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
【摘要】媒體競爭加劇,城市臺發展空間不斷縮小,創收帶來的壓力使城市地面媒體面臨步入惡性循環的危險。如何化危為機,成為媒體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面對挑戰,城市臺要大膽創新,改變粗放型運作模式,全面梳理資源優勢,走精耕細作發展之路。
【關鍵詞】創收挑戰優勢資源精耕細作
在實體經濟不景氣與新媒體廣告分流的雙重壓力下,城市臺自去年以來,經營創收普遍處于負增長狀態,不少地方下滑幅度超過了兩位數,創收的減少引發了社會對傳統媒體存亡的質疑、動搖了從業者的職業信心、弱化了行業創新的資金保障,并極易引起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從而影響到電視媒體發展的內在動力。當前,創收下滑導致的職工收入減少、投入減少導致的設備更新緩慢、紅利萎縮導致的專業人才隊伍渙散等連鎖反應已經逐步顯現。嚴峻的挑戰已經到了決策者和從業者必須靜心反思,謹慎應對的關鍵節點,城市臺需要更大的變革力度,需要更多的針對性舉措,需要更包容的心態來精耕細作。
商業廣告一直以來是電視媒體主要的收入來源,在經營創收的結構中占據了絕對的地位,而在實體經濟總體疲弱,新媒體廣告分流加劇的大背景下,電視媒體要打破傳統的創收思路與方式,把更多的經營思路向非廣告領域拓展,善于用足自身優勢,開辟經營創收新渠道。
一、用足政府資源,創意活動促創收
在城市臺節目構成中,與當地政府部門合辦欄目是常見做法,作為某一個政府部門的常設宣傳平臺,每年合辦單位都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就是俗稱的“合辦經費”。例如溫州廣電傳媒集團與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政協、組織部、紀委等多個部門合辦有電視欄目,每年都能獲得數百萬的財政資金補助,這部分資金已成為溫州臺常年穩定的收入保障。隨著政府職能部門更加重視自身宣傳、更加重視品牌建設、更加重視民生理解,與輿論互動成為常態化,加大自我宣傳成為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城市臺應當充分利用這種時機與資源,更多更好的尋求政府資源的支持。
同時,在與部門建立良好的宣傳合作基礎上,通過量體裁衣,進一步拓展合辦的獨特優勢,通過常抓常新,使雙方結成緊密型合作關系,經常性有意識、有創意的為欄目聯辦部門推出系列個性化的宣傳報道策劃,以獲得更多的創收指標,兩者間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關系,是媒體發揮政府資源優勢的有利舉措。例如溫州廣電傳媒集團與溫州市紀委合辦的《反腐縱橫》欄目,2014年根據市紀委的全年工作重點,推出“廉政基層行”系列直播報道活動,每個月到一個縣(市、區)邀請主要領導參加電視直播活動,就反腐倡廉、民生服務現場接聽民生熱線,接待群眾來訪,主題鮮明、影響廣泛,既突出了媒體服務中心的職能,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用足智力優勢,主題策劃促創收
在城市臺工作實踐中,主題宣傳是城市電視媒體一項重要的工作,每年開設的主題宣傳專欄多不勝數,如果把主題報道歸結到宣傳任務范疇,似乎與創收相距甚遠,但是圍繞主題宣傳策劃的主題活動則可以為創收衍生出新的渠道。例如浙江全省正在開展的“五水共治”工作,溫州也不例外全力推進市域范圍內“五水共治”。在這項工作中,溫州廣電傳媒集團在完成市里宣傳任務的同時,主動與水利部門全年的宣傳工作對接,聯合推出“尋找治水先鋒”、“河長論壇”等活動,從“五水共治”專項宣傳資金里爭取到了份額。
在各地城市臺的實踐中,有人說“主題報道是收視毒藥”,而實際上,主題報道是不是“收視毒藥”要看如何來報道主題。城市電視媒體聚集了懂政治、懂業務、懂執行的一大批專業媒體從業人員,這種智力資源是其他機構難以企及的,要充分利用好這種優勢,積極主動為政府部門提供符合他們宣傳意圖的主題活動,創新手段和方式,做到主題宣傳與創收有機融合,只要兩者相得益彰,一方加大了中心工作的宣傳力度,一方增加了媒體的經營創收,是雙贏的效果。由于主題宣傳的政治性,再加上傳統媒體宣傳平臺和品牌影響等優勢,社會的傳媒機構難以承擔主題宣傳的重任,這也成為地方媒體獨特的優勢。由于主題報道量大面廣,如何在完成宣傳任務的前提下,做好宣傳、活動與創收的嫁接,創新性的開展“額外”活動,是各地城市臺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三、用足資源優勢,廣電服務促創收
近年來,由于新媒體的競爭,傳統媒體存亡論一直沒有停歇,特別是近兩年來,由于城市臺經營創收的下降,這種說法更是甚囂塵上。客觀分析目前傳媒市場,有一個現象需要引起傳統媒體人的重視與關注,那就是大量文化傳媒公司的興起,分割了相當數量的視頻制作的市場份額。數碼視頻設備的普及、電視專業人才的過剩、民營企業靈活的體制機制,使傳統電視媒體在視頻制作領域一家獨大的優勢一去不復還,傳統媒體似乎還沉浸在專業的優越感中,但現實是設備優勢、人員優勢、創意優勢都在弱化,甚至已經落后,像給企業拍形象片這種傳統媒體人從前不愿意接的“活兒”現在想接都沒有人來找了。
面對現實,傳統媒體人要深刻反思市場經濟對于媒體的正反面影響,體制的溫床不能救媒體于水火,只有面向市場、放下架子、積極融入、主動提供廣電特色服務,才能找到傳統媒體在擅長的視頻領域的發展之路。傳統廣電媒體的資源優勢在哪里?在地方,傳統電視媒體無疑擁有最多最強設備資源,攝像機、轉播車、演播廳、深入千家萬戶的傳播渠道、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要走向市場就需要對這些資源再認識、再組合、再利用,要讓他們活起來。要制定宣傳與市場兩個不同領域的兩種機制,既要完成宣傳任務,又要成為專業市場的弄潮兒。例如以電視臺名義成立傳媒文化公司,大膽引入民營企業的運作模式,利用傳統媒體的品牌,主動與民營文化公司搶市場。又比如引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引導專業人員在內部合理流動。
在傳統電視媒體眾多資源中,主持人資源具有獨特性,在主持人資源的開發與使用中,要探索“藝人制”在地方的實踐。電視媒體給主持人提供了出名的平臺,增強了主持人的身價,如何利用好這種資源,更好地為媒體創收服務是媒體決策者要思考的問題。
在城市臺運作實踐中,主持人一般與臺里是純粹的單位與員工的關系,是八小時工作制的關系,而實際上,主持人與電視臺的關系遠遠不止一般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講,主持人就代表了媒體,可見主持人是媒體的一種特殊資源,不能放任他們發展,而應有規劃、有規章、有規矩的培養、利用好主持人。電視臺應當在主持人外出主持、參加社交活動、整體包裝與宣傳等方面出臺具體運作規程,明確雙方的職責與義務,讓主持人在增加創收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四、挖掘本土潛力,優化節目促創收
節目設置為創收服務。內容為王,節目內容是一個電視媒體的命脈,他的優劣決定了電視媒體的命運,只有做出好的節目才能在發展中找到不竭的動力之源,才能為創收創造優勢平臺。作為城市臺來講,接地氣的本土化節目無疑是最重要創收法寶。
常規節目量大面廣,創收的潛力巨大。在城市臺常規節目中,創收的重點方言類節目首當其沖,從其良好的創收業績、居高不下的收視率、膾炙人口的影響力可見接地氣的重要性。
方言節目“我有人無”的資源特色和先天的心理接近性,使節目本身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品牌和受眾影響力的培育事半功倍,依托這類欄目開展的經常性、群眾性、貼近性的活動給創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比如溫州廣電傳媒集團的《閑事婆和事佬》節目,常年聯合商家開展進社區送服務活動,既實實在在為群眾服務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大型參與性節目是全國電視媒體爭取市場份額、擴大媒體影響、增強受眾參與性的重要手段,從衛視五花八門的真人秀節目可見一斑。作為城市臺,在資金實力和人脈資源都不如衛視的前提下,如何創意本地化的大型參與性節目是能否主動參與競爭的關鍵。城市臺在大型活動節目競爭上首先要端正態度,不能采取無視和放棄的態度,要主動出擊,立足實際研究本地化因素,在分析當地文化、人文、傳統的基礎上,集中人、財、物,著力設計打造一檔接地氣的大型受眾參與性節目為創收服務。與央視、衛視的大型參與性節目不同,城市臺要凸顯的是方便的參與性、好玩的節目設置、容易接受的參與方式,打造“在家附近就能參與喜聞樂見的大眾電視節目”的概念,這才是城市臺大型活動獨特的優勢。
總之,在媒體競爭日益白日化的今天,城市臺要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更好的發揮優勢、更多的接上地氣、更快的調整思路、更活的出臺舉措,用好、用足現有的人、財、物,精耕細作抓創收,更好為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