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街道辦事處廣播電視站的編輯肩負著宣傳本地區三個文明建設情況的光榮任務。筆者從事多年的基層通訊報道員工作,深深感到農村很廣闊,農村的新聞也很多,但是要想寫好新聞、寫出反映時代精神的稿子又很不容易。及時、準確地反映當地農村新近發生或發現的、重要的、能引起普遍關注的事實,是我的職責。只有寫出了當地“新近發生”或“發現”的、又是“重要”的、“普遍關注”的事實,在社會上造成“影響輿論”,才能算寫好新聞,才真正當好了街道黨工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喉舌。想做到上述這一點很難。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下一番苦工夫還是可以實現的。我剛開始搞宣傳報道工作時,不知道寫什么;后來又覺得農村到處都有新聞,寫不過來;再后來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泛泛的,好像跟著別人后頭走一樣,沒什么新東西,甚至出現自己身在寶地不見寶——沒啥可寫的情況。怎樣寫好新聞成了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反復實踐、總結,我認為基層通訊報道員寫好新聞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掌握政策 了解群眾
吃透“上頭”的方針、政策的同時,密切聯系群眾很關鍵。自己首先做到以誠相見,從思想感情上跟群眾融合在一起。只有身入心入,人家才會把心里話掏給你,你也自然會掌握大量的情況。知道上面貫徹的精神進行到了何種程度,還存在哪些實際問題,哪些地方這些問題解決得好、出了經驗,否則就像水上油珠一樣,沉不下去,得到的東西也影影綽綽、朦朦朧朧叫不準,寫出的稿子含糊其辭,沒有根底。
例如,1998年以后,為了解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相對貧困的狀況,從中央到地方號召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我們沈陽蘇家屯永樂街道由于工業不發達,充分利用無工業污染這種環境優勢,加大了調整力度。至2002年底,全街道糧經比例調整到45:55,基本形成溫室葡萄、溫室西芹、大棚草莓、陸地大蔥、紫花油豆、豌豆、蘆筍、瓜稻復種等八大基地。如今,一年能生產出10余噸綠色鮮果、鮮菜,農民不出村就能賣出去,并賣上好價錢。我經過細致了解,出現這可喜局面和該地區抓農戶、服務到位,抓專業協會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有直接關系。于是我先后寫了《種蘆筍效益不錯》《六旬老夫婦種菜收入高》《大棚葡萄經紀人——王世宏》《種菜多樣 增產增收》和《永樂十萬噸蔬菜不愁賣》等稿件,發出后很快被區廣播電視臺采用。
二、厚積材料 取其精華
街道級通訊報道員也離不開深入實際,因而必須要經常地深入實際,多了解實際生活。留心在意的事多了,時常用大腦進行分析、思考,不斷地琢磨、研究,有用的東西就會抓出來,進一步整理成文,自然會產生好新聞。
近十年來,黨的富民政策給農民脫貧致富鋪就了很寬的道路。農民不再光瞅著那點地過生活。他們的發家致富思路寬了。但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大多局限于小商小販的范圍??删陀幸粚?7歲具有初中文化的小夫妻靠著自己的勤奮、刻苦,搞起了修理家用電器和理發的生意,而且很火。我覺得靠技術吃飯是農民致富的新路子,于是寫了一篇通訊《你修家電我理發 夫妻開家技術店》被區廣播電視臺采用。
三、練就“無所不能”的功夫
在街道一級的基層做宣傳報道工作,不但要注意堅持長期的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素質,還要加強業務學習,練好采寫的基本功。自己首先應當是多面手,既能寫消息、通訊,又能寫特寫以至于文學類文稿。當所掌握的材料適合寫哪種體裁的文章或者新聞需要哪種體裁就寫哪種體裁的文章。
其次,農村通訊員向上級報、臺投稿在采訪和寫稿上要有時間觀念。采訪迅速,出稿快捷,這才能體現出新,才能適應新聞的競爭需要。平時不練就扎實的業務基本功,很難適應工作的需要。
再次,農村宣傳報道員要做到“三勤”,即嘴勤、腿勤、手勤。嘴勤就是要勤打聽、勤問,增強捕捉、抓住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厚積素材。腿勤就是經常到村里、企事業單位去。多了解、多調查研究,跟群眾進行零距離接觸。手勤就是要多記、勤記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另外還得勤寫。熟能生巧,多寫到一定程度,文字組織能力自然而會提高。總之,“功夫不負有心人”,街道特約記者不肯下一番苦工夫,是寫不出好新聞的。
(作者單位:沈陽市蘇家屯區永樂街道廣播電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