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輝
教學班是學校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工作是整個學校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班主任作為它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責任尤其重大。由于班主任處于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線,面對的是一張張不同的面孔,接觸的是一個個生龍活虎、心理狀態不同、情緒波動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較大的青少年學生,這也就決定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講究方式方法。
一、以人為本,創設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
校園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園地,創建優良的文化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導向、道德規范、信念追求、行為取向等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熏陶和教育作用。作為班主任,要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力爭創造優美、寬松、催人向上的育人環境,做到教室內每一個欄目設計、每一幅墻壁、每一塊園地都富有教育意義。只要接手新的班,班主任就要帶領學生親手布置教室。在教室內設“教育方針”“三個面向”“四有新人”等廣告標語,并設立板報,分為古詩欄、名人名言欄、數理化專欄、開心一刻欄、功過欄等。在室內張貼名人名句、名人畫像、學生書法作品、《中學生守則》、《交通安全守則》及學生自己制定的班規,讓教室內的每一個角落都閃現出人性的光芒,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二、以心換心,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人格,善于進行“心理移位”,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這樣,學生便會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學生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發奮學習,產生戰勝困難的強大內動力。相反,班主任如果不信任、不尊重學生,在學生面前,就將失去教育的基礎和權力。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辦,不尊重學生的意見,不給學生各抒己見和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班主任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導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學生在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尤其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關懷他。這時班主任若能及時地表示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好的教育效應——學生對班主任的感激,會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師生間的情感會更加貼近。學生最不愿意與看不起他們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建立師生融洽關系中顯得尤為重要。
三、以身作則,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
常言說“身教勝于言教”, 班主任的道德修養、言行舉止、行事處事等,對學生都起著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時時處處都要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要帶頭不做。要知道,班主任的身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空講。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學生無形中會以班主任為榜樣,每天堅持早到學校,做好每一件該做好的事。正如“陽光甘露,潤物無聲”。對學生的關心與關愛,不能只停留在言語上,更要體現在行動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也就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愛戴。
四、教學相長,與學生一起成長
作為班主任,在所學專業學科、人生閱歷、社會交往、生活處事能力等方面會有比學生更全面的優勢,但并非在每個方面和每件事上都能超過學生。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知識的傳播渠道多,知識更新加快,學生在某個學科上知識的深度可能不如班主任,但在掌握知識信息的量上不比班主任少。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這道理班主任是應該明白和接受的,只是在感情上放不下班主任的“架子”,是一種“長官意志”“師道尊嚴”在起作用。班主任要敢于承認自己不如學生,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并不是否定班主任“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不僅不會降低班主任的威信,反而會贏得學生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