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凱利
導語:《超級中國》在韓國熱播后不久,也有不少好奇的中國觀眾一睹為快,他們認為它總體而言傳遞出了積極意義,同時屏蔽了某些外界對于中國的消極偏見。
1月15至24日,韓國拍攝的7集紀錄片《超級中國》在本國電視臺放映。這部片子從人口、經濟、資源、地理、軍事、外交,以及文化等所謂“軟實力”各方面選取角度,向韓國觀眾介紹中國現狀,其首播收視率超過10%,而同時期其他紀錄片的收視率僅在5%上下徘徊,一些民眾甚至熱贊它是了解中國的一部“百科全書”。
攝制組走遍20多國
制片人樸震桓(音)談道:“從這部片子的熱播,可以反應出韓國觀眾之于中國的感興趣程度。看來,《超級中國》拍攝得正是時候。”樸本人是《超級中國》的三名制片人之一,曾身為新聞記者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他自陳,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心是為韓國觀眾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中國的視角”。
“在韓國,有許多出版物介紹中國,可惜都不全面,所以我們才要致力于面向韓國觀眾推出一部統合中國的過去與現在的紀錄片。” 樸震桓操著流利的漢語向來自中國的記者介紹道,“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為了拍攝這部片子,我們的足跡遍布二十多個國家,包括美國、阿根廷、斯里蘭卡、肯尼亞等,從這些地方透視出一個多維度的中國。”
《超級中國》的聚焦點是中國的多民族內政和國際關系,攝制組還特地請來全球的專家學者,各自暢談他們對未來中韓關系的認識。其中有提出“軟實力”概念名聞世界的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的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教授,還有一大批政界、商界和公共領域的知識分子。
韓國公眾對《超級中國》的反響也出乎尋常的熱烈。一些觀眾表示,鑒于中國不斷增強的國力和一個越發緊密的韓中關系,這部紀錄片能幫助韓國人思考兩國在未來的走向。公眾的觀后感也大相徑庭,有人萌發了“危機感”,也有人批評這部紀錄片“太過美化中國”。
兩國關系轉熱
不知是湊巧抑或有意,《超級中國》的制作與2014年中韓蜜月期的開啟在時間上恰相吻合。
2007年李明博上臺,金大中推行的“陽光政策”隱入歷史,隨后朝韓局勢在美、俄、中、日的力量作用下達成了一個新平衡。今日,俄羅斯在朝鮮的影響力已不復昔日蘇聯的氣象,或許普京存心利用朝鮮惡心美國,可他畢竟還是個“溫和的攪局者”。相比之下,2014年安倍晉三主動向平壤方面示好,甚至一度傳出訪問平壤的消息。對于日本這個華盛頓“亞洲軸心”政策的堅定追隨者,中、韓表現出濃厚的憂慮之情。7月1日,日本松綁集體自衛權激起北京的強烈反響,首爾雖然相對緩和,語氣卻也同樣堅定。安倍內閣在中、韓兩國眼里無疑象征著軍國主義復活,首爾方面擔心日本政府或將全面否定1993年的“河野講話”(時任外務大臣的河野洋平向被強征為“慰安婦”的韓國婦女道歉),這使得兩國在對日態度上日趨靠攏。
西方、尤其是美國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中國為離間美國在東亞的同盟,蓄意操縱韓國的反日情緒。韓國人素有“恐日”抑或“仇日”心態,不過這并不簡單地等同于首爾會附和中國在東海的領土主張。2013年底中國劃定的防空識別區遭到了東京和首爾的共同敵意,后者旋即公布了自己的防空識別區以示抵制。
韓國在對中國市場的經濟依賴和對美國的軍事依賴之間,亟需尋覓一個平衡點。在這般兩難的境地里,韓國彷徨了近十年。隨著中國日益成為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重要角色,韓國的出口商只能越來越靠攏這個約有7萬億美元的市場,后者在過去廿年間已然爬上韓國最大出口國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駐韓美軍和美韓同盟的存在,韓國每年的軍費開支僅相當于本國GDP的2.5-3%,作為硬幣的反面,韓國在國防上半步也離不開美國。
2月4日在首爾舉行了第一屆中韓雙邊防長會議,雙方磋商后,就兩國防長間鋪設直通熱線一事達成一致。此舉將讓兩國共享戰略危機管理,盡管這條路上還有很多技術難題和政治纏結留待后人,畢竟是中韓關系的一大跨越。
最近十年東亞地區的軍事發展,讓本地區各國之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管理機制顯得越發迫切。前幾年,中韓兩國頻頻為漁業“過界”捕撈事件發生摩擦,尤其是2013年11月,中國大陸單方面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雙方具有領土爭議的蘇巖礁(韓方稱“離于島”)也被包括在內,鑒于這類布滿中韓關系兩國間的“雷區”,目前建立的這套軍事溝通磋商機制折射出兩國關系轉熱的態勢。
中韓“宣傳戰”持續升溫
去年1月19日,中國開放安重根紀念館,它坐落在105年前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的哈爾濱市。同月29日,中、韓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抗議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2月8日,中、韓兩國的大學在上海舉辦“慰安婦”問題國際研討會。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荷蘭海牙與樸槿惠總統會晤,其間向外界透露,建立安重根紀念館原本是出于他的“直接批示”。美國坐不住了,奧巴馬總統在3月25日召開核安全峰會期間,安排了美、日、韓首腦三邊會議以圖破解兩個“小伙伴”之間的堅冰。可惜,這番努力飄散得很快——盡管安倍表現出極大的熱忱,樸槿惠的回應則冷淡許多,甚至都不愿意直視前者。會議結束后,日韓繼續冷,中韓繼續熱。
中韓兩國的“宣傳戰”持續升溫。澳大利亞悉尼的衛星城斯特拉斯菲爾德,30%市民被召集提議在街口樹立一塊“慰安婦”紀念銅像,該活動最初由斯城的副市長——一名韓裔發起。盡管在日本駐堪培拉大使館的抗議下,斯特拉斯菲爾德市議會最終決議推遲樹立銅像,但這一波運動畢竟發動了該城30%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對中日戰爭甚至太平洋戰爭都茫然無知,故而該事件幕后存在一批“推手”,顯然是“不證自明”的了。2014整年,全澳洲華裔、韓裔居民人數集中的地方,很多都掀起了類似紀念活動,日本頗為憂慮一波波宣傳會讓澳洲人單方面地萌生厭日情緒。
《超級中國》在韓國熱播后不久,也有不少好奇的中國觀眾“撈過界”一睹為快,他們認為它總體而言傳遞出了積極意義,同時屏蔽了某些外界對于中國的消極偏見。也有不少中國人覺得《超級中國》有粉飾太平之嫌,還有一些人則擔心這部紀錄片會激起韓國人的恐懼感。
該片在中國激起了如此熱烈的反響,這是《超級中國》制作組所始料未及的。末了,樸震桓告訴記者,現在他正醞釀一部新紀錄片,主題是“中國經濟對韓國的影響”,重點是中國的制造業和信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