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民幣貶值”成為劃分圈層的又一關鍵詞,“資產1000萬以下的就不必參與討論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先去觀察了一下我的朋友圈。那里恰好有整400位聯系人,涵蓋還算廣泛:從50年代生人到90后;從四線城市到一線城市;從企業家到職場新人;從文化學者到工程師,不一而足。但總體而言,創業者和文化人比例偏高。
結果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發表過“天津爆炸事故”話題的,占到95%以上;發表過經濟話題的(包括股票與創業),占到44%;但在8月11日人民幣貶值至今,發表過匯率話題的,去掉經濟學家和媒體人,剩下的僅占4%。后者的資產(去掉房產),大部分在千萬以上,乃至上億。這也給外界造成了“匯率話題”似乎很“仙”的印象,討論者多少會帶有一點智商與財富的優越感。
而本文的主旨,則是想打破這重“藩籬”,讓人們明白,其實你家門口小菜場上雞蛋價格十年翻一番,跟這輪匯率調整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人民幣匯率能否穩定的背后,實際上是對中國經濟前景如何預判的問題。這與我們每一個人,更是息息相關。
如今人民幣匯率正在關鍵一戰。方正證券最新出爐的報告預計:人民幣資產的預期穩定性,在未來一個季度,將壓倒一切政策目標。 (主筆/張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