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嬙
在中國扎根7年有余的P2P,在2014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據網貸之家披露,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P2P平臺已達1575家,累計成交量高達2528億元,是2013年的2.39倍。而風投、大資金的接踵而至,更讓這一領域顯得生機勃勃。
另一方面,伴隨成交量的火爆增長,問題平臺頻出也成了P2P行業的常態。2014年出現提現困難或倒閉的P2P平臺達275家,所有問題平臺累計導致投資者損失約60億元,而2013年只有76家出現問題。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問題平臺多數是詐騙、跑路平臺,而2014年“詐騙、跑路”類和“提現困難”類問題平臺數量不相上下,占比分別達46%和44%。另外,還有部分平臺因為停業或者經偵介入等其他原因被曝光。
P2P平臺出現問題,似乎并不是小平臺才有的專利。日前,新浪、搜狐兩大知名門戶網站旗下的理財平臺也均“中套”P2P項目。盡管兩大平臺最終都以承諾剛性兌付收場,但P2P項目風險已經暴露無遺。網貸之家分析認為,受經濟和金融大環境影響,2014年年底,借款人逾期、展期現象頻繁,加之一系列平臺倒閉和股市走牛影響,投資人紛紛撤出資金,網貸行業面臨高兌付壓力,許多平臺被曝光出現提現困難。
自2013年10月第一波P2P“跑路潮”開始,業界即開始廣泛討論P2P行業的監管問題,但時至今日,頂層設計的監管細則仍沒落地。曾參與監管層討論的點融網CEO郭宇航在點融網獲得老虎基金投資的發布會上透露,最近銀監會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意見上報國務院之后,高層認為相關監管意見使得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管制過多,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因此還必須要進行進一步的修改。郭宇航表示,2015年或進入監管元年,高昂的合規成本會增加草根創業的難度;而資本大佬的介入會逐步增加行業的競爭度和集中度。
中國“小額貸款之父”杜曉山預計,P2P監管細則有望在2015年上半年出臺。中央的銀監管方案未出,地方監管已經先行。近期,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上海市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和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成員分別成立,北上廣P2P企業選擇自律,力爭在監管“真空期”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作者郵箱:gepett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