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潺
參加工作26年來,她審理各類案件1600多件,其中近600件屬于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被當事人譽為“辨法析理,勝敗皆服”的法官楷模。30年前,她走出大山來到北京上大學,并圓了自己的法官夢。靠著精湛的業務和高度的負責精神,她獲得了“中國十大女杰”“全國十大法治人物”“北京市杰出人才”等榮譽,還當選為十七屆、十八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10月,她又當選全國婦聯副主席(兼)。下面讓我們走近宋魚水,體味一下這位杰出女性的情感方程式……
敗訴者送錦旗贊“勝敗皆服”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經手的第一個案件還記得嗎?
宋魚水(以下簡稱宋):印象很深。1991年春節前,我第一次獨立辦案,當時還在經濟庭。一天,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來到我的辦公室,他衣著破舊,在我面前顯得手足無措。小伙子是來起訴一家餐館老板的,他說他給這家餐館送了一年的菜,年底他去要賬,卻被餐館的人趕了出來。我很清楚一年的菜錢對這個和我年齡相仿的農民工意味著什么。做完筆錄,我頂著寒風去找餐館老板,沒想到餐館老板也是一肚子苦水。原來這家餐館多次轉手,欠了不少外債,現任老板一開業就被債主追著討米錢、菜錢。他向我訴苦說:“宋法官,我剛開業沒幾天,以前的債也讓我還,您說我冤不冤啊?”我耐心地給他講道理,說:“你冤,原告更冤。債雖然不是你欠的,可你承租了這家店。按法律規定,原告的錢你必須還,以前的債你可以向過去承租人追償。”經過我耐心做工作,那個老板給小伙子結清了一年的菜錢。小伙子拿著錢,當著我的面就流淚了。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小伙子的淚水。它讓我明白,案子無論大小,但在公正的天平上,它們的分量都一樣。
記:在您接觸的當事人中,有沒有讓您特別難忘的?
宋:20世紀90年代初,許多法律文書都由法官直接送達。一次,我和助手去深圳找一個被告送傳票。對方是企業老板,派頭十足,對法律卻知之甚少。我們找了一天才找到他的家。聽說我倆是法院的,他似乎意識到了什么,顯得很不高興,不客氣地要求我們把鞋子脫了,說別弄臟了他的地毯。我把傳票拿出來,那個老板勃然大怒,威脅道:“想讓我當被告,沒門兒,你們不把事情說清楚別想出去!”說著,他打電話叫來兩個彪形大漢。我看他們要動粗,就示意助手出門聯系公安部門,沒想到兩個大漢堵住了門。看那個老板如此囂張,我反倒鎮靜下來,一字一頓地對他說:“你現在面對的是處理民事案件的法官,如果你再這樣囂張,妨礙公務,站在你面前的就會是審理刑事案件的法官。”一番話把那個老板鎮住了,他乖乖地在回執單上簽了字。
記:聽說有當事人敗訴卻給您送來錦旗表示欽佩,是怎么回事?
宋:北京有一家電子租賃公司,幾年里打了兩場官司,都是我審理的,結果是一勝一敗。后來這家公司又打了第3場官司,主審法官還是我。這次判決的結果是,他們的訴訟請求一部分得到支持,一部分被駁回。租賃公司的老板有點不服氣,帶著律師找到我,非要和我理論理論。那個老板上來就問我:“宋法官,你這樣判怎么覺得有點找平衡的味道啊!”他的語氣很客氣,問題卻很尖銳。為了讓他弄個明白,也心服口服,我把3份判決書都拿出來,對照法律,分析案情,耐心地解釋,一講就是兩個小時。最后,那個老板想通了,他的代理律師也服氣地說:“你這一說我們真覺得贏也贏得堂堂正正,輸也輸得明明白白。”兩天后,這家公司給法院送來一面錦旗,上面有八個大字:辨法析理,勝敗皆服。這八個字也成了我在審案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記:您在審案中遇到過人情干擾之類的事情嗎?
宋:法官也生活在社會中,人情世故是免不了的。但大多數人托人情走關系,只是想得到一個公正的判決,并不是要占便宜。我剛擔任經濟庭副庭長不久,山東老家來了個親戚,是求我幫忙打官司的。老家有人辦了家廣告公司,委托北京一家公司在電視臺播發廣告,但因為播發的時段、時間長短都不符合兩家原先的約定,老家的公司就不愿付全款,北京的公司把我老家的廣告公司告了,案子就在我負責的經濟庭審理。于是,親戚受人委托來北京找我,這讓我很為難。我當法官始終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辦人情案,也絕不替人說情。可這位親戚大老遠來了,該怎么向他解釋他才能理解呢?親戚見我半天沒說話,馬上明白了,說:“你也甭為難了,我要做人,你更要做人,我不怪你!”一句話說得我心里熱乎乎的。親戚雖然是個農民,但他深明事理。后來,老家的公司輸了官司,因為許多約定只是口頭上的,沒落實在紙面上,證據不足。我寫信給親戚作了解釋,親戚表示理解。在多年辦案過程中,我一直認為,人情和利益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只要不貪心,沒有推不掉的人情。
調解疑難案件屢創奇跡
記:您的案件調解率達到70%,背后有您付出的巨大心血,能說說這方面的個案嗎?
宋:我受理過這樣一個案件:一個老作家因為稿酬問題將出版社起訴到法院。根據案情,我認為調解對雙方特別是對老作家有利,因為打官司費錢又費力。我多次建議雙方調解,都沒有效果。庭審時,老作家對出版社怨氣很大,但他顯然對法律了解不多,開庭時只是反復就一兩個問題進行闡述。可車轱轆話來回說,誰聽著都煩。旁聽席上有人打起了瞌睡,有人起身離去。我知道老作家有很多話要說出來心里才舒暢,就一直靜靜地聽,也不打斷他。庭審進行了3個多小時,直到雙方無話可說時,我才向雙方解釋了出版合同的法律規定,指出雙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不當之處,并再次提出調解的建議和方案。老作家半天沒說話,最后突然表示愿意接受調解。他動情地說:“宋法官,矛盾發生之后你是第一個完整聽我講完話的人。你對我的尊重讓我信任你,你說怎么辦就怎么辦。”
記:有的案件原被告雙方水火不容,這樣的案件您調解成功過嗎?
宋:2003年,我接手了一件商業侵權案,一家生產工程機械的公司的總經理王某和副總經理張某原來是同學,兩人合作辦企業很成功,企業由小到大,發展前景看好。可偏偏這時,張某對利益分配不滿意,離開了原來的公司,另開公司自己干,產品卻和原公司的相同。原公司老總王某認為張某侵犯了自己的商業秘密,而且在原公司時還有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公司財物的嫌疑,于是向公安部門舉報了張某,張某被刑事拘留。接著,王某又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法院凍結了張某公司的銀行存款,查封扣押了張某的汽車和房產。后來,檢察機關對張某作出不予起訴的決定。這時,張某已在看守所里關押了半年。出來后,他上法庭應訴,看到王某可謂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如果不是我厲聲制止,兩人差點打起來。
記:這樣的案件調解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宋:這個案子復雜程度難以想象,光原告提交法院的證據就要三四個棒小伙抬過去。原被告雙方彼此傷害很深。對于這樣的當事人,確實很難調解。我多次找原告王某談話,分析他與張某合作的過程,指出他們之間存在的法律意識不夠、合作合同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雙方都存在過錯,又分析他們合作的光明前景。盡管這樣,雙方仍不愿和解。我連判決書都寫好了,仍不想放棄調解。我又找他們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才調解成功。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打官司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如果法官能恰到好處地使當事人消掉這口氣,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
記:您在知識產權庭工作多年,審結的案件很多,有沒有當事人對您不理解的?
宋:還是有的。一位姓劉的博士寫論文大段大段抄襲,被原作者起訴。這位博士一口咬定是純屬巧合,沒有抄襲。開庭審理后,我們確認了他侵權的事實。庭審結束后,我正要離開法庭,劉某表示愿意接受調解,但只答應賠錢,不承認抄襲,也拒絕公開道歉。我對他說:“這個案子的要害就是侵權,原告不會同意你把抄襲的事抹過去,調解也不能不分是非呀!”他帶著哭腔哀求道:“宋法官,我明年就要畢業了,要是大家知道這事兒,我做論文、找工作都黃了,您就幫幫我吧!”他纏了一個多小時,我也沒松口。后來,合議庭公開宣判劉某構成對原告著作權的侵犯,責令他在專業報紙上發表道歉聲明。那年春節前,我意外收到了已經畢業上班的劉某寄來的賀卡,上面寫著:“宋法官,我曾經恨過您,請原諒我的年少輕狂,是您啟發了我怎樣做人,衷心祝愿您節日快樂!”他的理解讓我很欣慰。
記:您曾主審了瓊瑤訴于正抄襲案,這個案件頗受媒體關注,審理時壓力大嗎?
宋:這個侵權案在文藝界可以說萬眾矚目,瓊瑤的影響力以及這個案件的意義讓我和同事都覺得責任重大。我們在下面做了大量工作,閱讀了瓊瑤的《梅花烙》劇本,又觀看了電視劇《宮鎖連城》,對瓊瑤提供情節雷同的橋段認真加以甄別,仔細推敲研究后,才做出了被告侵犯原告劇本及小說《梅花烙》改編權的結論,判決其他4家拍攝單位共同依法承擔連帶責任。這個案件的判決在著作權法的有關問題上,以及在著作權獨創性認定侵權判定規則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可能對其他案件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瓊瑤訴于正一案,比他們創作一部劇本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成為榜樣
記:您出身寒門,當年求學很艱難吧?
宋:我老家在山東蓬萊艾崮山下,是革命老區,當年父母想著軍民魚水情才給我起了這個名字。我讀書時是在20世紀70年代,那時還是大集體,根本沒有校舍,就在山坡下生產隊閑置的馬棚里上課。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們還是很高興。我在家里是老大,邊干農活邊上學。第一次高考落榜后,我在蓬萊三中復讀。為了考上大學,我很少回家。蓬萊三中地處偏僻,四面環山,正好適合學習。吃飯時,我拿著一塊饅頭或白薯什么的,在山坡上邊吃邊看書,一坐就是半天。第二次高考我又落榜了。當時我那個年齡的女孩好多都找婆家了,可我不想放棄考大學,家人又供了我一年,我才考到北京讀大學。
記:磨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法官這個職業是您當年的夢想嗎?
宋:上小學時,我母親生病癱瘓在床,每天一大早我就起床給弟弟們做早飯,然后再去學校上課。上完課,我還要上山打柴,到山下挑水澆菜園,從來不知道什么叫累。后來,我母親的病有了好轉,我父親又遭遇了一些事情。有一年,身為隊長的父親到南方賣水果,因為南方天氣熱,水果大都腐爛了,也沒賣到錢。回到家,村里負責人不相信我父親的解釋,認為他是故意貪污,定了個天文數字讓我父親賠償。沒辦法,我父親只得變賣家產賠償。這件事幾年后才得到妥善解決。那時我就有了當法官的想法,上大學學的也是法律專業。后來算是圓了自己的夢。
記:您公務繁忙,對家庭照顧不多吧?
宋:我對兒子始終心存愧疚,因為我不能像別的媽媽那樣時時陪伴他。很多次,兒子中午來單位找我吃飯,卻看到我在門上貼字條留言:去15層找某某吃飯。因為工作忙,我很少顧家,丈夫和兒子就簡單煮碗面條填飽肚子。讓我最難過的是,2004年我竟忘了兒子的生日。以前兒子過生日之前總要提些要求,比如想吃什么,想買什么玩具。這一次兒子卻沒提。我問兒子是不是也忘了自己的生日,兒子竟這樣回答我:“我沒忘。看你那么忙,所以就沒提。”兒子的話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兒,決定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多陪陪他。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期間,除了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我還要上兩個整天的課。即使這樣,中午我也要騎車回家給兒子做好午飯,然后再回學校繼續上課。
記:您在兒子眼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怎么評價您,您知道嗎?
宋:在兒子眼里我是什么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給他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我希望他能夠看到媽媽是勤奮的媽媽,所以我一直不懈地努力工作。我還希望他從媽媽身上感受到,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的人。平時,我特別注意和兒子進行細節上的交流。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別人都覺得我很累,跟他說:“你媽媽天天累得半死。”連我的公婆也這樣說。那時兒子表現得很緊張,有一次他對我說:“媽媽,咱倆聊聊天吧。”當時他正在看《三國演義》,說諸葛亮是被累死的,媽媽你可不能太累了。兒子的關心讓我很感動,于是我趁機跟他聊,我說我不勞累過度的前提是你不能再讓我操心,咱們把各自的活兒干好。他痛快地答應了。打那以后,他按自己的計劃學習,認真管好自己的作息時間,放學后按時回家,都做得非常好。
記:您覺得什么樣的女性才是女性榜樣?
宋:女性榜樣的標準應該是多元的。有一年我大年初一值班,一大早就往單位趕,看到不少環衛工人在街上打掃衛生。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如果清潔工能夠感到他們是在為大家創造好的環境,會有一種愉悅感,有一種職業的光榮感就好了,這是我特別向往的。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們海淀區的公檢法黨組成員,總是在12點之后才往家趕,一路上到處都是鞭炮聲,那種與社會同樂的感覺非常幸福。還有,像我身邊的速錄員,雖然她的文憑不高,但她工作特別敬業,做事認真,她就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一個法官,如果業務能力非常強,判決書寫得非常有條理,甚至是接待當事人、解決問題讓人感到非常的敬佩,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最想說的是,如果精神樂觀,對工作負責,熱愛生活,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成為榜樣!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