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
一、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打造豐富的人文精神家園
為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在每屆初一新生入學時,圍繞辦學理念、人文歷史、師生規范、學科特色、校園標識等方面展開大型討論,對制定的校訓、校標、校歌、校風、校規等提出意見,形成有鮮明特色、統一和諧的人文校園理念形象。在這些工作開展之前,校園檔案室可以向師生提供一些圖文歷史資料,讓活動開展得更有深度、廣度,更有趣味性與人文味。這樣做,既讓學生深入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歷史沿革,又可以讓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來。
二、自擇喜歡的名句格言,營造高尚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是學生們生活的主要場所,他們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這里的一切最好讓學生感受到是他們親手營造的。這樣,他們才會投入最大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發動學生為學校各場館室所選擇其合適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寫好推薦理由并結集公布。學生宿舍和學校教室是他們經常進出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家,何不讓他們去自己設計,去起一個不僅有文化色彩和內涵,而且溫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個性的裝飾,挑選些他們喜歡的名人偉人頭像照片,去寫一些他們崇尚的勵志格言警句 ……
試想想,如果是他們親自選擇或者書寫的名句格言,他們能不注意嗎?如果是他們親自選擇心目中仰慕的偉人名人,然后訂制并張貼這些偉人的肖像。這樣的大型活動涉及的學生面廣,影響能不深刻嗎?這樣的活動可以每個學年搞一次,讓他們經常受到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的教教育。但是,目前我們各校園各場館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學校定死在那里,細心的學生可能注意到了,而那些粗心的學生就完全視而不見。起到的德育影響作用,當然大打折扣。
三、運用語文教育教學載體,強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我校圖書室,藏書較多,而且大多圖書是近年購進,內容比較新;學校閱覽室中的報紙雜志也種類比較齊全;并有電子閱覽室,可通過上網查閱各種圖書資料;學校的多媒體“班班通”語文教學和網絡系統已經建立;學校還有自己的廣播站、校刊、校報……這一系列的語文教育教學載體,我們都應該很好地利用起來,為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強化德育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當然,多媒體“班班通”網絡,作為我們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重要載體的同時,又為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
四、重視語文第二課堂活動,占領校園文化建設陣地
積極開展語文課堂以外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和特長。以良好的語文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比如,語文課完全可以要求學生在某段時間里,去收集一定數量的寓言故事、神話傳說和成語諺語,或者去街頭巷尾收集一些優美的廣告詞語,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稱,作出說明,編成集子……。
還可以經常性的圍繞學校中心教學工作或時事形勢開展演講、朗誦、辯論、書法、征文、手抄報等比賽活動,既提高學生的思辨、書寫及寫作能力,也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還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機,特別是重大的節日紀念日開展各種活動,如利用圖文宣傳、播放電影網絡宣傳片、實地參觀等,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傳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等社會正能量。
還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展了舞蹈、合唱、禮儀、體操、技能等活動。在多樣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政治,道德品質,身體心理,文化專業和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充分挖掘和發揮他們的天賦才能,促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還應該有自己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讓有各種才華的學生大顯身手、施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