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BAT三巨頭的割據時代仍在開疆拓土,與此同時,小米生態、樂視生態也以黑馬的姿態強勢入局。
博通大中華區總裁李廷偉向《英才》記者介紹,公司目前擁有兩大業務單元:BCG和ING。前者是負責各種有線及無線的連接技術,比如手機Wifi、GPS、家庭寬帶等;ING業務則是對前者所產生的大數據進行處理,比如每一個網頁的后臺處理云計算、服務器等。
由于在所處市場,博通擁有極高的占有率,因此,多數科技公司的底層技術及設備都由博通供應。因此博通與各類科技廠商存在著共生的關系。
“今年這些熱門的電子產品都使用了博通的芯片”——李廷偉展示了博通的用戶,諸如三星、蘋果、華為、中興、小米等國內外耳熟能詳的科技公司。
在國內互聯網市場中,“生態”與“入口”正在成為各家互聯網公司不遺余力搭建和搶占的風口。終端數量、類型的增加以及數據流量的不斷擴大將成為博通的業務增長點。
因此,在博通看來,隨著中國互聯網+大潮的襲來,機遇也隨之而來。
“過去20多年間,博通收購了超過50家公司,”通過并購,博通不斷進駐著不同領域。
然而去年博通卻選擇放棄了曾經堅守的手機陣地。對此李廷偉表示,博通并未退出手機行業。他告訴《英才》記者,隨著手機和平板巨大的普及,傳統電話的語音通話功能正在被弱化,因此基帶芯片重要的時代已經過去。
相反,手機上除了基帶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應用可以通過數據傳輸實現,比如WiFi、Bluetooth、NFC等各種連接技術。這正是博通的強項,幾乎Apple的每一款產品中都有博通的技術。“基帶芯片并不是博通的強項,我們今后要更好地專注發展自己的優勢和強項,如WiFi,Bluetooth。”
萬物互聯自然帶來更多的商業模式,而商業互通的開始則始于終端。博通已經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汽車等領域發力。
李廷偉向《英才》記者介紹,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博通關注連接和功耗。我們可以提供多種連接技術,比如手機WiFi,人們希望下載速度快一點即帶寬快一點,所以大家更喜歡用WiFi。而有些可穿戴產品,很可能功耗低一點,因為數據包小,對速度要求不高。那么這就有不同的需求。
另外,國內一些家電品牌開始規定30%的白色家電要有互聯網接口。智能家居的發展意味著任何一個傳統的企業都有可能很快與互聯網融合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小米與美的的牽手也是很好的例證。
除此之外,隨著人們對汽車不斷增加的要求,汽車要求具備的功能越來越多,各種系統的集成如:娛樂系統、汽車駕駛高級輔助系統都對數據流量有很高的要求。過去的技術是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現在引入以太網技術,形成車載以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