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抑郁癥就像傷風感冒一樣,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情感障礙,故而被形象地稱為“心靈感冒”。患了“心靈感冒”該如何治療呢?關鍵在于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只要得到恰當、及時的治療,多數抑郁癥患者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
目前,抑郁癥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三種。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治療手段。對于輕中度的抑郁癥患者,可以考慮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很難取得滿意療效時,可以單用或合并使用物理治療。全病程、規范化治療是抑郁癥治療的關鍵。結合不同治療方法,綜合全病程治療可以提高臨床治愈率,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徹底消除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恢復社會功能,預防復發。
藥物治療——不可突然停藥
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抗抑郁藥物繁多,因此根據病情選用合適的藥物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應全面考慮患者的癥狀特點、年齡、軀體情況、藥物的耐受性、有無并發癥、個體化合理用藥等因素,由精神科專科醫師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
由于抗抑郁藥物均需要連續服用2~3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出現顯著的臨床療效,而其不良反應則可能在服藥后很快出現,因此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藥物過程中應充分了解抗抑郁藥物的這種藥理學特點,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服藥后短期內癥狀無明顯改善,不要急于停藥或換藥,因為藥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時間。在一種藥物經過6~8周足量程的治療后,癥狀仍無明顯改善,可考慮換用其他抗抑郁藥物。
首次發作的抑郁癥患者,在抑郁癥狀完全緩解后,仍然需要堅持服用抗抑郁藥6~9個月之后,再酌情減量,直至停藥。抗抑郁藥不能突然停藥,突然停藥會加重原有癥狀,產生嚴重的軀體不適反應。因此,使用抗抑郁藥要聽從專科醫生的指導。
心理治療——綜合應用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郁發作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并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能夠減輕和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恢復正常心理社會功能,預防復發,改善服藥依從性。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分析、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婚姻家庭治療等。如認知行為治療,通過幫助患者認識并糾正自身信念的錯誤,從而減輕患者的情感癥狀,改善行為應對能力。
物理治療——安全有效
有嚴重消極自殺企圖的抑郁癥患者以及使用抗抑郁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采用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這是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它通過短暫適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病人意識喪失,皮層廣泛性腦電發放,以達到控制癥狀的目的。此法在專業醫生的操作下,幾乎不會感受到痛苦,它能使抑郁癥狀和抑郁情緒迅速得到緩解,對于重度抑郁癥患者電休克治療的療效可達70%~90%,且起效較快,治療安全性較高。
除了以上三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對抑郁癥患者還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藥。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應激性生活事件,加強家庭、社會的支持、照顧,增強患者自信心,加強體育鍛煉,對預防本病復發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抑郁癥的復發率較高,一生中復發的危險度接近90%,首次抑郁發作恢復后約50%的患者可能在不久后再次出現抑郁發作。患者及其家屬應學會發現先兆癥狀和發作前癥狀,如失眠,特別是早醒、精力喪失、食欲和性欲喪失以及白天的情緒變化等,如果發現任何持續時間超過1周的先兆癥狀,應立即就診,以減少疾病的復發,恢復患者社會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