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
A股越來越高大上、國際范了。1月9日,證監會正式公布,已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展股票期權交易試點,試點產品為上證50ETF期權,將于2月9日正式上市交易。
期權就是一種選擇權,股票期權交易是指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的期權費,取得在一定期限內按協定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額股票的權利,超過期限,合約自動解除。期權主要分為看漲和看跌兩大類,看漲即購買買入權利,看跌即購買賣出權利。
中國“金融大國”這個概念已經說了很長時間,但沒有完善的金融市場,就不是真正的金融大國,光有現貨遠遠不夠,期貨和期權同等重要。于是,宣布股票期權推出的消息后,市場一片歡呼:有專家稱,以往A股市場只能單邊做多,股指期貨和股票期權的相繼推出,讓投資者有了做空的渠道;也有的說,期權將極大豐富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還有的說,股票期權可以給長期投資者提供規避風險的對沖工具,將進一步平滑A股的波動率。
這些叫好聲聽起來讓人歡欣鼓舞,然而,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享受到這些利好,監管部門設置的高門檻,意味著只有少數人才能參與其中。
上交所規定,個人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資金不得低于50萬元,還需具備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資格,或者在期貨公司開戶6個月以上并具有金融期貨交易經歷,無嚴重不良誠信記錄等。以這個投資門檻計算,只有約1%的個人賬戶為合格投資者。之后,投資期權還得通過三級測試。此外,還要求學歷大專以上,年齡在18至65歲之間。這層層篩選下來,能玩股票期權的,真是少之又少。
對監管部門來說,設置這么高門檻的用意,應該是保護知識和經驗不足的個人投資者。由于杠桿作用,無論期指還是期權,風險都比股票更大,投資者盲目進入,有可能血本無歸。但我認為,投資者都明白“風險自負”的道理,監管部門需要做好風險教育和制度建設,同時嚴打違規行為,但不能剝奪了中小散戶參與的權利和機會。一味提高門檻,屬于偷懶的做法。
在投資者保護措施最完善的美國,也沒有對投資者準入做出硬性要求,只會本著保護投資者的原則,依據其金融資產狀況、投資經驗、年齡等將適當的期權產品提供給適當的客戶。同樣是新興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韓國股票期權市場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大幅降低準入門檻。中國監管部門是否可以借鑒這兩國的經驗,讓更多小股民參與到游戲中來?
即便不能直接投資股票期權,個人投資者仍能感受到股票期權推出帶來的影響。有數據顯示,幾乎所有國家推出股票期權后,短期內都會對標的股票起到刺激作用。所以,就算吃不到肉,小散戶如果能看清形勢,也可以跟著喝上口湯。
作為A股市場出現的第一個期權品種,華夏上證50ETF期權無疑是分析的重點。上證50指數的樣本股是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只最具代表性的股票。從其行業權重看,前三大重倉行業分別是銀行、券商、保險,總權重達68.4%,這三個行業必然會受益于期權的推出。從長遠來看,期權的發行不會影響對銀行股的估值,而證券公司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因為通過開拓期權做市交易業務,已經荷包滿滿的證券公司又多了一個賺錢的途徑。另外,上證50ETF期權來臨后,藍籌股應該會更加活躍,未來的表現更令人期待。
總之,股票期權的一小步,會成為國內證券市場的一大步。雖然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仍然存在種種障礙,但不可否認,隨著國際化腳步加快,A股日趨成熟。成熟的市場需要成熟的投資思維,追漲殺跌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前和今后的市場了。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我在想,價值投資的春天也許就此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