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2015年8月12日,協鑫集成(002506.SZ)完成了上市首秀,股價從1.22元上漲至13.25元,幅度最終定格在了986.1%,在隨后的三個交易日更是連續漲停。對于很多剛剛入市,看慣了新股首日44%漲幅的新股民來說,這樣龐大的數字無疑是極其震撼的。
而放眼整個A股歷史,這樣規模巨大、牽扯面龐雜的重組案例也并不多見。送轉、定增、資產注入、業績承諾,幾乎所有可以使用的資本運作手段,都被用來完成這場“ST超日保衛戰”。
作為核心操盤者的協鑫集團自然無利不起早。不僅在協鑫集成恢復上市之后獲得了巨額浮盈,同時也通過對ST超日現有的制造類業務的收購和資產整合,完善了多晶硅——太陽能集成——電站運營的全產業鏈整合。
面臨退市風險的二級市場投資者獲得解救,化解11超日債兌付危機,完善協鑫太陽能業務鏈條,財務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一場所有參與者全方位共贏的運作誕生,而其背后的一系列精妙布局和操作,也為后來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
為什么是協鑫?
ST超日的遺產,不會因為股票的消失而被湮沒在歷史的深處。
這家成立于2003年的新能源企業,陷入困境之前的主營業務是太陽能電池等組件類產品。幾年的擴張歷程,以及上市以來通過各種手段融得巨資,讓超日具備了比較完備的各類組件產品生產能力。
《英才》記者翻閱資料,在曾經的年報中看到,“公司的產品結構由原來單一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單晶硅為主),發展為多種零部件和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完整產品體系,豐富的產品結構和不斷完善的一體化產業鏈,是公司的競爭能力。”
ST超日甚至在報告中申明,公司是少有的迄今為止極少數的、未因產品質量問題而被退貨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廠家之一。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英才》記者,這套相對完善的生產體系,顯然是在資本價值之外最令協鑫掌門人朱共山所關注的。在光伏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中,協鑫集團相對薄弱、潛力最大的,恰恰就是ST超日所具備的這些生產能力。
光伏產業鏈條,主要包括上游硅料、硅片環節;中游的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以及下游的應用、運維環節。朱共山在香港的兩家上市公司平臺分別為保利協鑫能源(3800.HK),掌控著全球最大規模的多晶硅產量;協鑫新能源(0451.HK),這家主要負責電站運營的企業,目前共計持有1.2GW發電量的資產。
根據規劃,本次收購、資產注入的運作之后,協鑫旗下江蘇協鑫持有的主要資產江蘇東昇、張家港其辰成為協鑫集成的上市公司資產,再加上ST超日原有的生產能力,協鑫集成將擁有超過4GW的太陽能組件制造產能。
以這些組件制造為基礎,公司將在系統設計優化、系統集成、金融保險服務、運維服務等四方面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服務。
大佬的游戲
超日太陽在2011年10月敲鐘上市、首日上市開盤價格達到45.8元每股,最終在三次送轉之后,以每股1.91元(前復權)的價格走到終點,迎來新生。
其中最后一次送轉,則成為了協鑫集成重組大戲的核心曲目。根據重整計劃的規劃,投資機構需要繳納共計14.6億元受讓金,并通過超日的處置資產和借款籌集不低于5億元,以完成11超日債的償付工作。在這之后,投資機構便可無償獲得這些新增股本。
至2014年12月15日,公司發布《關于重整計劃中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事項實施的公告》,宣布申請辦理股本轉增,轉增后公司總股本由8.44億股增加至25.24億股,增加16.8億股本。
在這之后第三天,公司發布公告向所有債券持有人全額派發債券本金、應付利息及相應的復利與罰息,徹底終結了“11超日債”的兌付風波。
隨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江蘇協鑫認購超日太陽資本公積轉增股份5.3億股,江蘇協鑫由此占ST超日總股份額達到21%。另外,上海辰祥、嘉興長元等機構也有3億—2.4億股等不同額度的認購。
除江蘇協鑫之外,這些認購方均為財務投資者,分別隸屬于長城資產、東方資產、中民投、西安航空產業基金等重磅投資機構。以2015年8月14日收盤價格16.04計算,這些由14.6億元投資換來的16.8億股已經價值269.47億元,總投資浮盈達18.44倍。
豐厚回報的前提,是朱共山對于日后協鑫集成業績的承諾。根據公告,協鑫集成需要在2015、2016年實現的經審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6億元、8億元。如果實際凈利潤低于上述承諾,江蘇協鑫將以現金方式就未達到利潤預測的部分對超日太陽進行補償。
在2015年6月,資產注入運作已經公告并展開,協鑫集成將以20.23億元的價格發行股份,購買上海其印持有的江蘇東昇51%的股權和張家港其辰100%的股權,以及江蘇協鑫持有的江蘇東昇49%的股權。其中江蘇東昇作價12.25億元,張家港其辰作價7.98億元,協鑫集成以1元每股的價格發行股份完成對價。同時以1.26元每股的價格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3億元。
資產注入完成之后,協鑫集成的股本將增加25.23億股,總股本數將擴充至接近50.5億股。按目前16.04元的價格計算,屆時市值規模將超過800億元,朱共山父子持有其中超過50%的份額。一個包攬光伏全產業鏈、坐擁三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千億的新能源帝國已經初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