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日前,北京衛視召開《生命緣》專家研討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對《急診室故事》《生命緣》給予很高評價,將這類節目歸為“真正現象級的節目”。
作為去年新興的節目形態,《急診室故事》《生命緣》《因為是醫生》三檔節目均采用紀實手法全記錄醫院里的真人真事,對醫患矛盾直言不諱,展現生死一線上全力救治病患的醫者仁心,書寫一段段人間真情。
《急診室故事》中高等教育學歷的觀眾人群占比高達70%;《生命緣》首播CSM35城市同時段收視率排名第4,第二季定檔920時段,單期CSM34城市最高收視率0.75%,連續位列省級衛視同時段收視排名前三,僅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就超1.8億次。
在收視上雖無法與投資動輒過億元的明星真人秀抗衡,醫療題材節目帶來的影響力卻可觸及心靈?!斑@類節目‘有意義、有價值’,在處理社會關系、思考生死價值、精進記者職業素養、傳播醫療健康知識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备唛L力表示。
醫療題材并不鮮見于電視熒屏,《青年醫生》《心術》等醫療劇曾獲較高收視和關注。電視節目將視角定于醫患關系則屬少數。真實,是《急診室故事》《生命緣》等節目震撼人心的內核;人文關懷,是這類醫療節目所傳遞的精神價值。
有人將其稱為“醫療真人秀”,高長力并不認同,“這是真實的紀錄片”。
不同的視角 一樣的情懷
盡管《急診室故事》《生命緣》《因為是醫生》三檔節目均將鏡頭對準醫院,卻各自有著不同的視角。
《急診室故事》用旁觀者的角度一周7天、每天24小時直擊醫院急診室的真實情景;《生命緣》聚焦高難病例,每期呈現一個完整的故事;《因為是醫生》關注醫生群體。
東方衛視和恒頓傳媒聯合制作的《急診室故事》可謂“大兵團作戰”,整個攝制組共126人,制作成本2500-3000萬元左右?!都痹\室故事》2014年12月26日起每周五晚22:00在東方衛視播出,以“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為主題,直面社會廣泛關注的醫患矛盾與信任危機,發掘一個個真實而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救治故事。
將鏡頭切入常人難以涉足的急診室,用全紀實的方式展示人生可能發生的生死疾痛,并不懼于將醫患關系的狀態真實呈現,《急診室故事》不僅在內容上大膽創新,更在形式上敢為人先,采用國際先進的固定攝像頭拍攝技術全程記錄。東方衛視總監、總經理李勇表示,做《急診室故事》不是為了追求收視和經濟價值,而是“希望通過鏡頭,更多地展現當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發生的真實感人的故事。”
《生命緣》由北京衛視《身邊》欄目團隊制作,節目模式由欄目組踐行“走轉改”,由蹲點醫院記錄醫療人員真實工作狀態、軟化醫患關系推出的特別節目衍生而來。節目以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市兒童醫院、北京市婦產醫院等為據點,記者24小時蹲點拍攝。時任節目制片人邵晶,在節目創立之初就確立了三點精神內核,“用真實記錄讓人們發現藏在生活褶皺里的人性之美、向生命致敬、向醫者仁心致敬。”
“電視節目整體走向是滿足人的窺視欲。一類節目窺視隱私,另一類窺視內心的良知?!渡墶窞楹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如此評價。
《生命緣》第一季于2014年7月26日起每周六晚在北京衛視播出,每期60分鐘;第二季移檔920時段,2015年1月6日開播,一周三期,每期30分鐘左右。
《因為是醫生》于2014年10月22日晚間10點在浙江衛視開播,節目制作方為樂正傳媒。節目緊扣醫患關系,將視角定于7位來自醫學名校、經歷多年專業訓練的年輕住院醫生。為提高可看性,節目加入真人秀娛樂化元素,比如將人物安排到公寓里生活,設計一些任務情景,并邀請明星作為“生活助理”。
不作秀 全紀實
真實記錄是《急診室故事》《生命緣》等節目俘獲觀眾認可的關鍵。紀實的表現形式構建了這類醫療節目獨特的電視語言風格,鏡頭下人物表現自然,無腳本、無導演的故事更易引發觀眾共鳴。
拍攝手法上,《生命緣》和《因為是醫生》采用蹲點、跟拍為主,并配以GPRO(吸盤式攝像機)安裝在急救車、搶救室、待產室等場景拍攝,前提是必須得到當事人的拍攝許可。此外,《生命緣》首次在醫療紀實節目中使用醫療直升機全景拍攝。
《急診室故事》則運用固定攝像頭技術,攝像師和導演可以通過遠程遙控攝像頭進入到普通人無法涉足的產房、急診室、手術室等醫療重地。這種拍攝方式更容易使參與者在鏡頭前流露真情,不加掩飾,呈現自然狀態。同時對參與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影響最小。
固定攝像頭拍攝技術在國外電視制作中業已流行,被引入中國電視節目尚屬新鮮事物?!秮戆珊⒆印吩谏虾<t房子婦產科醫院 安裝了64路攝像頭,分4路24小時、7天不間斷錄制。湖南衛視觀察類真人秀《一年級》亦使用了這種技術。
《急診室故事》選擇上海最大的急性創傷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為拍攝地點,在醫院10個區域布置了78個遠程遙控固定攝像頭拍攝,使用66路現場收音,其中包括36個環境音和26路無線麥克,還原真實搶救現場。
“這是目前國內制作最為復雜的綜藝節目?!?《急診室故事》節目總制片人、聯合制作方恒頓傳媒董事長曾榮對醫療紀實節目的拍攝難度深有感觸,節目中固定攝像頭拍攝所占比例近100%。
“78個攝像頭,分5路畫面錄制,一天產生120小時的素材,不眠不休看一天的素材需要5天,4周就要剪輯出來,素材與成片比例高達840:1?!?《急診室故事》執行總導演、東方衛視獨立制作人王昕軼介紹。
前期準備中,《急診室故事》節目組要完成非常細致的分工,具體到分集導演、導演助理、攝像、導播和場記等多個重要崗位的職責內容與協作流程。“包括分集導演的筆記怎么寫,寫什么內容,場記怎么記,空鏡頭拍什么,在哪兒拍,拍攝后怎么進行記錄,記錄后如何進行搜索……整個流程前期都要經過精準的設計?!?/p>
制作過程中,導控是整個節目的心臟,負責管控78個攝像頭并對醫院中正在發生的故事進行選擇。除導控外,還會安排一個當班導演,當班導演再配備一個導演助理?,F場2名場記的工作至關重要,他們需要記下所有關鍵字、主要對話、空鏡以及病人信息(尤其是病人是否同意拍攝)以方便后期剪輯。節目的78路攝像頭只收錄5個畫面,因此要有一個導播負責選擇、切換畫面。還有2個“射手”,即攝像師,負責推拉鏡頭,捕捉特寫,跟拍人物。固定攝像頭和手持攝像機的功能是一樣的,甚至被給予更多的拍攝任務,因此需要有攝像師把控。此外,還有十余人的技術團隊負責收聲。
后期剪輯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正是由于前期標準化流程操作,后期才能有效找到所需內容。為使視頻和音頻準確對上,節目組的訣竅是把音頻分成幾個區,錄到某個場景,音頻就會自動嵌到所錄的場景中。同時,《急診室故事》還采用了多通道剪輯系統,可以同時觀看多路素材,并利用電子場記關鍵詞系統,快速有效地搜索素材。
《急診室故事》這類紀實節目運用類似工業化的技術流,通過海量素材和真實記錄挖掘感人故事,觀察社會生活,讓觀眾產生震撼的視覺沖擊和心靈共鳴。高長力在近日舉辦的《綜藝》年度節目盛典上表示,“沿著紀實性方向發展,電視將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制作醫療題材電視節目把握“窺視”的度非常重要。拍攝之前,《急診室故事》節目組首先要和參與者耐心溝通以獲得拍攝許可。通過真誠溝通,節目組65天簽訂了830份同意書,未獲許可而被鏡頭捕捉的人員則會打上馬賽克。
由于醫療紀實節目要嚴守“保護隱私”這條底線,拍攝中的廢片率非常高。《生命緣》拍攝素材廢片率高達50%。
超越收視率的價值
“醫療題材節目在緩解醫患關系方面正努力做出嘗試,并已產生正面影響。真實呈現患者和醫生的現實關系,在完全紀實性的片子中能夠讓人們看到醫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醫患之間的溝通?!北本┐髮W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俞虹表示。
對“現象級”節目而言,就是要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
信任缺失是當下醫患矛盾的癥結之一。對于醫患之間的問題,《急診室故事》并不避諱,真實呈現。2月13日播出的節目中,漁民洪財星在海上作業時雙腳被砸傷,傷情復雜,亟待手術。然而病人家屬不斷質疑,一直提出要最好的醫生。骨科醫生江潮胤一邊要面對家屬的糾結,一邊還要安撫病人的痛苦。最終他成功完成了洪財星的手術。
《生命緣》副制片人李瀟告訴《綜藝報》,“希望透過節目讓醫患之間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互信,醫患共擔。”
在《生命緣》第二季《請你替我活下去》中,6歲女童丹丹突發腦瘤,父母在其生命垂危之際按其“將身體里所有可用的器官捐獻出來,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的愿望,主動找到醫生咨詢捐獻事宜。丹丹離開了,卻留下了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球,延續了3個孩子的生命,幫助兩個孩子重見光明。
節目播出后,引發千萬電視觀眾的關注,兩天內騰訊視頻點擊量超過1000萬次。很多網友開始詢問器官捐獻流程,表示過世后也要進行器官捐獻。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表示,希望把《生命緣》這個節目推到全國,動員其他省份結合各地情況,研發類似節目。
此外,《急診室故事》《生命緣》也向觀眾普及了一些醫學知識和急救常識,糾正了過去個別醫療電視劇和欄目給人的錯誤理念。手術過程中可能會造成觀眾不適的畫面,《急診室故事》和《生命緣》則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既清晰易懂,又兼具直觀感。
“過去對于醫院救助的報道多為成功和創造奇跡的案例。但對于重癥的醫學救治,本身就不是萬能的。媒體過多報道成功案例,會讓更多的百姓高估醫學,對醫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們節目也在傳達:醫生盡力了,請理解、愛護他們。”《生命緣》編導韓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