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磊
摘 要:課堂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好的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富有機智和充滿變數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應倡導學生表述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在生成中獲得不曾預約的精彩,讓“生成”成為課堂的亮點。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而要在課堂教學中即時引領,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收放有度,以防不著邊際式的拓展,要保證課堂效率。
關鍵詞:教學;生成;效率
課堂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我們在備課階段雖構建好了知識框架和教學流程,但在開放式課堂實施過程中,面對的是一個個靈動智慧的生命,教學互動是一次次思維情感的碰撞。好的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因人而異、與時俱進,是富有機智和充滿變數的。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即使備課再充分也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倡導學生表述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在生成中獲得不曾預約的精彩,讓“生成”成為課堂的亮點。
在課堂教學中,時時會生成新的教學信息:學生的興趣關注、參與表述、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觀點與想法,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教師要對這些教學信息進行合理利用,使之成為有用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為課堂教學所用。教師要把課堂生成的信息變為“活水”,有效利用能讓課堂更加燦爛,愈顯生機。如在第六單元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但在學習第七單元時,在一道習題中設計的是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問題,當我把題剛讀完就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問我:“老師,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鎂怎么會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呢?是題出錯了吧?”聽到這個問題后,全班學生責備的目光都聚集在這位學生的身上,有幾位學生還在埋怨他故意搗亂,那位學生滿臉通紅地低下了頭,可能在等待著我對他的批評。看到這個情景,我不僅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且借此機會給他們講清楚了其中的一些知識,聽完我的解釋后,這位學生釋然地抬起了頭,目光中充滿感謝。在這次課堂教學中,我善用學生的問——順勢延伸,乘勝追思,通過及時抓住學生的提問,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過步步追思,從而生成新知教學的深化點。
例如,在研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原理時,有學生提出:碳在氧氣中燃燒就能生成二氧化碳,這個反應能不能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立刻就有人提出“不能”。這時我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討論不能的理由并給出實驗器材和藥品,啟發學生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效果很好。
課堂上教師要隨時捕捉學生的信息,從而生成動態資源,例如從學生錯誤的答案中也能捕捉到動態資源。我在上“水的凈化”一節內容時,一名學生說:“軟水就是蒸餾水。”我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討論“軟水是蒸餾水嗎?”“蒸餾水是不是軟水?”學生踴躍發言,思維活躍,最后不但理解了軟水,也學會鑒別硬水、軟水和蒸餾水。
作為教師,成功感、幸福感來自課堂,來自學生的進步。課堂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只要不是故意調皮搗蛋,一般都有生成的價值(在特定情況下,甚至調皮搗蛋也是教育資源),老師可以而且應該調整預設,及時關注并有效利用生成資源。我們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而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即時引領,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收放有度,以防信馬由韁,離題萬里,不著邊際式的拓展,要保證課堂效率。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絕非一日之功,我們只不過是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前進中不斷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條活且實,快且優的教學之路。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