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他和前來辦事的農民工親切交談:工作穩不穩定、收入是否在增長、有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孩子上學問題解決得怎么樣。
“家里有幾畝地、搞柳編能掙多少錢、還有什么困難?”在山東省臨沭縣曹莊鎮朱村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習近平總書記和他拉起了家常。
這是2013年11月25日下午習近平在山東視察時的一個場景。11月24日至28日5天的時間里,習近平一行從青島、臨沂、濟寧、菏澤,最后又來到濟南,深入了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在此次視察中,習近平多次關心農民收入問題。尤其是在山東省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習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數掩蓋了大多數,要看大多數農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多次問及農民收入
回想起一年多前那次與總書記的近距離接觸,山東省農科院小麥栽培專家王法宏仍難掩激動,其中有一個細節讓他至今難忘。在一個活動結束后,總書記向門口走去的時候突然回頭問他:“是不是經常去農村?”
“我當時匯報說,一年有二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村指導農民種地,特別是10月以來,我有70%的時間都在農村指導農民。我們特別愿意幫助種田大戶,有一個種田大戶在我們的指導下,比當地農民每畝小麥成本節省300元錢。”王法宏回復總書記說。
聽到這里后總書記滿意地說:“很好。”然后,總書記又和大家一一握手后才離開了演播大廳。
在習近平的視察過程中,這樣的細節有很多。據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萬書波回憶,在考察山東省農科院的智能化溫室時,總書記看得很仔細,“足有半個小時”,問得也很仔細,詢問內容涉及生產成本、產品標準和農民收入等。“你們給農民提供服務收不收錢?”習近平問道。在得到免費為農民服務的回復時,他才滿意地點點頭。
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萬書波對一年前的座談會仍記憶猶新。“很深的道理,總書記能用很簡單的話準確地講出來。剛開始見到總書記的時候有點緊張,但總書記性格很平和,很平易近人,我的緊張情緒很快消除了。”萬書波說。
在此次山東省視察過程中,習近平多次關心農民收入問題。27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他和前來辦事的農民工親切交談:工作穩不穩定、收入是否在增長、有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孩子上學問題解決得怎么樣。
山東增收“成績單”
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創紀錄的“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農業各業穩定發展。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省201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919.3億斤,比上年增產13.7億斤,實現“十二連增”。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增加收入是改善民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山東省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每人每年2510元提高到2944元。在經濟欠發達的菏澤市調研時,習近平作出指示:抓扶貧開發,要緊緊扭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這個基本保障、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這個治本之策,突出重點,上下聯動,綜合施策。
據報道,2014年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增長10%左右。
不過,2014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隨著國內外環境條件變化和長期粗放式經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此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近年來國內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國際市場大宗農產品價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這相當于“天花板”往下壓,“地板”往上升,中間的空間越來越小。
2013年在山東農業科學院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就指出,新世紀以來,農民收入連續9年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仍極為艱巨。
傳統的農業增產方式已經遇到了“天花板”,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在哪里?“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考察中,習近平談道,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矛盾和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導向。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對此,萬書波非常認同。談及科技興農的重要性,他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發的糧油均衡增產技術為例向記者做了介紹。所謂糧油均衡增產技術,就是采用玉米、花生寬幅間作高效栽培模式,在保證玉米畝株數與產量不降低的基礎上,每畝還能多產花生300~400斤,增收約500元。
科技興農重在落實
習近平強調,要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創造條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他談道,要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數掩蓋了大多數,要看大多數農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自總書記視察后,截至記者采訪時,山東省農科院迎來了數十批參觀考察隊伍,其中有相關政府部門、兄弟省市農科院、山東省內科研教學單位和農業龍頭企業等。
然而,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山東省農科院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包括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作物秸稈與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等11個技術領域進行重點攻關。其中,以節水節肥節力增效為目標,創新耕作制度和種植模式,目前自主研發的“兩深一淺”小麥簡化栽培技術節本增效明顯,今年示范戶每畝節省成本203元。
過去一年間,山東省農科院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對接,形成服務“三農”的合力。據萬書波介紹,山東省農科院與德州市、煙臺市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陵縣簽訂了“共建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框架協議,積極對接高產創建萬畝方、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業產業振興規劃,充分發揮農科院人才、成果、技術優勢,扎實服務地方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