和網絡視聽節目制作傳播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要堅持正確導向,不得邀請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參與制作廣播電視節目;不得制作、播出以炒作演藝人員、名人明星等的違法犯罪行為為看點、噱頭的廣播電視節目;暫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制作的電影、電視劇、各類廣播電視節目以及代言的廣告節目、網絡劇和微電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