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的歌里唱: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有時候,我們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經發生了。這句話用在HTC身上再合適不過。
1997年成立的HTC早期以代工為主,曾一度在Windows Mobile手機上大獲全勝。公司以重品質、強研發和創新的企業文化,一度為它成長為世界級企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0年,HTC迎來了重要的轉折點。在那個快速洗牌的年代,HTC搭上了Android的快車,在眾多Android廠商中率先與谷歌達成合作,推出Nexus One,這一役,讓HTC大獲全勝。隨后,HTC確立企業發展方向,在生產、研發、營銷上迅速做出調整。2011年,這種積極、大膽的提前布局和10年代工形成的技術積累,讓HTC脫穎而出。憑借著豐富的產品型號、靠譜的質量以及良好的口碑,讓HTC一躍成為Android陣營的老大。
2011年,HTC還是當時市場占有率最高的Android廠商,達到9.5%,到了2013年,HTC以前所未有的幅度跌向深淵。2013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HTC的凈利潤環比大幅下降91.5%;2014年第三季度,HTC的收入繼續下滑,原因之一是蘋果即將推出新一代iphone對它構成威脅,而這已是HTC連續12個嫉妒同比收入下滑。最新的2015年2月財報數據顯示,HTC2月營收較上月下滑25.2%。這種變化是怎么發生的?或者說,是什么導致了HTC的急速衰落呢?
問題一:
錯失互聯網浪潮導致衰落
在智能手機時代,手機市場已經過了憑借硬件取勝的時代,很多廠商都在向互聯網公司轉型。蘋果依靠Apple Pay奠定了自己在移動互聯網界的地位;三星則憑借Note 3增值服務開啟了新的互聯網入口。在國內,無論是小米亦或者華為,都在為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級的公司而努力。
而對于HTC來說,顯然缺席了這一環節。從2008年開始,HTC就開始了硬件擴張之路,這讓HTC的第一款安卓手機當時出盡了風頭,也使得HTC在短時間內成為國際手機行業的巨頭。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路埋頭苦心研制產品的HTC的確創造了很多手機企業難以企及的記錄。但不得不承認,也正是HTC過于注重硬件開發,忽略了互聯網因素,讓自己曾經行業巨頭的名稱拱手讓人。
從其他手機廠商的經驗來看,作為一家純粹的移動設備制造商,HTC錯過了互聯網浪潮,這對于它來說幾乎是致命的錯誤。用心做產品的公司自然值得業界尊重,但HTC從手機代工起家開始,到逐漸轉變為自由品牌手機生廠商,遲遲沒有為自己貼上互聯網的標簽。在這個言必稱互聯網的時代,它頂多是一家手機工廠,再無其他。
問題二:
對供應鏈把控能力有限
HTC深陷連續三年虧損的泥潭,原因之一是其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有限,主要零部件嚴重依賴外部采購。2013年初,肩負著HTC復興使命的HTC One開始發售,但因為攝像頭等組件的供應不足,導致產品在發布初期就嚴重缺貨,從而拖累了手機上市的步伐。
這并不是HTC首次遭遇產能之困。2013年2月上市的M7就曾面臨過外殼和天線等部分組件短缺,從而影響到M7的前期出貨。而在更早之前的2010年,HTC原本計劃推出HTC Desire這一重磅產品,并打算使用三星生產的AMOLED屏幕,但由于AMOLED屏的良品率并不高,為此,HTC團隊花費了大量精力。但當優質的屏幕研發出來之后,三星卻無法交貨,原因是三星要做自己的Galaxy,不得不將HTC的訂單推掉以保證自己的產能。
由于連續的組件短缺造成的影響,嚴重打擊HTC的營收和市場占有率。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如果供應鏈無法及時響應,企業便失去了先發制人的優勢。在市場營銷專家看來,手機品牌上對上游供應商的整合能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品牌在終端市場中的影響力。比如,蘋果同樣讓三星提供附件,由于蘋果的市場價值,讓三星不敢隨意砍掉訂單。如果缺少消費者或終端市場的支持,就很難在供應鏈中取得話語權。
問題三:
過于保守埋下死亡陷阱
HTC是一家保守的企業,它的保守主要表現在產品和營銷上。
隨著可穿戴浪潮的來襲,蘋果、三星、LG、華為、小米等都無一不加入了可穿戴的大軍,HTC卻遲遲沒有行動。作為一家和蘋果幾乎同時起步的企業,現如今HTC的境地真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
即使在產品的競爭力方面依然有著不錯的口碑,但在營銷方面HTC實在差強人意。蘋果培養了大量的果粉,三星的忠實粉絲數量也不在少數,就連國產手機小米也有著一大群忠實的跟隨者,粉絲文化一時間成為了主流。2014年5月,HTC的官方社區才開始成型。在產品營銷上,HTC想學三星的高大上,卻不料完全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迎合屌絲口味打社交戰、口水戰等營銷策略也不被HTC瞧得上眼。HTC的營銷陷入了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
HTC營銷上的失敗源自于它的保守,而保守一詞對于科技公司來說無疑是為自己埋下了死亡的陷阱。諾基亞因保守錯失安卓,摩托羅拉因保守幾經易主,HTC如果不跳出保守這個怪圈,失去了存在感,要想扭轉敗局實在太難。
問題四:
“獨特”人事管理風格使企業遭重創
一個企業,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但這種風格一旦影響到企業走向成熟,就需要領導者好好做一番思考了。在HTC有軍令狀一說,賣不過三星就辭職,如果實現了,做此承諾的人就會被捧上天,權利和物質也就隨之而來,這多少會讓真心做事的人心有余悸。
從2012年開始,HTC掛起了一陣人事變動的颶風,數位副總裁以上的高級主管離職,其中不乏團隊老將,亦有重金聘來的外籍人人才。如果仔細梳理這些離職人員不難發現,基本上都是企業品牌營銷定位上的關鍵崗位,比如產品部門,與定價有關的零售市場部門,與渠道有關的部門以及溝通部門等。
營銷學中產品、價格、渠道、溝通是品牌定位的四個關鍵元素,企業要想做好品牌定位,勢必需要在這四各方面下足夠多的功夫。就在HTC重新進行品牌定位的時候,這些關鍵崗位的人紛紛離職,讓風雨飄搖中的HTC再次遭受重創。
2014年,HTC最強勁的對手蘋果公司挖走了HTC的數名人才以充實自己亞洲的研發和管理團隊,這對于業績逐步衰退中的HTC來說,可能又是一次重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