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劍明

在新三板引入做市交易制度一周年之際,筆者作為親赴一線的工作人員,切身感受到前后變化的巨大差異。
記得去年此時,某券商拿出10億布局新三板,結果引來輿論一片嘩然,更有標題黨夸張地用上“豪賭”兩字。而就在之后的半年時間,接二連三地涌現出批量化集團軍資金,先知先覺者根本不理會“風險”為何物,因為大家都相信自己是“煎餅俠”而非“接盤俠”。
但就在市場陷入深深的自我發酵、自我膨脹后,天突然黑了。“大風”將機構們的浮贏瞬間抹去過半,將投資者的口袋即刻搜刮一空,將企業家的心理預期從沸點降至冰點。
曾經高喊打造中國納斯達克的人,現在捂著臉走路;曾經激情澎湃揚言收益率遠超PE的機構投資人,現在已經放慢調研腳步;曾經急不可耐地拆VIE準備回家的企業,現在已經悠閑地與保薦商坐在窗沿數星星了。
市場瞬息萬變,這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屬性。就在這短短的一年中,能出現如此戲劇性的冷熱變化,相信沒多少人能夠適應。預期的美好與現實的骨感,形成了不可調和的對立矛盾,反應在資本市場上,股價的跌宕起伏在所難免,暴漲之后的暴跌,更是讓所有參與者期盼著“大圣歸來”,等待援軍早日進場。
驟熱的背面
等政策,或許已經成為全市場共同許下的心愿,但是否能落地,這個不得而知。畢竟在中國有些事不是直接主管部門定的,而是需要更高級的官員來做背書。
隨著本輪A股市場的快速調整,可以預計無論是改革的動力,還是改革的力度,三板市場都將進入慢半拍的節奏里。
在此,作為回顧這大半年里頭得失“寫真集”。筆者將重點圍繞管理層、企業家、做市商和投資者四個參與主體,進行逐一分析,以期全方位還原造成變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首先是管理層的態度從發展進入到規范。速度,速度永遠是追求的主要目標,短短一年時間掛牌家數突破3000,交易金額過千億,融資金額接近500億。在這一連串看似報喜數字背后,還躺著如僵尸般的二級市場交易量,每日700家做市標的,成交量卻只有區區兩三億元,原因可以歸結為政策出牌低于預期。
年初業內討論的焦點集中放在競價、降低門檻和轉板三個核心要素上。雖然我們從三家交易所內部競爭關系上,可以大體判斷轉板制度落實多有不便,但連續競價和適當降低投資準入門檻,應該可以有變通的途徑。
但隨著今年3月行情的持續火爆,這些本來可以有的大餐卻煙消云散,本來可以與創業板比肩的估值體系,也因為缺乏流動性保障的“高門檻”,將自己變得小眾,不接地氣。
其次,企業家的心態由發財夢變成守財夢。三板市場融資一度接近于瘋狂,以中科招商為例,居然募集了整整90億大洋之巨;而三板這一類注冊制掛牌標準的市場里頭,居然殼價值一路飆升,從小500萬轉會費到報2000萬出讓金,一定意義上折射資本黃牛對市場的認可程度。
我們的企業家群體好壞參差不齊,在強大財富效應刺激之下,干壞事的膽量要遠遠大于道德的約束。急功近利的短期基因瞬間引爆,有的沒的全部拿出來忽悠,因為市場容量太小而資金又是大規模涌入,從而就形成了匪夷所思的擊鼓傳花。
劣質公司利用手里這個“電腦符號”,貪婪地吸走大量真金白銀,而留下的一地雞毛無人打理,這也就是筆者反復吶喊,別拿納斯達克來說事,我們差得遠著呢。
隨著行情戲劇性的變化,現在好企業開始了集體反思,繼續呆在這里是否有必要,轉板甚至申請主動退市已經成為部分公司董事長心中盤算的方向,而質地一般貌似圈錢無門的企業,已經開始紛紛打起退堂鼓,有與主辦券商分手的,有與中介機構解約的,更有與原先準備補交的稅金說拜拜,一副化緣不成變守財的架勢。
不能只品“頭道鮮”
再者,做市商的定位從流動性提供者,逐漸被解讀為低買高賣的套利者。
目前詬病,或者說爭議最大的或許就出在這個點上。從統計數據看,做市商拿票價格具有較好安全邊際,二級市場轉讓價格往往運行在此之上。再加上每半個月拉一次股東名冊,發現做市商有減持行為,更是被輿論千夫所指。
其實,個人認為這是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券商自身考核的約束,由初期數量型向當前質量型轉換,這就勢必帶來一部分標的存在減倉壓力;二是企業管理層對公司發展速度的描繪與實際進展脫節,甚至大幅度低于原先設想目標。這也就導致做市商為了回避投資風險,而主動降低持倉。
此外,做市商看標的、拿標的時基本已經考慮到潛在風險,所以價格上基本包含了很高的風險對價,企業只要不是過度包裝,基本是能符合做市商定價區間。
最后,17萬投資者從滿盤皆贏到滿盤皆輸。初期,少部分人以敢為天下先的姿態,試探型買入并參與首批做市標的。轉手后的投資收益雖不算夸張,但30%-50%漲幅還是讓勇敢的資金品嘗到了“頭道鮮”的美味。至此之后,股價節節攀高,二級市場一天一個價,投資者能買到定增買定增,買不到就直接在市場中掃貨,因為有限的籌碼供給,在巨大需求面前微不足道。
直到今年4月,2600點做市指數對應市盈率70多倍,股價包含了幾乎所有的樂觀預期,記得有位做市商負責人拍著胸脯說“好標的就應該100倍”。此后短短三個月,用欲哭無淚來形容一點不為過,指數調整一半股價基本腰斬,這給參與者們生動地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
投資就是一場長跑,用一年時間來衡量新三板得失,未免過于短視,因為美國納斯達克引入做市商制度總共花了11年。我們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作為經濟轉型發展期,多層次資本市場承載著很多的歷史責任。
所以,呼吁所有的參與者們,應該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去愛護她、保護她、維護她,絕不能以游戲的心態賭一把就走,讓資金長期沉淀在里面,支持實體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