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巍
進入2015年,電視劇產業迎來了新的變化,“新”字之一是“一劇兩星”新政實施之后,衛視電視劇播出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電視劇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新”字之二是網絡自制劇經過去年的孕育,今年將迎來井噴式發展,傳統媒體單一渠道播放電視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電視劇制作業將迎來新的機遇。
4月1日,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攜手《綜藝報》社舉辦以“電視劇的質量效益之路”為主題的業務論壇,深入探討“一劇兩星”新政策下的電視劇作品效應,邀請專家學者和一線從業者就“‘一劇兩星、一晚兩集’后,電視臺編播新趨勢”及“新形勢下,網絡劇的市場與制播現狀”相關話題進行了業務探討。現場共有300余位電視劇制作播出機構從業人員參會。
“一劇兩星”后電視臺編播新趨勢
樹立獨特風格
靈活排播化解政策影響
“一劇兩星”政策實施后,大劇資源將向一線衛視集中,馬太效應加劇。電視劇編播將呈現新趨勢:
首先,政策變化并未改變觀眾收看電視劇的熱情,但觀眾收視行為會發生變化,更多會轉到晚上十點以后收看電視劇,整體收看量有所減少。2015年至今,電視劇總體收看量占比31.5%,依然是收視比重最大的電視類節目,但比去年低了2.5%。同時,觀眾在涉黃時段收看電視劇時間成倍增長,晚上19點到22點,電視劇比重下降了9%,在22點到24點涉黃時段收看的比重則增加111%,翻了一倍?!耙粍尚?,一晚兩集”實施后,電視劇的收視率較前一段時間有些下降,但與前幾年對比,仍處于高位狀態。
其次,“一劇兩星”政策打破了原有四家同播的模式,而新模式尚在摸索階段,使得更多衛視增大了首輪獨播劇和重播的比例。
再次,由于同步播出的頻道減少,一線衛視更加注重獨特的風格定位,其中自制劇和定制劇搭配是促進電視劇風格保持一致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線衛視更加注重差異化的風格定位,如湖南衛視偏重女性化、年輕化,央視、北京衛視受眾定位則老年化一些;此外,自制劇和定制劇的搭配可能有利于本土化的劇場風格,以山東衛視為例,其定制劇《紅高粱》熱播,盡管是四家拼播,但并未影響山東衛視的收視領先性。
最后,一線衛視采用了更加靈活的編排方式化解政策影響,獨播劇+自制劇的組合、強強聯合的1.5輪跟播、后晚間劇場的打造和黃金劇場聯動、把單集劇時長拉長等等靈活的手段,均可能成為2015年電視編播新趨勢。如湖南衛視黃金時段的收視一直處于高位,涉黃時段的優勢也優于去年表現,三集聯播時每集時長約為35分鐘左右,一晚兩集后時長提升到45-48分鐘,總時長相差不顯著,對總體收視效果并未有較大影響。此外,為尋求品質和成本的平衡,一線衛視可能掀起跟播熱潮,如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湖南衛視精英劇場,通過與獨播劇深度配合的策略,也可取得較好的收視效果。以浙江衛視跟播《武媚娘傳奇》為例,通過采用與湖南衛視不同的剪輯版本,搶先播出武則天登基,取得良好收視效果。
購劇投入將過10億 與綜藝形成矩陣
“一劇兩星”之后,浙江衛視采用了靈活多樣、見招拆招的編排思路。除了1.5輪跟播,還將發力獨播劇。選材方面則偏重于和跑男等綜藝節目氛圍更貼近的現實題材,如播出李晨、馬蘇等(參與跑男節目錄制的演員)參演的電視劇。對浙江衛視而言,2015年電視劇將與綜藝節目相呼應、匹配,通過矩陣編排策略,實現兩者的共振效應。
2014年,浙江衛視占據綜藝節目市場40%的份額,但優秀電視劇卻只有一兩部。2015年,我們將加大對電視劇市場的投入,電視劇采購預算將突破10億元,并向年輕化轉移。
紀錄片協同 多劇聯播
從2012年開始,山東衛視便在自制劇和定制劇領域發力。不同于已經成型的項目,絕大部分自制劇我們都是從創意和策劃開始介入。如《紅高粱》《石敢當》,之所以選擇這些題材,首先它具有本土優勢,其次是在創作階段我們能夠掌握更大的主動權。此外,考慮到成本問題,自制劇可以幫助電視臺有效控制成本。2015年山東衛視將會推出兩大系列六部自制劇,紅色經典系列,包括《飛虎隊》《地雷戰》等,將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在9、10月份播出,還有三部當代情感劇《搭錯車》《繼父回家》《女人不容易》。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自制劇,三部情感劇將形成統一風格,在演員陣容、創作團隊上形成一個整體。三劇聯合排播,收視效果會比單獨采購一部優秀電視劇更好。
除了參與制作,在宣傳方面山東衛視也發揮平臺優勢。《紅高粱》拍攝時我們特地派出了紀錄片小隊跟組,并制作了9集紀錄片《高粱紅了》,市場反響很好。之后幾部劇的宣傳也將由我們承擔,在自制劇拍攝過程中均有紀錄片小組、品牌推廣小組全程跟進,推廣效果較為顯著。
大季播編排 貼近年輕群體
2015年,陜西衛視將被重塑,將更青春,更貼近都市生活,更貼近年輕群體的趣味。在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臺里給了很大支持。第一個支持就是把電視劇的采購權劃歸給衛視,從采購到編播都由衛視決定。
由于此前購劇權不在衛視手里,我們主要在編排方面下工夫,實行大季播編排方式,將全年分為四季,第一季是團圓季,第二季是英雄季,第三季是青春期,第四季是祈福季,通過這一劃分整合相應作品以做到全年無縫對接。
1.5輪跟播,對于大劇特別是“神劇”,通過話題積淀與發酵能夠對收視有提振作用,但對大多數電視劇而言更多的是成本控制層面的意義,并不能直接提升收視率。
分化加劇 融合在即
見招拆招,隨需應變,這八個字就是當下電視行業的典型寫照。
在新政影響之下,中國電視劇行業最大的改變是分化。第一是播出平臺的分化,強者越強。第二是劇的分化。既會有強劇、特強劇,也會出現大量電視劇需要依靠減少成本去適應“一劇兩星”。而劇的分化加劇將導致制作公司的分化加劇。
要做特色。對于頻道、制作公司而言,特色劇將來會有一定空間。頻道也將通過引入與自身定位相關聯的劇來提升競爭力。劇本身也會向特色化、類型化方向發展,其定位也將更加準確。
融合成為迫切需求。首先是電視劇與資源的融合,如《平凡的世界》得到三個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以及電商電視劇的出現對于商業資源的整合;其次是電視劇與產業鏈條的融合,以自制劇為例,它縮短了交易長度,電視臺可以更簡單直接地跟制作方達成協議;最后是電視劇與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的融合,多屏互動、多屏融合將是大趨勢。
新形勢下網絡劇的市場與制播現狀
網劇四特征 吸引點擊率
2015年,無論是央視春晚、兩會期間大數據的新聞報道、315晚會,甚至《我是歌手》等節目,都充分運用了互聯網思維。
隨著“一劇兩星”政策的落實,電視劇互聯網傳播的需求增大,一方面互聯網是電視劇最重要的宣傳主陣地,是主要的渠道市場來源。另一方面,臺網融合互動在進一步加劇,去年各視頻網站將人力、物力投向網絡自制劇,可以看到,電視劇將全面擁抱互聯網。
2014年,各大視頻網站加強對自制劇內容品質的把控,開啟網絡自制品牌時代,也預示著視頻自制劇將進入一個全新競爭階段。在各大視頻網站競爭下,網絡自制劇迎來規模化爆發期。大牌明星的加入和品牌商的青睞,使網絡自制劇迎來量和質的雙重爆發。
網絡自制劇特征一:絲影視風靡網絡,單元情景喜劇模式、品牌系列劇備受追捧。多平臺的推送渠道,在互聯網傳播方面如魚得水,快速、大面積觸及、覆蓋用戶。特征二:涉案懸疑題材來襲,高智商推理劇情引熱議。特征三:聚焦年輕人生活百態,都市時尚和青春校園題材掀高潮。特征四:大投入、大制作打造精品網劇,逆襲傳統電視劇。
2015年網絡自制劇發展趨勢:“限外令”下發后,自制劇井噴之勢不減;媒體融合之下,多屏化、電視化成為發展方向;實現盈利將是自制劇追求目標,這一目標有可能會制約生產;自制劇的內容營銷與品牌打造將更加重要。
打破國界 推進合作合拍
在韓國,包括網絡劇在內的主要受眾年齡是20歲到30歲,20歲年齡層的觀眾在韓國被稱為非電視群,他們很少收看傳統電視。網絡劇的移動性符合年輕人不斷移動的生活特征和習慣。
網絡劇之所以受到青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網絡終端發達,用戶遠超傳統收視終端;其次是年輕人耐心有限,希望短時間看到內容的高潮部分;第三是網絡劇題材廣泛,不受限制。
網絡劇方面,目前韓國已與國外機構進行廣泛的合作合拍。在我看來,網絡劇不應停留在本國層面,應該打破國界,例如讓亞洲成為共同的制作地和市場。
網絡劇贏利模式尚處探索階段
搜狐視頻從2009年開始進行影視版權和其他所有視頻版權的正版采購,到現在已有六年時間。隨著視頻網站內容構成的變化,我們的工作范圍也相應做出調整,除版權內容的引進外,還負責原創內容的研發、定制。
到目前為止,網絡劇的贏利模式和商業模式還在探索當中。大多數制片公司與視頻網站合作網絡劇,都無法獲取一般電視劇意義上的發行收益。傳統電視劇可能有電視發行和網絡發行雙重收益,但這在網絡劇方面很難實現。
自制劇強化IP屬性
由于今年電視劇市場的減產,愛奇藝在網絡版權投入上會相應減少。此外,在購買電視劇時,我們非常關注該劇最終的播出平臺和檔期。
未來,愛奇藝推出的《盜夢筆記》《靈魂百度2》等自制劇將有一個共同特點——具有強IP價值屬性,在創作之初,該題材已經發酵兩到三年時間,擁有龐大的粉絲群。用網絡劇孵化一個原創IP需要很長時間,如《愛情公寓》也是經過前三季的不斷鋪墊才得以第四季的釋放,除了網絡發酵,原創IP還需要更多其他的途徑幫其發酵成長。
在監管力度和審核流程方面,我認為網絡劇和電視劇沒有差別,同樣需要打造精品,同樣需要揣摩受眾的心理和喜好。
探尋網絡劇收入增長點
3月26日,《暗黑者》第二季于深圳開機,在這一季中我們嘗試做了三集付費片。但即使不看這三集,也不會影響整體劇情。喜歡劇中人物的觀眾可以通過單獨付費的方式進行收看。這一嘗試如果成功或許能夠為網絡劇帶來新的收入增長點。當然這類嘗試僅限于擁有一定品牌號召力的系列產品。
當下,網絡劇確實沒有收益,即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廣告植入。對于收費的可能性尚在理論和嘗試階段。如果只有制作公司賺錢,互聯網公司在自制劇方面一直虧錢,便說明整個業態并非良性發展,相信隨著觀眾對于播放方式的選擇轉向網絡,網絡自制劇終將迎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