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9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談后舉行記者會,同意就有爭議的網絡安全問題采取新的步驟。習近平呼吁中美兩國加強合作,希望不要將此政治化。他說:“合則兩利,斗則兩輸”。奧巴馬稱,兩國領導人都同意不會支持或者參與通過網絡進行經濟間諜活動,包括竊取知識產權的行動。
雙方還同意建立兩國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中方將指定一名部級領導牽頭,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和國家網信辦參加。這不由讓人回想起習近平訪美前,孟建柱的美國之行。
做完難題等“老師”來打鉤
為何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夕,中國派出特使就網絡安全事件先期進行會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家庭作業’已經做好,就等‘老師’來打鉤了。”
早在2013年6月的安納伯格莊園會上,當奧巴馬見到習近平,一上來就向習近平提出了有關網絡安全的問題。“本來那次莊園會根本沒有預設網絡安全問題。”滕建群披露說,“之所以孟建柱會作為特使先期訪美,是因為涉及到的諸如網絡安全等領域,都是棘手問題。從孟建柱所攜代表團名單可以看出,這支代表團中,有公安、安全、網信辦、司法部門人士。另一方面,中方在習近平出訪前,已把相關文件、方案拿出來與美方討論過,雙方是達成了一些共識的。”
在會見了克里、約翰遜、賴斯等后,孟建柱指出,中美兩國都是互聯網大國,在當前網絡空間事端頻發、網絡安全威脅不斷上升的大背景下,雙方加強網絡安全領域互信與合作尤為重要。同時,孟建柱還強調,中方反對網絡攻擊和網絡商業竊密的立場是堅定的,不管什么人,在我境內實施網絡攻擊和網絡商業竊密都是違反國家法律的,都應受到法律的追究。中美兩國開展對話合作、共同打擊網絡犯罪,符合雙方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在孟建柱作為主席特使訪美之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曾經到北京來,為習近平訪問美國做一些鋪墊。賴斯一行帶來的議題中,也有網絡安全問題。當時,諸如五角大樓、美國一些大公司,一直都在影射甚至直指——中國經常竊取美國的商業情報,甚至進行網絡攻擊。美媒甚至在習近平訪美前夕,再次大肆炒作此項議題。“這個問題不談清楚沒有一個共識,沒有一個結果的話,那么習近平主席到美國去,美國就有可能發難,確實在美國之前也傳出準備要在習近平到美國去之前,要對中國進行所謂的一個制裁了。” 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2008-2009年度客座研究員的鄭浩如此分析。
中美到底誰受到更多網絡攻擊
9月12日,亦即孟建柱結束訪美之際,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馬里蘭州的一個美軍基地發表講話稱“無法接受”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奧巴馬說:“我保證,只要我們想贏,就一定能贏。”次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對美國國會一委員會表示,美國必須加強安全措施,以應對中國黑客。他聲稱,雖然中國的網絡行動能力很強,但中國黑客經常能在不使用尖端手段的情況下攻入他們的目標,而持續的‘低水平網絡攻擊’能破壞美國的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
奧巴馬及美國官方之所以有這些表態,在于美國官方所聽到的,大多是——“我們的東西經常被黑”。而許多被查實的黑客攻擊,其軟件恰恰是“中國制造”。問題是在廣袤的美利堅國土上,許多超市的貨架上幾乎都是中國制造的襯衫、牛仔褲。而假如穿著中國制造衣服犯罪者被起訴,卻絕不會添上一筆——被告殺人越貨源于他穿著中國制造的衣服乃至拿著中國制造的刀具。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如是說:“世界上最大的10個服務器都在美國,由此可知誰更能帶來更多的網絡威脅。”孫哲認為,美國在社會治理和管理哲學上與中國不同,美國人的觀念是——美國公司到中國來憑什么要接受中國法律的管理?“因為受不了中國法律的限制,所以谷歌退出了中國大陸,一時半會也甭想回來。其實,這就是意識形態在作怪。美國人在經濟上無端猜測中國企業竊取美方機密。微妙之處在于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對此是鼓勵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有很多國企,特別是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央企,會得到許多中國政府掌握的商業機密。他們還認為,美國政府即使掌握了更多的商業機密,也絕不會交給微軟、蘋果,因為這些商業巨頭不是央企、國企。”

中美網絡安全問題爆發的節點是“斯諾登事件”。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參事時殷弘明確指出:“網絡安全問題要解決的基礎是建立戰略互信。”他認為,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問題越來越關系到國家和社會安全的總體。中美網絡安全問題爆發的節點是從“斯諾登事件”披露出來的美國政府大肆攻擊別國網絡、竊取各種機密。而美方指責中國是美國政府和民間電腦系統遭黑客襲擊的源頭,網絡安全問題從而成為兩國爭論的焦點。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專家魯傳穎說:“2014年2月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指出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首次將網絡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統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 至于美國方面,美國官方已將網絡安全威脅視為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威脅之首。
在時殷弘看來,“網絡安全”一般來說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俗稱“黑客”的網絡攻擊,是私人行為。第二是網絡上的情報竊取,指的是政府間授意的攻擊行為,既包括政府間的機密獲取,也包括對商業機密的竊取。
盡管在中央編譯局海外理論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俞曉秋看來,中美都是世界上受黑客攻擊、病毒侵襲次數最多、頻率最高的兩個國家,都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者,但兩國發展階段不同。中國是網民人數最多、網絡應用服務發展最迅猛、信息技術產品服務市場需求最大的信息化發展中大國;美國則是信息技術最先進、網絡化覆蓋程度最高、信息技術產品服務國際競爭力最強的信息化發達大國。兩國網絡之間的巨大差別,和其他領域的巨大差別,讓迅速徹底解決網絡安全問題變得很難。
時殷弘強調:“要徹底就這一問題達成一致,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