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在一年之中,孩子在5月份個子長得最快,比長得最慢的10月份高出2倍。這個月份,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最強,也有助于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的吸收,補鈣效果也很好。
影響鈣吸收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機體因素,鈣的吸收率隨著年歲的增高而遞減,嬰兒時期高達60%,兒童期為45%,成年人僅為20%左右;二是膳食因素,這個因素人為影響極大,家長需特別注意。
“鈣鹽量”≠“鈣元素”
在補鈣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吃了很久的鈣劑,但檢查后仍然還是缺鈣,佝僂病癥狀也未改善。這是為什么?
最常見的情況是補鈣劑量偏小。目前我國生產的鈣制劑,部分廠家按照鈣鹽(碳酸鈣)量標明劑量,但其實鈣鹽(碳酸鈣)量與鈣(鈣元素)含量相差很大。如1克碳酸鈣在人體內通過轉換,實際可得到鈣元素約0.4克;乳酸鈣每8克則只含鈣元素1克。所以補鈣量都應按鈣元素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孩子需要補充400單位,那就是要補充400單位的鈣元素,而不是400單位的碳酸鈣,否則當然起不到補鈣的效果。
另一種常見情況是一次性補充。補鈣制劑一般都是化合物,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分解成鈣離子后被吸收。在鈣離子形成過程中,要消耗胃酸,但食物在胃內停留有限,之后就被排空進入小腸;如在胃內未能及時分解,鈣劑就會被排出體外。有研究表明,人體每次最多能吸收的鈣元素不足200毫克。如果一次性補充大量的鈣,其吸收率只有25%左右,多余的鈣會排出體外;而采用多次小量的方式來補鈣,則平均吸收率可達到64%。
“鈣磷比”切不能亂
正常人血漿中鈣與磷的濃度維持相對恒定:當血磷增高時,血鈣則降低。如果家長平日對孩子的飲食未嚴格控制,導致孩子過多攝入碳酸飲料、高蛋白、高脂肪等含磷量豐富的食物,人體就會因磷吸收過多而影響鈣吸收。
那么是不是磷越少鈣就會越多呢?也不是。鈣磷代謝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磷缺乏了,也不利于骨的鈣化。有些孩子胃口不好,再加上挑食偏食,對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攝入不足,即使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于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也不會明顯增加。
鮮奶為什么被推為補鈣首選?就是因為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還含有維生素D3、維生素A、優質蛋白等協同作用,有利于鈣的吸收。
吃肉補鈣?不靠譜
補鈣的同時,還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如果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莧菜、竹筍等,它們就會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吃這些菜時,先放進鍋里焯水,可減少草酸、植酸、鞣酸的含量(要提醒家長的是,果汁也會妨礙鈣的吸收)。
另外,缺鈣的孩子也不可吃太多肉類。首先是常見肉類的鈣含量其實很低;其次含脂肪酸食物(動物性脂肪)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即便是所謂的“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品、瘦豬肉等)”也不可多吃,它們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并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會減少鈣的吸收。
美國科學家發現過多攝入鹽也會使鈣通過尿液大量排出體外,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五月驕陽最省錢
活性維生素D3對于腸道內鈣吸收的重要性已經廣為人知,所以在5月這個陽光燦爛的季節,孩子們最首要的補鈣方式依然是——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與皮層下7-脫氫膽固醇合成轉換為維生素D3,過程既簡單又高效。我國南方人較北方人骨含量高,正是由于南方較北方接受的陽光照射充足的緣故。
當然,也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D。不過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補充必須慎之又慎。雖然它們也能促進腸鈣吸收,但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