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競
【摘要】隨著人們信息需求的變化,以及媒體在內容產品細分上的發展,民生新聞越來越受到受眾的關注和喜愛。民生新聞欄目,乃至廣播民生新聞也在近些年紛紛涌現。作為新聞的一個種類,民生新聞不僅僅是一種概念,其制作理念、流程也有其自身特點和要求。作為主創團隊的重要一環,主持人的定位頗受關注,特別是在廣播融合新媒體的大趨勢之下,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應該從哪些方面完善自身,本文將做初步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環境民生新聞主持人
近些年頗受關注和受眾喜愛的民生新聞,是廣播新聞內容細分后的一個非常具有活力的領域,它對廣播民生新聞的主持人也提出一些更新更具體的要求。首先,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必須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同時,還要樹立自身的服務意識,并注重個性化發展。廣播民生新聞要想獲得進步和發展,應該逐步提升節目主持人自身能力,強化節目質量。
一、當前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主持工作存在的問題
1、內容與形式方面
民生就是指人民群眾的生計、生活、情況、心意、風俗等,所以,廣播民生新聞所播出的節目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主持人說話的真實度與嚴肅性是極為重要的。但是,由于電視民生新聞的崛起,廣播民生新聞受到很大打擊,個別主持人為了提高收聽率與競爭力,播出一些低俗的內容,甚至為了自身利益,編造一些虛假新聞,為廣播民生新聞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另外,一些廣播外聯主持人在采訪群眾時,缺乏隨機應變能力,語言表達沒有生機,過于死板,對廣播民生新聞的形象產生不利影響。
2、學識素養方面
在廣播民生新聞的發展過程中,主持人的學識素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一些廣播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學識素養存在不足之處。一些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沒有更新知識、不斷學習的意識,只是憑借在學校學習的主持人知識進行播音工作,并沒有意識到知識的儲備以及自身學識素養的重要性,在業余時間也從來不閱讀相關書籍,無法在話筒前做到將知識與新聞有機融合在一起。一些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對國家民生政策了解程度偏低,無法承擔起政府與人民之間溝通橋梁的重任,面對社會群眾提出的基礎性民生問題,不能夠及時作出正確的回復。雖然廣播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不需要直接面對鏡頭,可以在后臺對社會群眾的問題進行搜索,但是,仍然會對播音效果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廣播民生新聞社會形象的樹立和持續性發展。也有一些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在研究相關播音稿時無法深入理解播音內容與意義,在播音過程中,出現口不對心、不自然的現象,使民生節目缺乏激情與動力,對節目收聽率產生不良影響。
二、新的媒體環境下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應對策略
1、轉變角色
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面臨著很多挑戰。在很多民生新聞欄目中,不但會有連線的環節,而且主持人可能就是問題的解答者。有時我們會發現,有的民生新聞主持人不會耐心傾聽百姓的心聲,這使廣播民生新聞失去開展的意義①。所以,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要適時轉變自身角色,在播音前期,邀請相關專家作為嘉賓,為聽眾解決問題,自己只做一個傾聽者,傾聽百姓的心聲,學習專家解答問題的竅門。由于民生問題的主體是百姓與政府,所以主持人只需要將討論話題確定,順勢掌握節目的流程,摒棄傳統的講述者形象,變為一個傾聽者,就能更好的體現出政府與百姓的交流,進而達到為人民群眾辦事的效果,促進廣播民生新聞事業的發展②。
2、提高服務意識
在民生廣播新聞中,主持人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決定著節目質量,但是,目前一些廣播主持人的服務質量差,與聽眾之間存在距離感,不能真心面對聽眾,無法耐心的了解民生與民心,一些廣播主持人認為自己與百姓之間存在層次差別,不愿與民眾平等交流,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廣播主持人缺乏服務意識、服務質量相對較低所致,會降低人民群眾對廣播民生新聞的興趣,為廣播民生新聞電臺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所以,主持人應該切合實際,逐步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例如:吉林人民廣播電臺中《118生長熱線》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接聽百姓熱線,還要仔細查看人民群眾發來的短信與郵件,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并且會全天接聽熱線,將其記錄下來,盡力解決所反映的問題。另外,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還可以融入社會,與人民群眾面對面交流,將群眾對民生的意見以及看法完整記錄下來,并及時將其中的政策問題直接反應給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這樣,不僅可以為百姓解決民生問題,還能夠提升服務質量,為廣播民生新聞電臺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③。
3、注重個性化發展
目前,一些廣播主持人,在廣播民生新聞節目中,沒有自身的主持特點,一味的學習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主持的語調、語速與語氣,讓聽眾在收聽過程中,無法迅速對廣播節目產生興趣,節目主持人缺乏個性主持能力的問題,嚴重抑制了廣播民生新聞電臺的發展,間接的導致人民群眾因為沒有收聽興趣,錯過一些重要的民生信息等。所以,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要注重自身個性化的發展,創建個性化播音欄目的風格④。例如:天津濱海廣播的《都市零距離》,主持人以獨特的語言特點,在主持民生節目過程中合理控制自身行為,既可以在與百姓交流的過程中,展現平和易近、幽默風趣的一面,又可以在講述民生問題、反映百姓心聲的時候,表現出自身剛正不阿、冷峻嚴肅的一面,在人們群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4、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在廣播民生新聞發展過程中,主持人的心理素質直接決定電臺的節目質量。但是,目前一些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心理素質較低,在出現現場問題的情況下,無法機智的作出反應,也沒有合作意識,致使廣播民生新聞節目出現暫時停播等問題,為電臺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⑤。所以,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要不斷提升自身心理素質,鍛煉機智敏銳的性格,例如: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市長公開電話》節目,主持人在與聽眾連線過程中,會遇到情緒激動、話語低俗且較為傷人的聽眾,這時,主持人不僅沒有將熱線切掉,還能與聽眾辯論一番,這種機智的做法,完全挽回了主持人的尊嚴,能夠得到其他聽眾的認可。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會遇到很多類型的聽眾,如果沒有機智敏銳的應急能力,就會被淘汰出局,主持人必須向心理素質較好的前輩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廣播主持界立足于不敗之地。
5、學識素質的提高
目前,一些主持人沒有學習新知識的意識,不能良好的掌握民生政策要點,在主持過程中不能將知識貫通到主持行為中,對新聞節目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廣播民生新聞主持人必須對自身學識素質加以重視,首先,要儲備主持知識,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閱讀其他書籍,這樣才能在主持過程中將自身素養體現出來。其次,要了解民生政策,只有主持人對民生政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為百姓解答相關問題,做好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避免百姓問及相關問題時,主持人因為不了解相關知識,無法為百姓作答等問題的出現。最后,廣播主持人要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在上班期間,及時接聽群眾熱線并為其解答問題,在業余時間,要對播音文件有細致的了解,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為百姓提供具有真實情感的節目。
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廣播民生新聞面臨著巨大挑戰。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廣播民生新聞節目只有不斷增強主持人各方面能力,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廣播主持人要重視自身的文學素養以及思想素養,在為百姓播出節目過程中,要將自身的個性展現出來,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同,最終使人民群眾更好的參與到民生新聞中,促進廣播民生新聞節目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①史麗萍,《如何做大做活廣播民生新聞》[J].《中國傳媒科技》,2013(12):53-54
②祿秦劍,《淺談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魅力塑造》[J].《新聞知識》,2013(3):67-68
③藝凡,《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確表述》[J].《聲屏世界》,2014(6):28-29
④楊琨,《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綜合素質提升之策》[J].《池州學院學報》,2012(4):101-103
⑤謝悅暉,《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個性魅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2(16):154-155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