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民
葉小鸞,字瓊章,一字瑤期,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三月初八日,出生在江南吳江汾湖之濱一個極具文學氛圍的家庭,是晚明天啟、崇禎年間最具文學才情的少女。她的父親葉紹袁進士出身,蜚聲文壇,與當時的名流吳偉業、沈自晉、尤侗、李漁等友善,母親沈宜修名門閨秀,博覽經史辭賦,頗有詩名。長姊紈紈、次姊小紈也皆能詩善文,均有詩集傳世。小紈還創作了《鴛鴦夢》雜劇,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女戲劇家。小鸞本來應該在父母的懷抱里從小接受良好的家教,但是因為家境貧困,連吃奶的問題都無法解決,落地六個月,便被送往舅父沈自征家寄養。自征為吳江沈氏文學世家的后勁,執曲壇牛耳。他的妻子張倩倩系小鸞母親的表妹,姿性穎慧,通曉書史。自征夫婦原有三女一子,皆不幸早亡,故視小鸞如同己出。在舅父家中,小鸞度過了十個春秋。她從三歲的時候起,跟著自征夫婦吟詩識字,一年以后,已能背誦《離騷》,口授《萬首唐人絕句》及《花間》《草堂》諸詞,終卷不遺一字。平時,夫婦倆又喜與小鸞逗樂,有意培養小鸞對于文學的興趣,每晚上床前差不多總要小鸞吟詩后入睡,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雪夜乏爐,仍以瓦甓貯火,教小鸞誦讀《毛詩》。而小鸞生性聰穎,她對自征夫婦悉心的指教,常常不數遍即能心神領會,成為夫婦倆掌上明珠。
天啟五年(1625)十一月,小鸞離開舅家回到了父母身邊。這時的她已是一個10歲的小姑娘,如出水芙蓉,容采端麗,明秀絕倫,并能韻語,卓然成家,深得家人喜愛。自歸家后至行將出嫁前五日微疾而卒,在這總共六年的時間里,小鸞與母親及諸姊深居閨閣,弄草蒔花,吟風賦月,過著一種物質匱乏,倡和以自娛的藝術生活。狹小的生活空間和清苦壓抑的生活環境,早熟和過早地體驗到貧寒的艱辛,使她內心充滿了無奈與哀愁,精神上有無限的感觸。早在襁褓中,她便嘗到了與父母骨肉分離的痛苦,寄養期間又遇上舅父因餔糜不給,棄家仗劍北走塞上,接著是她最親近的舅母倩倩不幸早逝,所有的這一切都與貧困脫不了干系。小鸞歸家第三年,家中更是出現“憂風悶雨,貧窮煎逼,賣珠補屋,束苧質錢”(《鸝吹》附集)的拮據情景。生離死別,人世艱辛,使小鸞對現實世界深感失望和厭惡,她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堪嘆閻浮多苦惱,何時同得渡慈航”(《曉起聞梵語感賦》)、“夢里有山堪遁世,醒來無酒可澆愁”(《浣溪沙·送春近作》)之類的話。她把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都寄托在詩歌創作之中,真實地反映了封建時代才華橫溢的少女無法主宰自身生活的悲催的命運。
在生命的長河中,小鸞像夏夜里劃破天空的一顆美麗的流星瞬息而逝,她僅僅活了17歲。死時家貧無力營葬,崇禎十三年(1640)庚辰,已時過8年,尚權厝于吳江汾湖之濱的寶生庵荷花池北沚,棺木一直未能入土封筑,令人唏噓不已。她那短暫的一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曲折經歷,除了12歲時曾隨父親有過一次秦淮之行,次年隨母親和祖母同往杭州天竺進香禮佛外,幾乎未出過遠門。在極平凡的生活中,小鸞卻沒有虛度年華,為后人留下了詩113首,詞90首,曲1首,文3篇,皆收集在她所著的《返生香》中,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流播人間,被收入《眾香詞》《笠澤詞征》《詞則》《閨秀詞抄》《清詞綜》各種詩詞文獻里,珍如拱璧。她的作品絕少涉及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和社會民生疾苦的內容,大都描寫出現在身邊的四時景物,緣景生情,抒發內心的感受;或表現人間摯愛,流露出濃濃的手足之情,絲絲扣人心弦,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詞尤其格調清新流麗,無脂粉氣。清代大詞人陳維崧品評她“尤英徹,如玉山之映人,詩詞絕有思致”(《婦人集》);馮金伯輯《詞苑萃編》,有“瓊章不欲作艷語,故詞格堅渾,無香奩氣”的評語。著名詞論家陳廷焯更是一再稱道小鸞“詞筆哀艷,不減朱淑真,求諸明代作者,尤不易觀也”(《白雨齋詞話》卷三)、“閨秀工為詞者,前有李易安,后有徐湘蘋。明末葉小鸞較勝于朱淑真,可為李、徐之亞。”(同上卷五)后世所有讀到小鸞作品的文人墨客,幾乎異口同聲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小鸞的作品生前未見刊刻,身后由他的父親葉紹袁整理遺作,附上悼亡哀祭之作及行略,合為一集付梓,最早刊于明崇禎九年(1636)出版的《午夢堂全集》中。關于《返生香》書名的由來,紹袁在該書沈自炳序后說得很清楚,《十洲記》曰:“西海中洲上有大樹芳華,香數百里,名為返魂,亦名返生香。筆墨精靈,庶幾不朽,亦死后之生也,故取以名集。”《返生香》又名《疏香閣遺集》,蓋小鸞所居疏香閣,四圍植梅,故取宋詩人林和靖《山園小梅》詩意名之。
《返生香》自成書以來,均包含在各種刊本的《午夢堂集》中,一向未見有單行本刊刻。光緒二十二年(1896)丙申,番禹名士葉衍蘭從乾隆刊午夢堂本析出,手寫上板,刻于羊城秋夢庵,圈點評語,悉依原本。此外,又將附集及《窈聞》《續窈聞》刻入。葉氏此本寫刻極為精絕,與此前手寫刻印的《李長吉歌詩》同一風貌,字體秀美精雅,極具觀賞性。由此亦隱約可見葉氏情有獨鐘,不惜耗費心力所刻的這兩種書,有深意在焉。李賀與小鸞皆少年早慧,名播遐邇;又皆天妒英才,早早去世。寫刻《返生香》,似有彰顯小鸞才情,將小鸞視為女中李賀之意。若以年齡才華論,小鸞足以擔當,為古往今來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