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命的誕生本應是一個瓜熟蒂落的過程。如今這個自然過程卻遭遇過多的人為干預。面臨分娩,很多孕媽咪都在猶豫著,恐慌著,也糾結著。分娩方式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選擇之一,到底是順產好,還是剖宮產好,該如何選擇?
產婦分娩方式有多種,采用何種方式,醫生只是建議,最后還需產婦決定。剖宮產俗稱“剖腹產”,是指剖開腹壁及子宮取出胎兒。其優點是不必經歷分娩陣痛,產道不會裂傷,沒有難產的憂慮;缺點是可能會有大出血或麻醉的危險,容易產生血栓,造成生命危險或術后傷口感染等。一般來說,剖宮產適合預測生產困難的產婦,可有效減少產科急癥的發生;尤其是在發生胎兒窘迫、產程遲滯時及時實施手術,不但可以挽救母嬰生命,還可能使母親保持正常的生產性能和繼續繁殖后代的能力。骨盆狹窄或本次妊娠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子宮曾做過手術、母體不適合陰道生產、胎兒過大等,都應當根據情況適時選擇剖宮產。
分娩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具有諸多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順產還是剖宮產,醫生會根據孕婦的身體情況決定,沒有醫學指征者不宜進行剖宮產。但有的產婦出于怕痛等原因,沒有剖宮產指征卻固執地要求剖宮產。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產婦及其家屬堅持要求,已成為業界施行剖宮產的一大原因。同時,也有些預測生產困難的產婦,為了保存將來生育二胎的便利,盡管醫生建議剖宮產,卻固執地要求自然生產。
剖宮產和自然生產各有利弊。一項關于兒童多動癥的調查顯示,在救治的多動癥孩子中,剖宮產兒童約占八成!這可能與剖宮產兒沒有經過產道對大腦顳葉的擠壓刺激有關,而顳葉是與情緒相關的神經中樞。此外,由于缺乏產道擠壓,剖宮產兒易發生窒息、濕肺等呼吸系統疾病。對于產婦來說,剖宮產也沒那么輕松。剖宮產出血量是自然分娩的一倍,手術可能會造成臟器損傷,如腸管損傷、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以及術中出血、術后傷口感染等。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產婦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癥,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遠期并發癥多于自然分娩,包括宮旁黏連、腸管黏連、產后慢性腹痛等。
相對而言,自然分娩的孩子要比剖宮產的寶寶好,因為從娘胎里分娩出來的寶寶經歷自然發展過程,自身還會覆蓋一層自然菌群,這些菌群對于寶寶的免疫力是一種幫助,日后發生過敏和呼吸道感染的機會也比剖宮產的寶寶低一些。
二胎政策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生育二孩,其中不免有高齡產婦。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生理功能下降,高齡產婦更容易得妊高癥和糖尿病,難產的發生率也比較高。所以高齡孕產婦產前要做各方面的檢測評估,以確定合適的分娩方式。
建議孕婦在選擇生產方式時,盡量聽取醫生的建議,不要固執地為了自己的某些愿望而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